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程控制网
1、简述国家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
国家一等水准网: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实现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精度传递。)沿地质稳定、路面平缓的交通路线布设成闭合环,构成网状。环的周长在我国东部不超过1600km,西部地区不超过2000km。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过5年。
二等水准网: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加密,在国家一等水准网内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环形。国家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km,山地和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0年。
三、四等水准网:直接用于测图和作为工程控制网,是一二等的加密,布设成附和路线、环线或结点网。三等水准网(四等)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150(80)km,环线不超过200(100)Km,同级网结点距不超过70(30)km,山地放宽不超过1.5倍。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技术设计:实地踏勘形成布网方案;选择作业方法、精度等级、作业要求等技术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
数据处理:二等观测高差中按规范要求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和日月引力改正。三等观测高差中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和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3、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如何减弱?
1)仪器误差: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3)观测误差:指人差;4)客观因素误差: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作业应注意:1)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2)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个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3)测段设为偶数站,奇偶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4)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5)往返测应沿着统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6)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通过改正数方法予以削弱。
大地水准面精化
1、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
①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目的是综合利用重力资料、重力场模型与GNSS水准成果,采用物理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应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区域性精密似大地水准面。
②流程:1)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水准点)上的大地高、正常高测量及数据处理,计算高程异常;2)利用收集到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3)根据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一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4)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点与对应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5)检验:选取具有代表意义且未参与项目成果计算的点位进行GPS和水准测量计算高程异常,通过与精化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内插出的检验点高程异常值作差,进行评估。
4、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及测量精度。
①高程异常点:大地高由GNSS测定、正常高由水准测量测定的大地点,也称GNSS水准点。
②布设原则:1)均匀分布于精化区域;2)具有代表性地分布于不同地形类别,山地和丘陵应适当加密;3)宜利用精度不低于规范规定的大地控制点和水准点;4)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要符合要求;5)同GPSB、C级网布设。
③精度:国家: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省级和城市:c级和三等。
5、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
1)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是通过一定数量分布均匀的高程异常控制点来实施的,这些高程异常控制点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称为高程异常检验点。
2)检验点布设原则:a分布均匀,应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不同地形类别均应布设;
b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间距不超过30km,总数不少于20个;省级100km,50;国家300km,200;c与高程异常控制点间距不小于格网间距;d检验点应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e利用旧点时,应进行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3)精度评定:检验点高程异常与其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
6、实施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主要工作
外业工作包括:选点埋石、水准测量、GNSS观测、重力测量、外业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归档;
内业数据处理:包括水准数据处理、GNSS数据处理、加密重力数据处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NS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计算、数据处理成功整理与归档。
文章转载自河南测绘公司http://www.yutucehui.com/a/news/80.html
1、简述国家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
国家一等水准网: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实现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精度传递。)沿地质稳定、路面平缓的交通路线布设成闭合环,构成网状。环的周长在我国东部不超过1600km,西部地区不超过2000km。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过5年。
二等水准网: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加密,在国家一等水准网内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环形。国家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km,山地和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0年。
三、四等水准网:直接用于测图和作为工程控制网,是一二等的加密,布设成附和路线、环线或结点网。三等水准网(四等)附合路线长度不超过150(80)km,环线不超过200(100)Km,同级网结点距不超过70(30)km,山地放宽不超过1.5倍。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技术设计:实地踏勘形成布网方案;选择作业方法、精度等级、作业要求等技术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
数据处理:二等观测高差中按规范要求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和日月引力改正。三等观测高差中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和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3、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如何减弱?
1)仪器误差: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3)观测误差:指人差;4)客观因素误差: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作业应注意:1)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2)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个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3)测段设为偶数站,奇偶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4)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5)往返测应沿着统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6)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通过改正数方法予以削弱。
大地水准面精化
1、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
①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目的是综合利用重力资料、重力场模型与GNSS水准成果,采用物理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应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区域性精密似大地水准面。
②流程:1)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水准点)上的大地高、正常高测量及数据处理,计算高程异常;2)利用收集到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3)根据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一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4)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点与对应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5)检验:选取具有代表意义且未参与项目成果计算的点位进行GPS和水准测量计算高程异常,通过与精化后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内插出的检验点高程异常值作差,进行评估。
4、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及测量精度。
①高程异常点:大地高由GNSS测定、正常高由水准测量测定的大地点,也称GNSS水准点。
②布设原则:1)均匀分布于精化区域;2)具有代表性地分布于不同地形类别,山地和丘陵应适当加密;3)宜利用精度不低于规范规定的大地控制点和水准点;4)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要符合要求;5)同GPSB、C级网布设。
③精度:国家: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省级和城市:c级和三等。
5、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
1)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是通过一定数量分布均匀的高程异常控制点来实施的,这些高程异常控制点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称为高程异常检验点。
2)检验点布设原则:a分布均匀,应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不同地形类别均应布设;
b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间距不超过30km,总数不少于20个;省级100km,50;国家300km,200;c与高程异常控制点间距不小于格网间距;d检验点应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e利用旧点时,应进行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3)精度评定:检验点高程异常与其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
6、实施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主要工作
外业工作包括:选点埋石、水准测量、GNSS观测、重力测量、外业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归档;
内业数据处理:包括水准数据处理、GNSS数据处理、加密重力数据处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GNSS水准计算的似大地水准面拟合计算、数据处理成功整理与归档。
文章转载自河南测绘公司http://www.yutucehui.com/a/news/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