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芳华这部电影就是“纯粹的青春”吗?是某种实验性质的青春流水账再现吗?当然不是。一个能做出“带着爸妈看芳华”这种文案的创作团队,才不会这么轴呢。正相反,芳华是一本加满了味精的流水账。例如音乐。文工团这个故事发生地让冯小刚可以明目张胆地用录音棚音质输出环境音乐充当bgm,呈几何指数放大叙事者与角色们红色金曲大串烧的合音。当一心求死的活雷锋坐在我们二十岁的父辈们的尸体身边,文工团唱起“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这种力量谁能抗拒呢?例如荷尔蒙。只有红色娘子军的年代,人们便去红色娘子军里寻找性启蒙,这实在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透过那些粉红色的镜头,我们看到的是冯小刚当年注视着这些姑娘们的目光,也是一代人当年的目光。年龄大一些的人应该记得或者能够想像,身边有人提起他找个了文工团的女朋友时大家微妙的反应。例如长镜头,其中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仿佛整个塞进了集结号第一幕的那个。这些味精均匀分布,掌控节奏,用前奏和枪声提醒你,然后在一首歌、一个长镜头的时间内,剥夺你分散注意力的机会。更不要提那些超越于技巧和手法之上的情感爆发:一滴眼泪的影子、一支洁白的独舞和一个等待太久的依偎。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借助对电影视听语言的娴熟运用,芳华才能这样毫不流水账地去讲述一个青春的流水账。与之相对,文字形式的原著则需要一个更突出的事件和更明确的叙事者立场来提纲契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