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6,912贴子:10,022,989
  • 12回复贴,共1

红楼梦的两条线(情与理平衡和冲突:人性的追求与竞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情与理的平衡和冲突
情与理的平衡是维系传统社会良好运转力量,作为小社会的贾府也是如此。情指的是血缘,人情和人际关系。理是的法律,道德和规则。二者是冲突的,每个人物都是在二者之间拿捏平衡点。
案例1,凤姐管宁府
王熙凤在秦可卿死后,在宁府当家的做法,就是重置宁府关于情和理的平衡点。没有规矩(理),宁府无法有效运转,违反规则的当罚(起床晚了),对当事人可能很委屈,就睡过了一下子,但会促进对于整个宁府的运转,规则从而得到执行。
案例2,凤姐骂焦大
王熙凤携宝玉来宁府,回去的时候,听到焦大骂宁府的人忘恩负义,还有说爬灰等。这个是宁府的把这个平衡点倾向于“情”,焦大冒死救命宁的祖先,有再造之恩,但是焦大毕竟是下人,在没有正式的掌舵人晋升之前,需要遵守规则,那个社会要求的规则,比如不能公开扒开主人们的阴暗面,有损于贾府的名誉。在这次事件上,可以明显感觉宁府的当家人和荣府当家人对情与理平衡点的拿捏。
平衡点的左右影响整个府邸的运转程度。
2. 人性的追求与竞争
另外贯穿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的一条线,是人性的追求与竞争,人作为一个生物,需要生存和繁衍,例如对生存资料(钱)和性资源的追求,占用,甚至抢夺,这样就会产生竞争。
案例1. 凤姐破坏尤二娘
传统时候对女性的要求,凤姐的地位等迫使凤姐对性的占用(贾琏),如果其他人分享了,意味着自己的子女得不到资源的独占,不利于基因的传递,这个是任何生物(包括人)的本能。打击和破坏任何竞争者成为王熙凤作为女的一个本能,由于她的地方,这点尤为突然。
案例2. 贾琏风流多情
而作为对立面的贾琏,传统社会的男性,另外作为生物性的男子,不仅传统社会给予他这样的法理,同时又有一定的资源(钱财)这么做,驱动他千方百计地散情和播种。而凤姐是他的对立面,决定了二者关系在特定方面的冲突和剧情的演化。
案例3. 贾珍爬灰客卿
贾珍作为与贾琏同等地位的宁府一员,本可以与贾琏那样,甚至更大胆地去散情和播种,可惜他看中了可卿。对最有力的资源的追求驱动了她和他之间的关系。人性的追求超过了社会道德要求。
此两条线贯穿了整个红楼梦,希望大家继续,我也定期更新。


1楼2018-01-16 07:27回复
    沙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16 07:55
    回复
      地板。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16 10:49
      回复
        05,探春理事
        从管理角度,这是本书最精彩的一段,集情,理,人性三方面的冲突,又有权力的过渡和转移,类似于传统王朝的权力交接与平衡点的移动。更值得称道的,惜春的法治观念和协商意识。
        1. 时间
        宝玉15岁,宝钗17岁,探春约14岁,李纨28岁,王熙凤26岁,年事刚忙完,约2月开始,
        2. 权力过渡(内)
        最高权力贾母(基本不问事)
        二级权力王夫人(核心位置,把关,权力下放三级),邢夫人(通常不问事)
        三级权力由巡海夜叉(王熙凤,因生病不能理事)转移给镇山太岁(惜春,李纨,宝钗)
        转移:王夫人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决断,地点在议事厅),托宝钗各处小心(相当于协调和监督)
        3. 平衡
        众人认为李纨厚道无罚,人的懒惰之心立生,搪塞。精准地描述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心态,是一个动态相互的过程。几件事情下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虽然探春年龄小,性情也最平和恬淡,言语安静,性情和顺,但精细处不让凤姐。同时也体现了王夫人的权力安排和识人能力。从亲妈的弟弟(赵国基)死的处理集中展示了这个新权力机构的思路:
        a,惯例。惯例在传统社会的规则里面是比较重要的,按照旧规矩办事,拒绝更多的情掺入,这是权力,特别是新权力机构能稳妥运行的关键。没有充分的理由,不应更改或形成新的惯例,从而导致权力的不稳定和没有威信。并拒绝受旧权力的影响(凤姐想让平儿多给些钱)。这样不但与旧权力切割,更与人情切割(顶住亲妈乱闹),体现了探春的法治思维,这些是几百年后的今天西方才能比较好的体现。在当时能走多远,难说。
        b,商议。在处理的时候,同李纨商议,同时也对非议有理有据,一条条批驳。比如
        --亲妈(赵姨娘)说连下人(袭人)都不如。探春反驳并账看,说,祖宗的旧规矩,为什么到我手里就改了?


        4楼2018-01-17 10:05
        回复
          06,夏金桂挑战薛家
          夏金桂这个薛家的当家人,不仅对薛姨妈步步紧逼,对宝钗也挑战,耍诡计打击香菱这个竞争对手在老公,甚至薛家的印象,内心的人性追寻驱动她不像向传统的妻妾制度,传统的家长制度低头。对人性,情和理严重失去平衡,也就是被认为过度自私,导致了几乎众叛亲离,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1-17 22:22
          收起回复
            07,贾雨村判案
            贾雨村判薛蟠杀人,设计情节,从现实出发,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既照顾了旧有的恩人(甄士隐资助自己赶考),又照顾贾府(贾政推举做应天府),情与法的最佳平衡点。当时的官场基本都是如此,应该是流行做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1-18 00:04
            回复
              08,孙绍祖淫遍全府
              孙作为既富又有地位(袭指挥一职),淫遍全府媳妇丫头,个人欲望的追求也是极致了。约束力差的传统规则,似乎他都要尽力突破。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1-18 00:51
              回复
                首先,非常高兴有人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看完这个,我更想去看看博弈论的相关东西了,等我哟在想清楚点,跟你讨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13 15:10
                回复
                  徐晋如认为:  书中人物这种极度的自恋,其实倒多半缘于作者极度的自卑。因为他所倚仗以自觉为贵族的,不过是主观经验里家中所赖之天恩祖德,而他又没有足以支撑自己的的强劲生命力,只好对自己抱以影恋般的自怜。正像一个优秀知识分子与一个俗艳的女子都会关注个人甚于关注社会,关注人性甚于关注历史,而他们的生命之间的距离却无比遥远——《红楼梦》只是一个俗女子。    应当承认,《红楼梦》在抗拒道德这个庞然大物的问题上还是有一些进步的。迄今为止,没有什么势力比道德更加损害人的精神。因为道德的本质就是否定生命,否定人的自然欲望。对于一切价值的重估,首先应当从道德开始。《红楼梦》之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此。《红楼梦》对于道德的反抗不仅表现在对于“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样的世俗道德的排斥,对于“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种功利的道德的逃避,更主要的是,它通过标榜“意淫”来抗拒整个的道德体系。这不能不归功于晚明文化气脉对于《红楼梦》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过四次个性解放期,第一次是先秦,第二次是魏晋,第三次是晚明,第四次则是五四。晚明的个性解放是最独特的,也是最可悲的。
                  它的解放不是依靠强大的学理支持,
                  不是依靠英雄群体的生命力的光辉,
                  而是依靠正在上升的市民阶层的自发
                  要求。这种解放没有悲剧,没有崇
                  高,只有虚弱的自恋和沉沦的放纵。
                  《红楼梦》把这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革命视为一场绮梦,而去缅怀、追悔,并在三百年来赢得那么多的同情,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地需要崇尚力的哲学来补充它。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13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