02
考研核心考点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上去,就形成了这种思维特点。
在解释自然现象时尤其如此:“终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这则神话以人的一些常见的生理行为来解释昼夜、四季以及风的形成。
2.具体、形象的思维
此时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阶段,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和感性材料,如东方被表现为春神勾芒、春天、青色等。
在神话思维中也有对事物的综合,通过一定程度的概括,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如龙这个神话形象,在漫长的时间演变中,还是不能达到真正的抽象。它其实是蛇、马(毛)、鱼等动物的组合体。
3.浓烈的情感体验
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先民认为这些情感也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而,在先民看来,自然万物或是神秘的,或是恐怖的,或是有魔力的。
因此,在神话的传播、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情感体验的。如楚辞《九歌》表演中那些充满激情的场面,显然与神话形象的情感故事有关。
综上所述: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所谓象征、隐喻,就是在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原始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先民们必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