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往往指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只因江湖舆论,险些在六大门派的围攻下烟消云散;《连城诀》的狄云,被江湖中人一次又一次的诋毁,最后孑然一身,隐居雪谷;至于《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其遭遇更是“众口铄金”的典型。
而当代中国,通过社会舆论来道德审判的现象从未停止过,从年前的“江歌案”,到年后的“堵车门案”、“摔狗案”,这种社会舆论的浪潮此起彼伏。不好法律人士忧心忡忡的指出,根源在于人类天然的报应观念和以制度保障人权之间的矛盾,社会的正义最开始就是复仇,而且是同态复仇。人们爱引用圣经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孟子说“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也同样是一个道理。而在武侠小说中,“有仇不报非君子”几乎成了江湖中的一道准则。这样的复仇心态在法律维护正义“失灵”时总是跳了出来。
雷米《心理罪》系列小说中有一部名为《城市之光》,书中“城市之光”江亚开展“惩恶”式杀人,最终反而得到了一片叫好,因为江亚所做的,恰恰就是将大家心中的“正义感”付诸实践,甚至付诸暴力。然而,这样的城市之光,非但没有制造城市中的和平与安宁,而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疑和戾气,“当你把选择权交给民众的时候,你已经离死不远了。”因为当群体的愤怒淹没个体的理性的时候,此时所谓的正义将不再正义。就如最近的几件的案子,只因有人做了一些“小恶”,却将所有恶毒的语言和欲加之罪都诉诸一人头上,令人狂欢的同时,也令人胆寒。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社会舆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熔炉案”到“辱母案”的改判,社会舆论在一步一步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不管是好也罢,坏也罢。
你如何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话,对于汹涌的社会舆论大潮,你会如何看待,又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