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大寒一过,春天将至”。每年的大寒都是天气最冷的时候,正逢三九、四九。然而大寒天寒,并非坏事,它可以使天地之间的阳气进一步封藏。封藏得越好,来年阳气的生发之力就越强。
人们也应当效法天地,更好的固藏身体的阳气。五脏之中,肾主封藏。肾精固藏的越充沛,来年的阳气就越充足,精神也就随之饱满。因此,补肾阳、固肾气、藏肾精是大寒养生的根本。
补肾藏精
01
补肾阳
可艾灸命门。常灸命门,可以强化人体体力,增强腰部功能,补肾壮阳,缓解腰痛,还可以调理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男女生殖系统也有重要的养生治疗作用。
02
固肾气
大寒这段时间里,每天早晨起床,做如下导引:站坐皆可,双手掌搓热,用搓热的双手同时搓擦命门穴和关元穴。以周身发热为度,时间大约三至五分钟。然后在将发烫的手掌按压在两侧肾俞穴上,将热量徐徐引入腰肾。可固肾气、防尿频、强腰膝、祛宫寒之功效。
03
藏肾精
可艾灸肾俞穴。大寒气节艾灸肾俞,有滋阴壮阳、补益肾元的功效,也能使人精力充沛。
大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此时特别要防“五寒”。
防“五寒”
01
防肺寒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天最常见的健康问题。
艾灸祛湿散寒润肺。坚持艾灸调理,能有效的预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等病,从而达到,宣肺理气、化痰定喘、疏散外邪之效。症状较轻的,也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进行滋补调理。
02
防腰寒
艾灸腰部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艾灸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03
防颈寒
冬天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布满了血管,而且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俗语说“百病生于寒”。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艾灸疏通气血,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出门佩戴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不仅能让你美美哒,还能帮助颈部保暖,一举两得。
04
防鼻寒
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中医认为:鼻乃清窍,为肺之门户,其呼吸之畅通,嗅觉之灵敏全赖清阳充养。鼻炎因外感寒热之邪,伤于皮毛,肺气不利,壅寒鼻窍而致。引致鼻塞流涕、头痛头胀、智力昏蒙、身疲肢倦、常易外感。外感后鼻窦炎又加重,如此互为因果,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记忆力!
在此病理机制中,痰浊脓液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病因。故清除痰浊脓液,杜绝痰浊之源是治愈本病的关键。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都可以用艾灸调理。
05
防脚寒
脚部涌泉穴是寒气进入人体的一大通道。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艾灸属阳,配合灸火。 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经常艾灸,身体阳气充足,全身都会暖洋洋的。
人们也应当效法天地,更好的固藏身体的阳气。五脏之中,肾主封藏。肾精固藏的越充沛,来年的阳气就越充足,精神也就随之饱满。因此,补肾阳、固肾气、藏肾精是大寒养生的根本。
补肾藏精
01
补肾阳
可艾灸命门。常灸命门,可以强化人体体力,增强腰部功能,补肾壮阳,缓解腰痛,还可以调理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男女生殖系统也有重要的养生治疗作用。
02
固肾气
大寒这段时间里,每天早晨起床,做如下导引:站坐皆可,双手掌搓热,用搓热的双手同时搓擦命门穴和关元穴。以周身发热为度,时间大约三至五分钟。然后在将发烫的手掌按压在两侧肾俞穴上,将热量徐徐引入腰肾。可固肾气、防尿频、强腰膝、祛宫寒之功效。
03
藏肾精
可艾灸肾俞穴。大寒气节艾灸肾俞,有滋阴壮阳、补益肾元的功效,也能使人精力充沛。
大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此时特别要防“五寒”。
防“五寒”
01
防肺寒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天最常见的健康问题。
艾灸祛湿散寒润肺。坚持艾灸调理,能有效的预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等病,从而达到,宣肺理气、化痰定喘、疏散外邪之效。症状较轻的,也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进行滋补调理。
02
防腰寒
艾灸腰部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艾灸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03
防颈寒
冬天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布满了血管,而且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俗语说“百病生于寒”。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艾灸疏通气血,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出门佩戴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不仅能让你美美哒,还能帮助颈部保暖,一举两得。
04
防鼻寒
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中医认为:鼻乃清窍,为肺之门户,其呼吸之畅通,嗅觉之灵敏全赖清阳充养。鼻炎因外感寒热之邪,伤于皮毛,肺气不利,壅寒鼻窍而致。引致鼻塞流涕、头痛头胀、智力昏蒙、身疲肢倦、常易外感。外感后鼻窦炎又加重,如此互为因果,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记忆力!
在此病理机制中,痰浊脓液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病因。故清除痰浊脓液,杜绝痰浊之源是治愈本病的关键。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都可以用艾灸调理。
05
防脚寒
脚部涌泉穴是寒气进入人体的一大通道。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艾灸属阳,配合灸火。 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经常艾灸,身体阳气充足,全身都会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