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并不是上帝视角为主,以男主之视角展开(电影也更喜欢塑造一些可感知可共鸣可同情的人物,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不知不觉就站到了此人的立场上),感其喜恶,整个看下来,似乎只有玛丽莲一对形象较为正面了(又不是上帝视角,谁知道到底如何)导演这里怕有一些讨巧,毕竟女性题材的不好拍,不小心就拍出个扁平奇怪的人出来.
劳拉·穆尔维认为,在电影所能制造的诸多快感中,其中一种为窥淫欲(scopophilia)。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和社会体制中,看的快感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分裂,男性象征着投射欲望目光的主体,是主动的,而女性则是欲望投射下的客体,是被动的。
马尔库塞指出,大众文化的特点是以快乐为原则的。快乐的表达充满了矛盾的话语实践,这种矛盾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享受传媒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承载着女性作为“被看”者在传媒的眼光中遭到“象征性歼灭”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最多的就是男人女人们肆无忌惮的直接视奸,以及四散的流言蜚语,全部都针对着一个人.假装正经的人全部内心淫荡只怕没几人能天天顶住这样的威胁了,她一言不发,目光躲闪低垂从凌厉无畏,看透了那群毫无尊严的人类.人类看似相处甚善,奚梦瑶一摔,半个娱乐圈都表示安慰,给微博带来和谐的虚假温馨.如果真的摊上什么事情,他们就会像<变形记>里的"家人"一样,果断的抛弃厌恶至极的格里高尔萨穆沙,在小提琴的旋律中欢笑着离去.
"虽然她躲过了法庭的审判,但却没能逃脱人民的审判。人民说:要有上帝,就有了上帝;人民说:要有**,就有了**——人民需要一个**来显示自己的道德和忠贞,来显示自己是社会的大多数和领导者。事实上制造“敌”的意义就在于划分出“我”。“我”是众多的、强大的、永生的——于是我们的恐惧和焦虑得到缓解,我们由于压力所产生的敌意得到释放。而事实上她到底是不是**,她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放荡堕落,这并不重要,人民不需要真相。"
顺便提到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它在我看来有点走马观花,似乎无意于表现太深,而是够多.
演员也是忠实的还原了十几位作家,导演,艺术家



话说我觉得这个法国贵族好熟悉啊
有趣的是伍迪艾伦凭此片获69届金球奖最佳编剧......我是没看出那里好了是帮别人复习一下近代美术史和文学史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