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说,借贷之后是按存款利息支付,还是应该按贷款利息支付。
两边都左右为难,人情的因素一掺杂进来,就变成了一本糊涂账。
而对于一些人来说,机会成本更是大问题。
贷款的话,机会成本由出资人自愿承担。
亲友之间可就不这样了,因为借钱给你而错过的投资机会,有可能会一股脑算到你的头上。
什么要不是当初借钱给你,耽误了我家买房子,现在的房价涨成这样,要赚多少钱!
什么借钱给你那会正式股市大牛市,要是买了股票要翻上几番!
题主说到的,亲友说当年3万元,放到现在就是30万什么的这种言论,就是这种心理的典型写照。
有些人,无论机会是否能把握住,马后炮起来的时候总喜欢把机会成本的帐算到借钱者的头上。这个你根本承担不起。
除了经济学上的因素,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和报恩思想也是个大麻烦。
因为中国社会从农耕为主的社会结构过渡到工商业社会机构的时间太短。传统的农耕式的家族帮扶思想还很深入人心。家族当年帮过你,你混得好了要反哺家族,能力越大,要求你反哺就越多,这个反哺的量不是按照你当年接受帮忙的程度计算的,而是按照你现在的能力来衡量的。问题的关键还是接受和清偿之间的关系和程度不能量化和对等。
不能说你当年对我的帮助价值10万元,我将来反哺12万元的帮助,大家就各不相欠了。
不可能的,在中国社会中,亲友间一旦说道各不相欠这句话时,就是撕破脸皮的时候。
中国传统的报恩思想讲究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和现代社会讲究公平对等的契约思想完全不能相容。
世事沉浮,人心的微妙变化更是对原本的糊涂账雪上加霜。
https://legacy.houbank.com/ztmkt/#/credit/onlineApply?mediaSourceId=LT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