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建设是一项耗资很大的项目,牵一发动全身,因此类似于这样的项目,一是需要考量究竟是不是刚性需求,到没到非修不可的地步?其次地方的整体经济实力有没有能力承载?会不会引发地方债务风险?当然还会涉及许多层面,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关于为什么包头已批准地铁被叫停,而差不多的城市呼和浩特、洛阳未被叫停?详见以下讨论:
青城百姓事儿:
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市区人口数量差不多,但不同之处在于,包头市城区面积大,市四区跨度大,人口密度相比呼和浩特市要小很多。正是缘于此,包头市的出行环境要远远好于呼市,堵车状况远没有呼和浩特市严重。
反观呼和浩特市,受制于城区早期规划的影响。城区的许多道路已经没有改善的余地,居民居住的又相对集中。这也是为什么呼和浩特市的堵车,能够挤进全国前五的主因。而面对这样的出行环境,地上已经不好做文章,就只能是考虑地下,也就是说要想缓解交通压力,修建地铁势在必行。再者,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整体城市形象,也需要与时俱进。
其实叫停与否,都是基于综合考量,从大的层面考虑是正确的,时机成熟了自然会允许。
洛阳晚报官方:
洛阳地铁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之所以没有像包头一样叫停,是因为多种原因,最重要的和洛阳的城市地位密不可分。洛阳的历史地位文化地位有目共睹,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一五”)时期,中共中央制定的“一五”计划主要内容为: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这“156项工程”(实际施工150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落户洛阳,洛阳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这些都是洛阳的优势。
但是,一座城市现在能否修地铁,主要看的是这座城市现在的经济发展状态等。
在河南,郑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则被赋予了“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重任。“一亿人口的大省,应该是双城驱动。”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与豫西北联动,是河南省重要的增长极。这样的一座城市,建地铁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志脉星球创业新思维:
因为呼和浩特的地铁要比包头的地铁早开工一年,所以,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重新评估这些重大项目的时候,呼和浩特地铁已经开工一年了,每个站点都开始动工了,停不下来了,停下来的损失是很大的,而包头地铁是2017年才准备开工,也就是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紧急叫停的,洛阳不太了解,但是我估计也是这样的原因,呼和浩特地铁之前规划和批准修的是六条线路,但是,在叫停地铁的命令下来以后,呼和浩特的三四五六号线也全部叫停了不让休了,现在只是修的一二号线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也全部被叫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