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军队急急前行。
庞涓和公孙阅同乘一辆战车。
25.楚王营帐中 日
(楚王、史皇大夫、楚国将军)
一将军对楚王道:“大王,魏国军队绕过长城,直逼宛城。”
楚王得意地:“好啊,魏国人终于沉不住气了……”
史皇大夫在一旁:“大王,这才是魏国人的本来面目。”
楚王冷笑道:“不管他是什么面目,他们长途跋涉,深入寡人的腹地作战,寡人就已经占了上风。”
26.原野 日
(众魏国将军、士兵)
急急前行的魏国军队。
27.楚王营帐内 日
(楚王、史皇大夫、楚国将军,楚王卫兵)
一将军对楚王道:“大王,魏国军队一部停止不前,大部突然改变方向,向唐城方向而去。”
楚王一愣:“他们想干什么?”
史皇大夫对一旁的卫兵:“把军图拿过来。”
卫兵拿过军图。
史皇大夫和楚王围着军图看了片刻。
史皇大夫:“大王,魏国人可能是想用一部军队牵制我们,然后经唐城进攻大王的都城。”
楚王:“魏国人也太胆大妄为了!”他对将军:“传令,全军出击,追上魏国大军决战,让他们有来无回。”
史皇大夫:“大王,是不是再查一查,以免魏国人有诈。”
楚王冷冷一笑:“查什么,他们深入楚国腹地,就是进入死地,即使有诈,也难免灭亡的下场。”
28.庞涓营帐内 晨
(庞涓、众魏国将军)
众多将军立在庞涓面前。
庞涓神色严肃地对将军们道:“我们在死地与楚军决战,不胜则亡,告诉全军将士,只有勇往直前,拼死一战,才能死地求生……你们听明白了吗。”
将军们:“明白了。”
庞涓:“出战。”
29.原野 日
(众魏国士兵、将军;众楚国士兵、将军)
喊杀声惊天动地。
奔腾的战马;
奔驰的战车;
擂鼓的魏国将军。
奋勇而进的魏国士兵。
飘扬前行的魏军旗帜。
拼命而逃的楚国士兵。
丢盔卸甲的楚国将军。
倒在地上的楚军旗帜。
……
30.楚王营帐内 日
(楚王、史皇大夫、数楚国将军)
一将军一脸惊慌地对楚王道:“大王,魏国军队勇猛异常,视死如归, 司马将军的八万军队已经溃不成军。”
楚王:“杀,把败军之将就地正法。”
史皇大夫在一旁道:“大王,现在不是惩罚败军之将的时侯,现在大王应该立刻撤入方城,与方城之军合力对付魏国人,否则,大王危险……”
楚王:“要寡人出兵的是你,要寡人退兵的还是你,史皇大夫,如果寡人这次兵败,责任全在你!”
史皇大夫:“是,失败之责,全在微臣……大王,赶快下命撤入方城吧……”
楚王对将军:“传寡人之命,立刻向方城……进军。”
话音未落,又一将军走入,更为惊慌地对楚王:“大王,方城的魏国军队,突然出现在我们身后,切断了我们与方城之间的联系……”
楚王一怔:“这不可能,不可能……”
那将军:“大王,末将刚从后卫之军而来,亲眼看到了魏国军队。”
楚王不知所措地对众人道:“你们说,寡人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众人无言。
楚王:“你说话啊……史皇大夫,你不是自称足智多谋嘛,你的智谋难道都让魏国人吓跑了吗?”
史皇大夫:“大王,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可救大王。”
楚王:“什么办法?”
史皇大夫:“割让城邑,向魏国屈服。”
楚王:“不行,寡人的国家乃泱泱大国,怎么可以屈服于魏国呢?”
史皇大夫:“大王,这只是权宜之计……”
楚王:“权宜之计寡人也不能忍受。”
史皇大夫:“大王,司马将军的军队在楚军中最为英勇善战,可不足两个时辰,便溃不成军,大王所剩之军又岂是魏国人的对手?如今大王退路已断,不屈服,又能如何?”
楚王沉默不语。
史皇大夫:“大王,能折能弯,才能最终成就霸业……
楚王仍无言。
史皇大夫:“大王若不肯暂时屈服,很难生还……命将不在,霸业又何从谈起……
楚王颓丧地:“好吧,就按你说的办……”(渐隐)
31.原野 日
(庞涓、公孙阅、魏军队)
魏国军队整齐有序地向回行进。
庞涓与公孙阅仍同乘一辆战车。
庞涓一脸得意地:“公孙先生,不足一个上午,一个泱泱大国便臣服于我,天下还有何人是我的对手?”
公孙阅:“元帅,有件事我没有向你讲明。”
庞涓:“何事?”
公孙阅:“破楚之计,不是出自鬼谷子,而是出自你的师兄孙宾。”
庞涓一愣:“此事当真?”
公孙阅:“孙宾怕元帅不相信他的计策,所以让我假托鬼谷子之名。”
庞涓:“这么说,《孙子兵法》中的那些话也是他说的了?”
公孙阅点点头:“是的。”
庞涓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公孙阅:“孙宾若出山,将是元帅难以战胜的劲敌……”
庞涓沉默片刻,冷冷一笑:“我要让他为我所用……”(定格)
出字幕:“上屋抽梯”就是“登高去梯”,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八计,计名为后人总结。此计意思是:故意显示有利可图之点,引诱敌人“上屋”,进入对我有利之战场,然后“抽梯”断其后路,迫敌就范。此计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如登高而去其梯”,置自己的军队于有进无退之地,迫使将士们破釜沉舟,与敌人决死一战。孙膑为庞涓出“上屋抽梯”之计,迫楚国屈服,庞涓因此嫉妒孙膑。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笑里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