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4日漏签0天
万和吧 关注:167,259贴子:124,34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万和吧
>0< 加载中...

万和"爱心厨房"、"爱心热水工程"正式落地绥阳县中小学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love张辉1989
  • 高级粉丝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健康的成长环境,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万和希望通过更多的助学公益活动,为孩子们的未来筑梦。”万和电气国内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方红军带领爱心队伍到达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时,所说的一席话还在耳边回响。经历近两个月的工程建设,在寒冷的冬季来临前夕,近日万和在绥阳县中小学的“爱心厨房”、“爱心热水工程”已经全面完工,并正式落地投入使用,师生们终于可以过上暖暖的冬季。

(万和电气国内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方红军与孩子们合影)
从健康午餐到暖暖热水澡
为山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回顾今年8月,万和携手广东狮子会嘉德服务队组成的爱心公益队伍走进绥阳县中小学,展开一系列的“爱心厨房”、“爱心热水工程”建设,并进行物资捐赠和贫困儿童家庭走访,深入关注革命老区绥阳县贫困学子、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孩子们带来支持和温暖。
在近两个月的一系列工程建设之后,如今万和在绥阳县大路槽乡大路槽中心学校、绥阳县青杠塘镇野茶中学、绥阳县青杠塘镇野茶小学三所学校建设的“爱心厨房”、“爱心热水工程”已经陆续投入使用,孩子们的用餐生活、饮食环境、热水沐浴均得到质的改善,笑容再度绽放。

(万和爱心厨房设备投入使用)
走进万和“爱心厨房”,可见一整套完善、优质的万和厨房设备,有效改善学校的烹饪条件和厨房环境,师生的健康用餐生活得到保障,顺利吃上干净的热饭菜。除此以外,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之前,万和“爱心热水工程”也已经投入使用,在此之前,因为地处绥阳县的偏远山区,学校资源匮乏,孩子们想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都极其艰难。如今,随着万和“爱心热水工程”的投入使用,顺利为孩子们解决沐浴无热水的困境,师生们终于可以过上暖暖的冬季,洗上舒适的热水澡。

(万和爱心热水工程设备投入使用)
建立系统、持久的独有公益模式
万和爱心工程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古语有言:“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万和看来,慈善公益不是空言,爱心要变成掷地有声的行动。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公益,可以看见,万和都有迅速、实在、坚持不断的行动力。“爱心厨房”和“爱心热水工程”作为万和的重点公益项目,已经持续实施5年,并形成系统、持久的独有公益模式,走过大半个中国。
自2012年万和启动“温暖中国行”公益项目以来,五年时间里,在万和公益事业支持下,千万山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用餐环境得到了健康保障和爱心支持。万和总裁卢宇聪表示:“爱心公益没有期限和界限,万和一系列的公益事业将一直持续下去,走进更多有需要的地方,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至今,万和“爱心厨房”已经相继走进广东韶关山区、贵州遵义山区、湖北鄂州市、株洲醴陵、四川雅安、广西宜州等地;万和“爱心热水工程”也先后落户河北行唐、湖南祁东、安徽霍山等地的贫困学校。

(《爱心助学·温暖人间》万和电气助学捐赠仪式)
以“让家更温暖”为品牌理念的万和,不但敢为人先,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发展成为中国热水器及厨房电器的领先品牌,始终保持行业领军地位;而且敢于担当,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践行社会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公益理念早就融入到万和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万和企业“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万和“爱心厨房”、“爱心热水工程”在革命老区绥阳县中小学的正式落地投入使用,标志着万和爱心工程建设又一站告捷,但这不是终点。把公益看作事业来经营的万和,在系统、持续的公益模式下,将走进更多有需要的地方,把公益爱心传递下去,为更多贫困儿童带来帮助和希望。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万和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