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其实算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体了。邢从连强大的背景和武力值,林辰可称妖孽的侧写能力,是作者造出的一把宝剑,剑锋直指黑暗的现实。于是即便过程如何令人失望,最终的结局仍旧使人抖擞精神,迈步从头越。对于我这种看小说有时带点脑子然而心理承受能力却不怎么样的人来说,实在是良心。很多人看完后都对宋声声印象深刻,这般坚强不屈傲骨自成的人物仿佛不是人间所能孕育,他的结局也仿佛不是人间所能发生之惨烈。确实如此,我第一遍看的时候,也是在被窝里哭得稀里哗啦。然而二刷的时候,对宋声声的印象渐渐淡去,我愈发钦佩林辰。相比宋声声这样的神仙人物,以及强大到几乎不可撼动的邢从连,林辰虽然有妖孽般的专业能力,却是最接近普通人的一个。他很早就名声远扬,是天之骄子,直到那场熔炉上的选择,不仅逼他藏身于学校宿舍,生活落魄,无处施展才能,更使他的价值观体系几乎被连根拔起。整本小说,也可看作他重塑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过程。我看着他一步步走来,仿佛感同身受,一次次受挫后的反应都与我共鸣,这大概是作者有意安排吧?让读者代入迷茫无措的主角,一同重塑思想体系。反正我是很吃这一套:)可能说起来太肉麻,但是看完之后真的有心灵被冲刷洗涤的感觉,神清气爽,即便是凌晨四点也精力充沛。
其实林辰再怎么好,我仅凭寥寥几笔是说不出来的,没看过的人强烈推荐去看,看过的人心中也有体会。不过有一点非常值得拿出来说。在这篇小说里,是林辰先动的情,并且义无反顾,中毒极深,我原先是不喜欢这种情节的,只因为这时原本自尊自爱的角色往往会大变模样,理智尽失,智商一路狂跌,在对方面前也是伏低做小,令我恨铁不成钢。然而林辰却还是那个林辰,他虽然用情极深,但依然会顾全大局,智商依旧在线,面对感情,他选择默默付出,所求甚少,但是在危机时刻也会冲动一把,不负青春年少。这样的人,即便不能两情相悦,也不会被区区爱情毁掉,反而更激起他的责任和担当,令他快速成长。
这才是我心目中好的感情戏。不像其他一些小说,仿佛角色的一生就是为了爱的那个人,仿佛一爱上脑子里就只有爱情两个字,这样处理的感情戏可能确实轰轰烈烈,但也未免太幼稚,太平面化了。
我看到高潮时,心情激动,甚至有“看破红尘”的念头,然而当时同在一屋的舍友却言语轻浮,揪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念念不忘,痴迷于我并不觉得美丽的皮囊。他们吵吵闹闹,我心中澎湃,只觉得鲁迅先生所言“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实在真真切切。书中的林辰,面对自私自利的陈家,刻薄尖酸的姜专家,以及各式各样哄抢利益的众人,也是同样的戏剧性的感受。如果只到这个层面,这本书仍旧精彩,但有了最后一个章节,它可以被称为经典。
面对毁灭性病毒的威胁,林辰与反社会罪犯打了一个赌,赌人类即便自私自利,但仍旧不愿意用“非陌生人”的生命换取自己存活的机会。具体过程和实验依据我不赘述,作者叙述的文笔也感染力惊人,但是我想,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让林辰,让读者,坚信即便“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即便有些人的心冷得令人绝望,即便好人的结局未必美满反而会最惨烈,我们依旧可以将某些印刻于基因的本能行为当作人性的善意,依然可以找到继续前行,与恶意对抗的动力。
至此,我拜倒在作者的文字下,并深深感激,她能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篇故事。书中涉及到的理论,也无一不是经典,值得反复品味。我斗胆揣测,这本小说又何尝不是作者构架的一次实验,她设置了绝对强大的力量,不可违背的规则,用极端到戏剧性的情节拷问在场观众:你认同我的观点么?面对这样的猜想,去追究情节上的bug反而是本末倒置了。
其实林辰再怎么好,我仅凭寥寥几笔是说不出来的,没看过的人强烈推荐去看,看过的人心中也有体会。不过有一点非常值得拿出来说。在这篇小说里,是林辰先动的情,并且义无反顾,中毒极深,我原先是不喜欢这种情节的,只因为这时原本自尊自爱的角色往往会大变模样,理智尽失,智商一路狂跌,在对方面前也是伏低做小,令我恨铁不成钢。然而林辰却还是那个林辰,他虽然用情极深,但依然会顾全大局,智商依旧在线,面对感情,他选择默默付出,所求甚少,但是在危机时刻也会冲动一把,不负青春年少。这样的人,即便不能两情相悦,也不会被区区爱情毁掉,反而更激起他的责任和担当,令他快速成长。
这才是我心目中好的感情戏。不像其他一些小说,仿佛角色的一生就是为了爱的那个人,仿佛一爱上脑子里就只有爱情两个字,这样处理的感情戏可能确实轰轰烈烈,但也未免太幼稚,太平面化了。
我看到高潮时,心情激动,甚至有“看破红尘”的念头,然而当时同在一屋的舍友却言语轻浮,揪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念念不忘,痴迷于我并不觉得美丽的皮囊。他们吵吵闹闹,我心中澎湃,只觉得鲁迅先生所言“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实在真真切切。书中的林辰,面对自私自利的陈家,刻薄尖酸的姜专家,以及各式各样哄抢利益的众人,也是同样的戏剧性的感受。如果只到这个层面,这本书仍旧精彩,但有了最后一个章节,它可以被称为经典。
面对毁灭性病毒的威胁,林辰与反社会罪犯打了一个赌,赌人类即便自私自利,但仍旧不愿意用“非陌生人”的生命换取自己存活的机会。具体过程和实验依据我不赘述,作者叙述的文笔也感染力惊人,但是我想,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让林辰,让读者,坚信即便“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即便有些人的心冷得令人绝望,即便好人的结局未必美满反而会最惨烈,我们依旧可以将某些印刻于基因的本能行为当作人性的善意,依然可以找到继续前行,与恶意对抗的动力。
至此,我拜倒在作者的文字下,并深深感激,她能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篇故事。书中涉及到的理论,也无一不是经典,值得反复品味。我斗胆揣测,这本小说又何尝不是作者构架的一次实验,她设置了绝对强大的力量,不可违背的规则,用极端到戏剧性的情节拷问在场观众:你认同我的观点么?面对这样的猜想,去追究情节上的bug反而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