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冠百王吧 关注:1,306贴子:66,662
  • 3回复贴,共1

汉衰,第三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原在曹操治理下,应该是最好的地盘了,那么好到什么程度,有没有什么感性的认知?读这几首诗:
曹丕《上留田》: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
嘉平六年254,阮籍《咏怀三十一》说旧魏的大梁: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蓬莱。
战士和贫子属于寒门,诗里说的情况应该不是说一家生了三个孩子,为减轻负担,送一个去当兵。那时候人普遍世代当兵,之前可能是招募来的讨贼兵,然后携家带口屯驻下来,国都邺城有很多这样的子弟兵迁入,充实屯田,到曹丕阮籍的时候世代当兵已成定制。所以一家都吃粗粮?吃稻、粱,就算是富人。这话出自魏文帝曹丕之口。上留田本身没什么含义,为了韵律加上去的,往往是山歌、田歌会这样,这首诗歌创作的时候,应该去了民间采风。阮籍《咏怀》可能没有强烈批判魏国的治理的意思,就是感慨而已,毕竟现状大家有目共睹。
曹丕、阮籍,见识是没有问题的,曹丕帝王,阮籍出自陈留郡尉氏县阮氏家族,士族之后,约甘露-景元年间任步兵校尉,咏怀不久后,他就直接接触军务,不过他去大梁接触的应该不是他后来麾下的宿卫兵而是当地守军,宿卫兵的话应该是募来的,按汉志武帝分招募之兵为八校,宿卫兵为募兵萌芽,皇城看门,吃的应该会好一点。有吧友可能会说,有的人见识够了,智商跟不上,我想没人怀疑曹丕阮籍的智商有问题吧,他们也不是故意要搞个大新闻,他们说的很实在。普通老百姓就是吃糟糠的。
墨子非乐篇指出:昔日,齐康公兴乐舞《万》,舞人不可以穿短褐,不可以吃糠糟。这句话的反义就是一般人吃的是糠糟,而不是五谷。为王室服务的舞者为了保养面容和身材,饮食要注意,弄一个单独的编制,一般人就是吃粗粮。可见这种情况很久很久了,因为齐国也不是很差的地方。曹植种葛,曹睿种瓜,曹植眼中美女采桑很美,皇族品味。糟糠是给饥民吃的东西,饥民吃的东西一般不会太好,因为饥民很多,供应总成本高,李通江、汝赈灾:“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由是盗贼不敢犯。” 儒士争着吃糟糠啊,李通江夏人,在汝南起兵,江夏汝南并不是很差的地方,而是盛产名士的地方。如果按照曹丕和阮籍说的,那么李通给饥民的食物可以说达到了平均线了。这不是一般老百姓,这是士。士都吃糟糠。看来吃稻梁是富人的生活水准真的不是文帝瞎说。而且这种情况似乎是内地普遍的,吴臣骆统面对乌伤县“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他也吃不下饭,说:“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然后他姐姐把家里的粟交给骆统,拿去分施,骆统一下子“显名”,我私下揣摩大旱天之前,他们改种耐旱的粟?宋真宗劝大家考试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梁谋”,粟和曹丕说的富人吃稻梁,同一个级别,看来骆家家底不薄。吴国会稽郡乌伤县和魏国江夏或汝南郡某地赈灾都用糟糠,骆统家里居然拿出粟,简直是天堂。难怪一下子声名大振
也许曹丕的富人,指的是中产?志里关于屯垦种稻条件很好的事迹,包括淮河两面(含许昌)、汉中、朝鲜半岛南部等。三国(尤其是魏)主要人物的籍贯大部分出自两淮,屯田最密集的区域,看来真的是两淮富民,故多士。江淮中游地带早在战国晚期已成为南北物产和人员流动的中转站。七次合肥之战,吴国逐鹿之梦破灭,东晋祖逖北伐以两淮为基地,基础已经由曹魏打下。大概只有这里能把五谷当家常便饭一样吃。这里是魏武帝树立起来的典型。
魏国都这样,何况吴蜀。繁荣陨落。刘渊追认刘备为烈祖,南北先后两大政权附汉室,岂徒然哉


IP属地:福建1楼2017-12-22 22:11回复
    镇楼视频,一楼放不出来
    视频来自:优酷


    IP属地:福建2楼2017-12-22 22:12
    回复
      欢迎楼主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12-30 20: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