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贞吧 关注:13贴子:501
  • 9回复贴,共1

香港电影资料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三:楚原
目录
  前言
楚原谈楚原
出生和家庭背景
入行
当副导演和编剧的日子
从光艺到邵氏
选谈早期作品
谈创作黄金期——玫瑰、浪子及其他
加入国泰转拍国语片
谈邵氏工作点滴
从《爱奴》到《七十二家房客》
拍古龙作品的缘由
离开邵氏后
拍片心得
谈香港电影的制作条件和限制
漫谈香港影人
总结:时势造英雄
影评摘录
石琪
 楚原风格试论
 楚原:玫瑰的文艺与武侠
 楚原:跨界的浪漫导演
罗卡
 楚原的青春
访问摘录
记者眼中的楚原
编导作品简介
附录:演出电影作品年表
楚原与香港影事对照年表
鸣谢
 



1楼2009-02-17 15:07回复
    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四—王天林
    前言
    爱看香港电影的年轻人,大抵都会对杜琪《黑社会》(2005)里那位甚有份量的邓伯印象深刻;在社团两代权力转移你死我活的角力中,他不动如山:「枝(龙头)棍有成百年(历史),几十个办事人经过手,冇,成个字头都冇晒面。」他,就是王天林。
    王天林1928年生於上海,小学毕业后随叔父王鹏翼来港,升读初中,念了不及一个学期就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返回内地逃难,从桂林徒步辗转走到贵阳。王鹏翼是电影界前辈,天林叔因著他的关系,踏入了电影圈,第一份工作是在贵阳大戏院当带位员。「还记得那时八大公司有部叫《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1944)的戏最威风……戏院生意十分好……我还要站在入口处拿著刺刀来维持秩序,真吓人!」说起少年时的种种,天林叔道来娓娓动听,犹如说著他人的故事,落在我们耳里,都变成了传奇。
    战后,天林叔再次踏足香江,从冲印、录音、场记、副导演到导演,从粤语片、潮、厦语片到国语片,从神怪武侠、歌唱、轻喜剧到文艺,从大银幕到小荧幕,他见证了大半个世纪香港电影甚至电视广播的种种变化。1997年,香港电影资料馆第一次为天林叔做口述历史访问,从他的出身、家庭、逃难等战前经历谈起,以至他如何踏进电影圈,其后又转投新兴的电视广播行业,相当全面地勾勒了他生平事业上的重要发展。2001年,为了筹办国泰电影回顾展和出版《国泰故事》一书,我们再次登门造访,是次访谈主要围绕著他在电懋/国泰那段时期的经历。五、六十年代,他是电懋三大导演之一,其他两位是易文和唐煌;直到今天,大家还对他的《家有喜事》(1959)、《野玫瑰之恋》(1960)和《南北和》系列(1961-64)等电懋经典津津乐道。去年11月,我们再访天林叔,这回他集中忆述电视时期的经历;即使不是标准电视迷,大抵也哼得出几句仙杜拉主唱的《啼笑因缘》电视剧主题曲吧。这本以天林叔的口述历史材料为主的书,就是从这三次访谈中整理出有关的内容。
    林德禄、林岭东和杜琪,都曾当过天林叔无线时期的副导演,他们迄今仍尊称他为师傅;儿子王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踏入了电影圈,并且为父亲编写过电视剧。其后,徒弟和儿子都各自在香港电影里发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的访谈见证了本地影圈里的承传故事。
    在1975年和1986至89年间,天林叔为《香港电视》撰写专栏,我们选辑了其中75篇文章,大都是天林叔以过来人身份,忆述战后香港影坛的种种,难能可贵而读来又饶有趣味。此外,罗卡先生的〈解读王天林——言象、人象、事象〉一文,以本书中的口述历史材料为主,辅以个人的观察与思考,勾勒出王天林在香港电影里的位置,可视为本书的导读。曾在无线电线与王天林共事的刘天赐先生,以行内人谈行内事,扼要地阐述了天林叔对长篇电视武侠剧集的开创性贡献。 
    感谢每一位为这本书提供过协助的朋友,特别感谢天林叔,对我们贪得无厌的提问知无不言,令到访谈温煦丰盛。
    黄爱玲、盛安琪
    2007年10月3日


    2楼2009-02-17 15:10
    回复
      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四—王天林
      目录
       前言 黄爱玲、盛安琪
      解读王天林——言象‧人象‧事象 罗卡
      王天林的言情文艺 黄爱玲
      王天林的电视开荒岁月 刘天赐
      [口述历史]
      王天林
      王晶
      林德禄
      林岭东
      杜琪
      [王天林文选]
      苦衷千千万
      电影与电视(之一)
      电影与电视(之二)
      商业艺术
      七日鲜
      七日鲜电影
      七日鲜影片是世界性的
      走画
      四条大汉保护「走画」
      火烧《木兰从军》
      香港战后的第一部粤语片
      临时演员气得导演头上冒烟
      全港停映二场粤语片
      土法剪接影片
      当年如何拍摄唱歌场面
      编剧出现了生力军
      小集团终於解体
      与众不同的编剧名家
      财神导演妙法编剧
      导演还没有写好剧本
      天长地久
      导演到了
      全部欠奉
      边拍边写对白
      演员必需熟读剧本
      导演适当地使用权力
      片场发展
      异军突起
      新器材带来新景象
      闲谈之间投下巨资
      永华创业作《国魂》
      大牌演员做茄哩啡
      摄而优则导
      卜导演受演员们尊敬
      前辈导演的坏习惯
      服装布景要考据
      职业骑师骑马过水潭
      大平原上拍战争场面
      万里无云欠美感
      千军万马等云来
      通货膨胀的影响
      急流勇退
      《国魂》在全国上映
      电影业的「二世祖」
      李老板的嗜好
      大少爷脾气发作
      光绪皇夜祭珍妃
      朱导演一时冲动
      光绪皇大婚
      皇后坐的「凤舆」式样多多
      北京接了一个太监来
      龙凤呈祥
      纸扎工精制仪仗道具
      滂沱大雨破坏大婚
      影片有些不妥
      导演英明决断
      不善经营
      大成本小收入
      拍了几部好电影
      李老板借沙发拍戏
      工作人员破坏沙发
      当钻石拍戏
      来了一个转机
      港片受星马欢迎
      五十万元的借款
      祸不单行
      壮志未酬
      天渊之别
      妙制照明灯
      国粤片两大阵营
      限米煮限饭
      场记负责的工作
      场记今非昔比
      自备服装
      本末倒置
      [王天林片目]
      导演
      其他制作岗位
      演员
      电视作品
      鸣谢


      3楼2009-02-17 15:11
      回复
        「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二
        理想年代——长城、凤凰的日子
        目录
         序言  黄爱玲
        王谢风流(图片集)
        访谈篇
        -陆元亮
        -舒适
        -韦伟
        -鲍方
        -夏梦
        -胡小峰
        -朱克
        -罗君雄
        -朱虹
        旧影话(沈鉴治)
        电影作品年表
        -陆元亮
        -舒适 
        -韦伟 
        -鲍方 
        -夏梦 
        -胡小峰 
        -朱克 
        -罗君雄 
        -朱虹 
        -袁仰安 
        -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凤凰影业公司 
        参考资料
        对照表
        -人名 
        -影片 
        撰写者简介
        鸣谢
        香港电影资料馆出版刊物


        5楼2009-02-17 15:13
        回复
          风花雪月李翰祥
          目录
           序言 黄爱玲
          〔评论〕
          导演英俊少年时 黄奇智
          娥眉抖擞 家园颓唐——李翰祥的文艺片 黄爱玲
          没有季节的说书人 迈克
          李翰祥电影的北京特色——由《雪里红》谈起 蒲锋
          禁闱窥秘——李翰祥电影中的清宫世界 邝修华
          细说慈禧 小伟
          偷呃拐骗——李翰祥电影的洋洋骗术大观 何思颖
          一场紧暖香浅的误会——李翰祥风月片对「女」与「色」的礼赞 游静
          从邵氏到国联——黄梅调影片的在地化 叶月瑜
          李翰祥对内地、香港影视业互动的影响 赵卫防
          〔忆述〕
          李翰祥大摆龙门阵
          与李翰祥的对话
          李燕萍
          李殿朗
          朱牧
          宋存寿
          林福地
          林华超
          黎沃
          温南
          忆旧 许敦乐
          演员谈李翰祥
          李翰祥生平年表
          作品年表/影片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鸣谢


          6楼2009-02-17 15:26
          回复
            《六十年代粤语片红星》展览特刊
            目录
             献辞
            序言
            香港电影资料馆
            不在天上的家常明星  石琪
            青春的传奇——65-69年粤语片偶像札记  吴昊
            男星
            朱江
            江汉
            吕奇
            周聪
            胡枫
            曾江
            张英才
            邓光荣
            谢贤
            龙刚
            谭炳文
            女星
            丁莹
            白茵
            江雪
            林凤
            南红
            苗金凤
            夏萍
            雪妮
            陈宝珠
            嘉玲
            薛家燕
            萧芳芳
            童星
            王爱明
            冯宝宝
            伶星
            吴君丽
            林家声
            影集/特刊
            鸣谢
            电影资料馆顾问及工作人员


            8楼2009-02-19 15:07
            回复
              现代万岁——光艺的都市风华
              目录
               前言  黄爱玲
              评论
              颂赞摩登,有声有色:光艺电影与城市媒体 容世诚
              从俄国名著到香港流行文学:光艺的都市文艺初探 黄淑娴
              说嘉玲 蓝天云
              性乐趣的可能——谢贤作为香港男明星的深层意义 迈克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男性塑像:光艺的「难兄难弟电影」 何思颖
              光艺的「难兄难弟」:浅论秦剑,兼谈陈文 麦浪
              从中联到光艺 黄爱玲
              常则与例外:光艺与邵氏粤语片组之比较,并谈陈云、龙刚 罗卡
              光艺故事:星马院线与香港粤语电影业 钟宝贤
              新加坡银幕记忆:光艺「南洋三部曲」 张建德
              口述历史
              何建业
              陈文
              龙刚
              谭嬣
              胡美屏
              嘉玲
              南红
              谢贤
              片目/影片索引


              10楼2009-02-19 15:08
              回复
                剑啸江湖——徐克与香港电影
                目录
                 前言  罗卡
                序言  何思颖
                徐克面面观
                百变徐克与香港电影的互动  李焯桃 
                斗‧战‧胜‧佛——徐克的电影动力  石琪
                乱中有序——徐克与香港电影制度   陈树贞
                经典翻新再诠释  蒲锋
                无所不在:徐克的电影音乐  叶月瑜
                一起工作的日子
                觥筹交错话大侠  刘大木
                撒下几片甘草  雷楚雄
                爱恨徐克  黄霑口述、卫灵整理
                干吗我们还可以合作?  黄岳泰口述、卫灵整理
                没徐克便没了快感  麦子善口述、卫灵整理


                17楼2009-02-19 15:22
                回复
                  剑啸江湖——徐克与香港电影
                  前言
                  香港电影资料馆自二○○一年一月正式开放以来,节目组策划的电影活动沿两条路线展开。其一是有系统地以专题方式展示本馆的藏品,以放映和展览形式让广大市民、影迷和有志研究的人都有更多机会接触香港的旧电影,从而认识香港的电影文化、香港过去的社会及历史面貌。但在展示电影经典、历史与旧日文化的同时,我们并不厚古薄今,亦不排斥当代电影和外国电影。年初,我们听取了电影顾问团的意见,在适当时候不妨也对当代有成就与特色的电影公司、电影人,包括导演、演员与创作及制作人员,作一些专题性的研讨、总结,并以作品放映、展览及出版展示其成绩。另外,我们也尝试与香港以外的电影资料馆、电影博物馆交流合作,有系统地介绍外国的电影人物、文化与潮流,也把我们的电影文化推广到外地去。 
                  二○○一年八月间,我们第一次尝试以一个当代导演作为放映、展览与研讨的专题:《剑啸江湖——徐克的电影作法》。内容包括放映他监制/导演/主演的十一部影片,一个大型展览和五次研讨会。
                  是次专题并不止於徐克作品的欣赏、研讨;我们尝试以较新的角度,专访曾与徐克合作的编剧、摄影师、武术设计者、音乐创作人、美术工作者与特技工作者等,当然还有徐导演本人。我们把访问内容摄录下来并剪辑成展览片段,还邀请他们出席研讨会,从而尝试归结出徐克的电影制作方式,他个人的电影追求,以至他的美学取向等等。
                  在筹备与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我们发觉收获相当丰富,因此决定为此而出版一本专书,在访问纪录与资料整理之外再邀请一些有关的电影工作者、评论人撰写文章,合成一本研究徐克的专书,并特约何思颖先生总其成,主理编辑事宜,以及何慧玲、王少芳小姐协助编务,遂有《剑啸江湖——徐克与香港电影》一书的出版。
                  我们期望,本书的出版对於香港的电影同业、国内外的电影研究者有其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不单只是一本评论集,更是展示一位有国际地位的香港电影工作者的技术、艺术成就的集子,也是向世界展示香港独特的、多姿多采的电影制作方式的一本专书。在此,我代表节目组向曾协助本书出版的所有机构、个人,以及百忙中惠赐鸿文的作者深致谢忱。
                  香港电影资料馆节目组
                  罗卡


                  18楼2009-02-19 15:23
                  回复

                    从类型的角度来看,光艺的「难兄难弟」片很值得注意,由早期「中联」式写实文艺的《七重天》(1956),发展至《欢喜冤家》(1959) 、《难兄难弟》(1960)、《春到人间》(1963) 等的追女仔喜剧,再演变为《铁胆》(1966) 和《英雄本色》(龙刚,1967) 的写实动作片,可说是为往后的八、九十年代港产电影提供了原型。回顾光艺走过的历程,起步时风调雨顺,结束时意兴阑珊;它从中联的传统出发,轻松走出五四文化的氛围,日渐发展出属於现代都市的中产触觉,却於六十年代中后期被躁动的时代脉搏打乱了步伐,最终没能赶得上去,而我们曾经有过的都市文艺电影,直到今天还没有能够重建起来。本书的作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光艺的电影,从城市媒体到明星形象,从文学改编到类型演变,从创作人员到电影公司的比较,当然更不会忽略香港电影业跟星马资金千丝万缕的关系。
                    口述历史是这本书很重要的一环。光艺的灵魂人物秦剑早於1969年离世,犹幸我们有机会访问他的好夥伴陈文、导演龙刚、编剧谭嬣和胡美屏,以及当年的台柱演员谢贤、嘉玲和南红。至於光艺的另一位重要导演楚原,香港电影资料馆也刚为他出版了《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3:楚原》。较全面地介绍光艺电影是我们早已有之心愿,一直时机未至。去年多得节目组同事郑子宏的联系,我们跟光艺公司的主事人何建业先生接上了头;郑子宏、吴咏恩、何思颖、盛安琪和我前后两次去新加坡拜候何先生,为他作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容世诚教授和麦欣恩小姐也一同前往。何先生显然非常珍惜光艺的事业,公司文件、戏桥照片,甚至当年为了摄制潮剧电影而购买回来作参考的整套《元明杂剧》,都保存得整齐有序,还慷慨地捐赠了不少珍品给香港电影资料馆。在访谈的过程中,何先生准备充足,知无不言,当涉及人事问题,表现出上一辈的厚道,令我们得益良多。何建业先生於2006年1月5日病逝新加坡,未能亲莅香港跟同业友好一起回味当年的流金岁月,也看不到本书的出版,但他彷佛预见人世间终不免有难圆之事,能够将光艺往日斑驳灿烂的痕迹留给我们,已属难得。谢谢您,何先生。


                    20楼2009-02-19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