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想起的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悲惨场景。的确,80年代的饥荒及随之兴起的西方慈善援助运动的宣传,让此景深入人心,乃至于中国的“公益女星”姚晨还要跑到埃塞俄比亚去展示一下爱心。但是,这个场景已经不再属于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以及大部分非洲),事实上,这种名为援助、实为怜悯的宣传所塑造的可怜模样,是埃塞俄比亚人最痛恨的形象。

另外还有一些在东非旅游“猎奇”的中国人,可能想起的是奇怪的唇盘族(当地女性年幼时把嘴唇割开,塞进一个泥盘,随着年纪增长越塞越大)。但事实上这也不是埃塞俄比亚的主体,只是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莫西人,埃塞俄比亚人多半是长相迥异于莫西人的俊男美女。
这是一个一百年多年前就被标签为“非洲代表,黑人希望”的国家,一个以“零殖民历史”傲视非洲大陆的国家。这里是非洲的政治中心,从五六十年代起,联合国、非盟等众多机构云集它的首都,如今它多了一个身份:中国发展模式最积极的模仿者。全面向东看——这就是埃塞俄比亚。

另外还有一些在东非旅游“猎奇”的中国人,可能想起的是奇怪的唇盘族(当地女性年幼时把嘴唇割开,塞进一个泥盘,随着年纪增长越塞越大)。但事实上这也不是埃塞俄比亚的主体,只是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莫西人,埃塞俄比亚人多半是长相迥异于莫西人的俊男美女。
这是一个一百年多年前就被标签为“非洲代表,黑人希望”的国家,一个以“零殖民历史”傲视非洲大陆的国家。这里是非洲的政治中心,从五六十年代起,联合国、非盟等众多机构云集它的首都,如今它多了一个身份:中国发展模式最积极的模仿者。全面向东看——这就是埃塞俄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