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澎湃新闻:江一燕所扮演的蓝天这个角色是最后另外拍的,为什么考虑加这个部分?
赵汉唐: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经历了很多的老天的指引和现实生活中给予的力量。
在第一版的剧本中,蓝天只是在客栈里给了男主人公一台相机,并成为了他之后在荒野中的一个精神寄托。但当我们第一次从无人区拍摄归来,在拉萨竟然发现这个高位截瘫的女孩,在客栈里自己换轮胎,还说要自己开车走318国道回内地。这是一条非常壮美的路线,沿途有好几个四五千米的崖口,道路也非常的崎岖险峻,她身边的朋友们也都劝她不要去干这冒险的事儿,我也在劝她,但是她很坚持。
当时大的剧组已经解散了,但还有几个小伙伴和我在一起,那我想为什么我不带着小伙伴一起送她一程呢?一路上既是为了保护她,同时也是一种观察。于是我在这个决定下有机会每天看着她,交流也不算太多,观察这一路下来,我觉得是老天要把这个女主角放到我的面前。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4a8764148166d223877159c76220945/eb5d352ac65c1038c2103f48b9119313b17e89df.jpg)
澎湃新闻:杨柳松《北方的空地》里,没有这么多戏剧性的和动物的互动,包括片中许多危机的解决也很戏剧化,这让很多户外爱好者觉得不太买账。因为只有一个人物,是不是设置戏剧冲突是挺难的?
赵汉唐:确实,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杨柳松的游记读起来很精彩,但是作为电影它需要有自己的戏剧架构。他需要有更多的元素可以用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我们把他遭遇的狼啊、熊啊,各种野生动物都用一些象征的手段拍摄出来。
后来迫于片长限制,很多东西又没有表现。比如狼最早在我们的设想中,其中的一匹是身上带伤的,最终让它放弃追击男主人公,也是由于一匹狼死在路上。不管它在食物链的哪一级,也都会有天敌,都要经历生死,但这个设想,最终因为特技特效的限制而没有实现。还有那个龙卷风情节,事实上,也是因为片长,必须要用更短的时间让杨柳松和他的自行车告别,本来也拍了现实的版本,但最后还是一场龙卷风终究的比较快。
杨柳松本人在电影上映后跟我说,他第一次看完电影也是五味杂陈,因为他还没有摆脱自己做原型人物的人设,但是后面第二次、第三次再看,就觉得他还蛮喜欢的。
澎湃新闻:结尾也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现在结尾看起来是主人公没有走出荒漠,一般励志电影都会选择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
赵汉唐:杨柳松的经历是他走出来了。但我们拍摄的那几年不断的有新的勇敢出发的人。我们拍摄的第二年,有一个叫李聪明的人进去就失踪了,只发现了他的装备。我们做后期的时候,有个退役军人用52天横穿无人区。这些事件都给了我很深的触动,都最终影响了这个电影呈现的面貌。我们取材于杨柳松的这次勇敢出发,但实际上我们想要体现的是每一个勇敢出发的人。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ebb02e61b3853438ccf8729a312b01f/e7d0e71190ef76c61c7e0aa19616fdfaae51679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