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576贴子:6,156,523
  • 13回复贴,共1

中华经典藏书•宋本法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个读书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25 13:10回复
    这次回家只带了一本《法言》,打算好好研究一下,到家才想起家里能看的书还不少,那就作为《法言》过后的调剂吧,不定时换个口味。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25 13:12
    回复
      《法言》是西汉文学家扬雄仿照《论语》而著的一部作品。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四川老乡),我最崇拜的古代四天王之一(另外三个是吕不韦,曹操和郭璞)。扬雄与郭璞都是古文字爱好者,雄撰有字书《方言》,而郭璞为训诂专著《尔雅》和频出奇字的《山海经》都作了注。正因如此,扬雄的作品多用奇文古字,晦涩难懂,被宋代理学家们讥为用艰深的词汇掩饰浅俗的道理,这才是对一个古典爱好者真正的讽刺。和他们不同,北宋大文学家司马光是扬雄的忠实迷弟,他为扬雄的两部大作——《太玄》、《法言》都作了集注,《太玄集注》有中华书局的新编诸子集成本,《法言集注》目前还没有整理本。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25 13:26
      回复
        这次这个新出的本子是国图影印的宋刘通判宅仰高堂本《纂图分门类题五臣注扬子法言》,传说中“一叶千金”的真正宋刻本,不多说了,上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25 13:30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25 13:31
          收起回复
            司马缸先生的序,点的不一定对,如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25 13:38
            收起回复
              司马温公注扬子序
              韩文公(韩愈)称荀子,以为在轲(孟子)、雄之间,又曰:“孟子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三子皆大贤,祖六艺而师孔子:孟子好《诗》《书》,荀子好《礼》,扬子好《易》,古今之人共所宗仰。如光之愚固,不敢议其等差,然扬子之生最后,监于二子而折衷于圣人,潜心以求道之极致,至于白首,然后著书,故其所得为多。后之立言者,莫能加也。虽未能无小疵,然其所潜最深矣,恐文公所云,亦未可以为定论也。孟子之文直而显,荀子之文富而丽,扬子之文简而奥,唯其简而奥也,故难知。学者多以为诸子而忽之,晋祠部郎中李轨始为之注(此前尚有扬雄弟子侯芭注三国吴宋衷注,皆已佚),唐柳州刺史柳宗元颇补其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25 14: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