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徙溟吧 关注:49贴子:5,532
  • 12回复贴,共1

【六哥】爱理为幽,成象为明--理学之二程思想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看望哥哥嫂子


IP属地:新疆1楼2009-02-19 11:02回复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一些二程的思想,偶就写写他的理学吧 哦哈哈 
     二程,就是传说中的程颢和程颐,是理学中洛学学派的开创者,也就是理学的典型代表. 
     比他们稍早的张横渠张载先生,是理学中关学的代表人物,理学中各个学派相互学习相互辩论又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东方文化内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程颢,字博淳,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其弟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二程家书香门第,祖上累世为官,他们的增祖程希振曾经当过大宋尚书虞部员外郎 
     爷爷程遹死后获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亲程珦最高当过太中大夫. 
    特别是二程的父亲,他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也影响了二程日后的政治主见和学术主见,为日后二程洛学与安石新学的激烈对峙埋下了伏笔. 
     哦,扯远了,在这里,大概介绍下二程的思想吧.首先看政治.二程是很有政治抱负的兄弟俩 
     他们号召恢复古制,返回到上古圣君治理臣民的方式,尤其反对变法.特别是王安石变法. 
     程颢为反对新法"数月之间,章数十上",给皇帝陈述王安石新法的种种弊端,指责新法为歪法邪法. 
     熙宁二年(1069),他上疏《论王霸札子》说,新法是"霸道",应该用真正的"王道"与其抗衡,还劝说皇帝立王道反霸道:"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故力进于道而莫之御也.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以为玉也" 
     在熙宁三年(1070)程颢又上《谏新法疏》,继续抨击新法,"盖安危之本在乎人情,治乱之机系乎事始;万邦协和则所为必成;固不可以威力取强,言语必胜……(王安石)举劾不奉行之官,徙使中外物情,愈致惊骇." 
     王安石这个老匹夫,玩霸权,谁不奉行新法他就罢免谁,这朝廷是他王安石一人的吗?国家应该团结才能办事啊!


    IP属地:新疆2楼2009-02-19 11:02
    回复
      至于他的解决方案如何,在这里就不罗嗦了,因为不忍心阿!他的解决方案与新法比,说句实话那叫:惨不忍睹! 
       神宗曾经召见过他,要求他拿出"均多恤寡"的方案来,程颢很糗的对答:"固宜渐从古制,均田务农,公私交为储栗之法,以为之备." 
       这是什么办法?让偶想起了明末东林"君子"们夸夸其谈的场景.神宗对程颢是很尊重的,当然不好抽他,只好说:"此尧舜之事,朕何敢当?" 
       一语双关阿:你出这什么馊主意,你觉得可行吗?--那是尧舜时代的远古人干的事,我怎么敢干? 
       井田制从东周开始衰落,其后土地所有制经过数千年发展变化,现在程颢想复苏井田来解决土地问题,这不是开玩笑吗? 
       宗法制度从周天子封建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到残唐五代的乱世而彻底消失,当代的政quan(北宋的),已经是庶族地主官僚的市场了


      IP属地:新疆4楼2009-02-19 11:03
      回复
        首先,梳理一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几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学说时代,他们分别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程朱理学以及乾嘉汉学. 
         OK,其他学说咱于此就不说了,程朱的那个朱,现在也不是讨论的时候,咱就看程. 
         这系列时代所流行的学说,相互之间都是有关系有联系的,我这里要说:程朱理学并不是后人想的那样腐朽败落一无是处. 
         程--------朱-------理-------学恰恰是融合包容再融合再创新的产物,它复兴了儒家经学,但是却不是以两汉经学为基础. 
         它以《易》基础,探讨一切值得探讨的问题,自然哲学,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等等一切,着重讨论,性与天道. 
         不夸张的说,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飞跃. 
         性与天道,本是孔门大弟子子贡不可得而闻的高深哲理,但是自理学的开创,它成为了大众经常讨论的问题. 
         理学家正是沿着《中庸》中性,教,道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的. 
         《易》是理学的基础,宋初三先生中的胡瑗著《易书》,《中庸易》.同是三先生之一的石介以《周易》教授徒弟,而二程更重视《周易》 
         理学大师张载先生称赞程颢:"深明《易》道,吾所弗及."而程颐则从少年时代学《易》,晚年著成《易传》,期间相隔五,六十年,始终研究易学.


        IP属地:新疆5楼2009-02-19 11:03
        回复
          为什么二程和其他思想家如此注重《周易》呢?因为啊:易文字简略,涵义隐晦.思想家们可以利用《易》来自由发挥,构建自己的理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但是,理学不是易学,理学的发展不光受《易》的影响,受到佛家的影响也非常大. 
           唐朝时期,佛学兴盛,佛家的一些具有高深辨证思维和哲理性的思想,也被理学所吸收,所融化. 
           二程在解《易》的同时,受到佛家华严宗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他们从华严宗的"体用无方,圆融叵测"的学说中总结出"万理归于一理"的思想,但是又批判华严宗以理为障的说法.


          IP属地:新疆6楼2009-02-19 11:03
          回复
            同时,二程之前的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先生根据道教《上方大洞真元秒经图》和前人传承而做:当当当当!太极图!! 
            并柔和太极图说易并著作《太极图.易说》将道教元素也融合入理学中,并传承下来.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包含相当大的转折意味:理学拿易也好,拿道也好,拿释也好.别忘了理学是干什么的? 
             他们是:利用释家道家和周易来贯彻儒-----家-------学------说.他们是儒生! 
             二程称赞:"《大学》,孔子之遗言也,学者由是而学,则不迷于入德之门也."从大学入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里面的),《孟子》,《论语》,《中庸》都是他们手头的宝贵资源 
             他们将经的地位台高,改造经学.将两汉经学那粗陋鄙薄的神权说,添加了"太极"色彩,提出:"极高明而道中庸".将神界和俗界完美的结合了


            IP属地:新疆7楼2009-02-19 11:04
            回复
              OK,废话了那么多,终于要进入二程的核心思想了.其实偶本来只想写个200来字,思想果然不是这么好阐述的 
               看二程的洛学,首先得看它的天理论.在洛学思想中,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法则,而天理,就是支持宇宙天地万物一切的真理.就是天道. 
               阴阳往复运动,有上就有下,有屈就有伸,这些,都是事物的法则,也就是"常理",但是人生祸福难测,否泰难料,这些是"不常之理" 
               比如《易.归妹》云:天地不交,万物不兴.(嘿嘿好邪恶,提倡交合 哈哈!!)程颐著作《伊川易传》将其引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感,男女配合,天地之常理也."啥意思呢? 
               男女OOXX,交合而生娃娃,这是常理啊!由此可见,二程承认天地万物都有理的事实,并且认为事物在变化中.这是很重要的哦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哲学之路的方向问题,往左拐OR往右拐,就在这里了!气! 
               既然天地万物皆有理,理是自然界的规律所在,那么,事物的产生,宇宙的演化,能不能用理来推理,既而得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呢? 
               答案是否定的,二程在论述宇宙万物的生成时,引用了"气化流行"说,确实将具有唯物论元素的气作为学说的源. 
               注意!之前的理学承前起后的大儒张载也是如此做的,张载的思想是将气作为万物的本源,提出:太虚者,气之体" 
               解释一下,气是万物的本源,聚集为万物,分散为太虚.如此一来,其学说的唯物主义元素跃然纸上. 
               二程作为受张载影响栽培的猛男哥俩,会不会跟着张载一起走呢? 
               
               不会!二程坚决的,彻底的,也是必须的,要将张载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元素彻底的荡清,为此,他们不惜与张载对抽,激烈辩论.


              IP属地:新疆8楼2009-02-19 11:04
              回复
                张载将"太虚"解释为"气"的空间概念,但是二程认为,气只是物质性的气,不是理,也不能代表理 
                 二程说:"天地间如洪炉,虽生物销铄亦尽,况既散之气,岂有复在?"意识是:气是神秘源泉不段产生又不段消灭的一种暂时的派生物罢了,它不是神妙,而是神妙所创造的产物. 
                 张载认为,阴阳二气相互交感,产生万物,这过程,就是"道".道是气运动的本性表现. 
                 
                 但是二程认为道是形而上,气是形而下,道是第一性,气则是第二性.道才是天理,气只是暂时的物质 
                 二程的学生的解释为:金是可以比气,不可以比性.--金是构成器皿的材料,气是构成形体的物质.思维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物.事实上,万理变化皆于吾身. 
                 而且在气之外,二程又发明了一种新气:真元之气.它是俗气所由生的真气,这明显是源自道家学说的精气而来,因为热闹的真元之气与天地同流,所以 
                 "人之魂气既散,孝子求神而祭……魂气必求其类而依之"鬼神存在的依据,也有了新的来源^ ^ 
                 总结一下二程的气说:他们在不断的偷换概念,当他们需要时,气可以变成物质,又可以指其他东西比如气运,气数.为他们的学说服务. 
                 只要有自由无敌的"天理"存在,物质的样式,就是变换莫定的了,圣人只不过"循而行之"罢了,颇有佛祖心中留的意思.


                IP属地:新疆9楼2009-02-19 11:04
                回复
                  二程认为,天理是唯一的绝对,天下只有一个理,没有例外.天理超越万物之上,永存不说,还感应支配着万物. 
                   
                   天理有两重意义,一是秩序,严格的秩序.一是事物的规律,万物的规律.但是,天理不是从物质世界抽象出的规律,而是主观虚构的产物. 
                   比如:程颐解释《易.履》中的"上天下泽"就说:"天在上,泽居下,上下之正理也."这就是正理,名理. 
                   以此发散,他又说:人之所履当如是,古取其象而履.君子观履之象以辨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后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民.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 
                   非常赤(摆渡)裸的阐述:富贵贫贱,各安其位的思想. 
                   在人与人之间,二程也说:"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所谓父要慈,子要孝,君要仁,臣要敬,万物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将更美好. 
                   这套理论,对我们来说,有精华,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等都是应该继承,发扬的,但是对于忠君思想,男尊女(摆渡)卑思想等则是要舍弃的.


                  IP属地:新疆10楼2009-02-19 11:04
                  回复
                    二程的目的,在于于哲学体系内再建立起一套道德体系,用道德来维系社会的稳(摆渡)定,他们宣扬人们通过修养,使得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天理,就能是本原的善性得到发挥. 
                     并且斥责不遵守天理或不信天理的人为禽兽. 
                     这里着重强调下最著名被人骂的最多的二程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 
                     首先,原文帖上-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如何? 
                     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遗书》卷22 
                    这段,得联系起来看.二程的思想是,男子要合道,女子要守节.男子并不是不受大节的束缚,如果男子娶了寡妇,那么他自己就首先失节了 
                     男子失节,与女子失节同罪,都是"极大"的不该. 
                     这是对于封建社会夫妻关系的巩固和加锁,是不该被我们所继承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条就没被人认真执行过,宋代就有两个朝廷高官为了娶个寡妇而吵架吵去皇帝那的,而到了明朝,妇女改嫁已经是不能再普遍的事了,朝廷还得立贞洁牌坊来鼓励妇女守节 
                     就如同现在的婚前性行为,我们的Z府天天说不提倡婚前性行为,可现在爱搞那事的少年男女千千万 
                     人们追求自在,追求幸福的动力是无穷的,有的东西.不是一个啥玩意能禁锢得了的.


                    IP属地:新疆11楼2009-02-19 11:04
                    回复
                      天理是绝对的善,人人心中皆有天理,那么它和人的关系又如何呢?在此,二程用"诚"这一范畴阐述,将天理与人沟通联系起来. 
                       他们引《中庸》云:"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来说明.只要人们心存诚敬,就能够感知天理,天理既然是超越时空的绝对,那么达到"诚"境界的人也将成为先知者,预见祸福之将至. 
                       天理论,是理学唯心论的核心,围绕着天理,理学展开了一系列的命题讨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做人.从个人修身到治国平天下,理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行方法.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二程继承唐代大思想家韩愈,竭力推崇《大学》.他们说:"《大学》,孔氏之遗作,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 
                       想入德?读《大学》先.后来的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更加推崇《大学》. 
                       
                       二程之所以推崇《大学》是因为在他们天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有一个载体做依托而构建认识论,而《大学》提出的完整的治理天下的条目和理论,正好可以为其所用. 
                       二程说过:"学莫大于知本末始终.致知格物,所谓本也,始也;治天下国家,所谓末也,终也.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很好理解,格物致知是起点,开端,基础,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IP属地:新疆12楼2009-02-19 11:04
                      回复
                        格物致知表面上是获得知识获取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事实上二程在此有更深的意义表达. 
                         有人问过二程:"格物是外物?是性分中物?"这个物,是客观事物?还是心中的意想? 
                         二程回答很巧妙:"不拘.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物,不一定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水火也好,君臣也好,他们都是天理的反映.因为天下只有一理,所以人要:"闻一知十." 
                         二程认为,人认识事物,主要并不是去了解一物之理,而是要体察万物皆出一理.他们说"格物穷理,非是要穷尽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 
                         由此可以看出洛学在学术上的成熟性,本体论与认识论完全一致,避免了张载那种用唯物主义去嫁接唯心主义学说的别扭 
                         当然,格物致知也不是不去追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且,格物致知之后,当你阅历了足够多的物,掌握了理,你平天下的重任,就来了. 
                         这是做人方面的,二程的洛学在人生哲学上,还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


                        IP属地:新疆13楼2009-02-19 11:05
                        回复
                          ......这个是什么????


                          IP属地:四川14楼2009-02-21 2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