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吧主,年底献上我今年的的贡献。内容是我在最近一年工作的分享,不明真相的小伙伴请翻看我之前的系列精华帖,讲述我从上大学开始到目前工作的流水账,希望我的设计之路能给你一些启发。
第一季:http://tieba.baidu.com/p/3420544031?pid=60543569689&cid=0#60543569689
第二季:http://tieba.baidu.com/p/4341947831?pid=83641665673&cid=0#83641665673
因为百度贴吧的敏感词过滤系统,我的文章被屏蔽,即使改了很多次还是不知道哪里不对,还说我投放广告...实在无语。下面我只发个开头,有兴趣的小伙伴自己去我的lofter看吧(johdu.lofter.com)
正文:
惭愧…又一年过去了,以前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个月至少更新一次自己的博客。然并卵,良好的愿望并不能帮我把时间从工作和学习中挤出来,等回过神已然拖了一年。除了自己的精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己的很多观点也在不断迭代和变化,导致自己想写的东西不断被自己推翻重来,因为我希望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全面而严谨的思维框架。例如之前许诺要写的设计面试心得,在这一年间我在工作的策划和提案中又积累了有许多宝贵经验,而这些经验我需要时间好好回忆整理出来,从而导致难产。这使我想起了在芬兰制作自己作品集的那段日子,每天睡前都心满意足的看着自己做好的作品集佩服自己,但是每个早晨醒来又都觉得还是有很多缺憾…就是在这种没完没了的完善中,时间都溜走了…当然,收获的就是宝贵的经验。
这篇更新我不打算讲太多设计理论,更多的可能是最近一年的生活工作流水帐和一些心得,目的是让大家对海外的设计团队的工作方式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师多一些了解。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Dell的设计中心,目前Dell的设计中心在全球有六个分部,在美国有三个,荷兰一个,台湾一个,新加坡一个。其中美国的Austin总部,新加坡和台湾负责所有硬件产品的研发,简单来说市面上所有Dell旗下产品都是由这三个部分的设计中心完成的。构成Dell设计的设计师们非常多元,来自世界各地。以我所在的新加坡团队除了新加坡人以外,还有来自法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省,以及来自中国大陆的我,而我实际上是整个Dell设计团队唯一的中国大陆设计师,相比于之前在诺基亚和微软的经历比起来这多少让我感觉有点寂寞。好在新加坡这边设计师都是华人,另外还有台湾的朋友也算是老乡,接近的文化让我们还是能聊到一起。
如之前所说,Austin总部,新加坡,台湾三个团队设计了所有的Dell硬件产品,不过部门之间也是有分工和侧重的。Austin和台湾主攻平台设计,说简单点就是笔记本,台式电脑或一体电脑这种能装Windows的设备,而那些不能自己装载系统(windows)的产品全部由新加坡负责,比如显示器,打印机,投影机,键盘,鼠标,硬盘,音响,耳机,扩展坞等各种PC周边的配件。刚来这个团队的时候我多少有点失落,因为以前自己是做智能手机的,尤其是在诺基亚微软的平台,每一款设计都是爆款,设计曝光率无论是在媒体还是街上能看到的用户都很高,而在Dell这边做的产品都是围绕在平台周围的产品,给我第一感觉就是不高不大不上…然而随着对公司了解的深入,我发现周边的产品对Dell这种巨型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会左右笔记本PC等平台的销量。因为对于Dell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竞争已经成产品对产品升级为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相对于一款同样性能的独立产品而言,如果用户买一款产品的时候如果他知道在这款产品背后有成熟的配套服务和配搭的话,他必然更倾向于后者。而电脑周边的这些产品就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关键,在公司内部看来也是三大支柱硬件产品分类之一。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印象,给大家看几款我们比较有代表性在17年发布的产品(全年加起来应该有2,3十个产品),其实这些多数是16年甚至15年就开始研发的,而我们目前正在研发的大批产品会在18年上市,其中外星人产品的设计过程非常有代表性,以后有机会我会分享。









第一季:http://tieba.baidu.com/p/3420544031?pid=60543569689&cid=0#60543569689
第二季:http://tieba.baidu.com/p/4341947831?pid=83641665673&cid=0#83641665673
因为百度贴吧的敏感词过滤系统,我的文章被屏蔽,即使改了很多次还是不知道哪里不对,还说我投放广告...实在无语。下面我只发个开头,有兴趣的小伙伴自己去我的lofter看吧(johdu.lofter.com)
正文:
惭愧…又一年过去了,以前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个月至少更新一次自己的博客。然并卵,良好的愿望并不能帮我把时间从工作和学习中挤出来,等回过神已然拖了一年。除了自己的精力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己的很多观点也在不断迭代和变化,导致自己想写的东西不断被自己推翻重来,因为我希望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全面而严谨的思维框架。例如之前许诺要写的设计面试心得,在这一年间我在工作的策划和提案中又积累了有许多宝贵经验,而这些经验我需要时间好好回忆整理出来,从而导致难产。这使我想起了在芬兰制作自己作品集的那段日子,每天睡前都心满意足的看着自己做好的作品集佩服自己,但是每个早晨醒来又都觉得还是有很多缺憾…就是在这种没完没了的完善中,时间都溜走了…当然,收获的就是宝贵的经验。
这篇更新我不打算讲太多设计理论,更多的可能是最近一年的生活工作流水帐和一些心得,目的是让大家对海外的设计团队的工作方式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师多一些了解。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Dell的设计中心,目前Dell的设计中心在全球有六个分部,在美国有三个,荷兰一个,台湾一个,新加坡一个。其中美国的Austin总部,新加坡和台湾负责所有硬件产品的研发,简单来说市面上所有Dell旗下产品都是由这三个部分的设计中心完成的。构成Dell设计的设计师们非常多元,来自世界各地。以我所在的新加坡团队除了新加坡人以外,还有来自法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省,以及来自中国大陆的我,而我实际上是整个Dell设计团队唯一的中国大陆设计师,相比于之前在诺基亚和微软的经历比起来这多少让我感觉有点寂寞。好在新加坡这边设计师都是华人,另外还有台湾的朋友也算是老乡,接近的文化让我们还是能聊到一起。
如之前所说,Austin总部,新加坡,台湾三个团队设计了所有的Dell硬件产品,不过部门之间也是有分工和侧重的。Austin和台湾主攻平台设计,说简单点就是笔记本,台式电脑或一体电脑这种能装Windows的设备,而那些不能自己装载系统(windows)的产品全部由新加坡负责,比如显示器,打印机,投影机,键盘,鼠标,硬盘,音响,耳机,扩展坞等各种PC周边的配件。刚来这个团队的时候我多少有点失落,因为以前自己是做智能手机的,尤其是在诺基亚微软的平台,每一款设计都是爆款,设计曝光率无论是在媒体还是街上能看到的用户都很高,而在Dell这边做的产品都是围绕在平台周围的产品,给我第一感觉就是不高不大不上…然而随着对公司了解的深入,我发现周边的产品对Dell这种巨型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会左右笔记本PC等平台的销量。因为对于Dell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竞争已经成产品对产品升级为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相对于一款同样性能的独立产品而言,如果用户买一款产品的时候如果他知道在这款产品背后有成熟的配套服务和配搭的话,他必然更倾向于后者。而电脑周边的这些产品就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关键,在公司内部看来也是三大支柱硬件产品分类之一。
为了让大家有个直观印象,给大家看几款我们比较有代表性在17年发布的产品(全年加起来应该有2,3十个产品),其实这些多数是16年甚至15年就开始研发的,而我们目前正在研发的大批产品会在18年上市,其中外星人产品的设计过程非常有代表性,以后有机会我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