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天成置业吧 关注:1贴子:31
  • 0回复贴,共1

年味笼罩下的东营,有鱼有肉才是幸福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但在钢筋水泥间,年味儿却愈发淡了。
曾经一串鞭炮、一根糖葫芦就能带来的满足感,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吃年夜饭的喜悦,也逐渐被抢红包、微信祝福所取代。
准备新年年货,也成了只属于爸妈的事情。他们早早地就开始忙活,灌香肠、酱鸡鸭鱼肉、腌蔬菜,再买些零嘴、糕点,年轻人只要负责过年就行。
而如今,逐渐成家立业的年轻人慢慢发现,那些曾不太在意的老味道,再闻起来却特别香甜;过去没放在心上的年肴,原来也如此令人怀念。
新年年货,“食”不可少。对于国人来说,冬天囤食物就是聚财积福的过程。
每年冬至到立春之间,冬日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该算是每家每户窗台上、屋檐下悬挂着的各式酱货了——鸭子、猪蹄、排骨、鲫鱼、牛尾……
在清末范祖述著作、洪如嵩补辑的《杭俗遗风》记载:“酱鸭一味,以杭城绍酒店所制者为佳。每岁八九月间,各酒肆皆自制酱鸭,多者数百,少者亦百余。”

每一户做的酱货味道也不尽相同。首先调制一大脸盆的酱油,里面放上酱油、八角、茴香、味精以及各自的独家秘方调味,把鸭子和肉浸在调料里酱上一天,第二天就可以拿出来晒了。
阳光下,酱货们被晒得绛红油亮,空气中都飘散着浓浓酱香。孩子们翘首期盼着,等待它们被精致烹饪,摆上自家餐桌;大人们则盘算着,今年的酱货还够不够分送给亲朋好友——有了酱货,新年才够味儿!
除了各类腌货、酱货,全国各地都会有年前做腊肠腊肉的习惯。

腊肠,也叫“风肠”。特别之处在于,必须用高度数丹凤高梁混合猪前腿肉,再加上特定的的调料拌匀,并且选在艳阳高照的一天制作,好让“风肠”立刻风干。
享受了两三天的“阳光浴”后,“风肠”就可以转移到通风的地方阴干了。半个月后拿出来蒸熟,锅盖掀起来的那一刻,清香扑鼻而来,和浓浓香味一样止不住的还有孩子们脸上雀跃的表情。切片后装盘,抓一片放进嘴里,浓浓的酒香、甜甜的滋味,这才是家的味道。
俗话说“无鱼不成宴”,“年年有余”代表了一种美好的期盼与祝愿,而香喷喷的鱼干,就是杭州人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

挑选二三十斤的鱼,去掉鱼内脏,抹上盐、花椒,先腌上几天,然后搁在院子里、太阳下晒干,鱼肉特有的鲜香味道就一股脑儿地跑出来了,连隔壁家的猫儿闻了都忍不住刨墙角。
鱼干晒好后,隔水一蒸,或者加点老酒,就成了年夜饭必有的冷盘,也是整个正月里戒不掉的手边小食。
有人说,房子高了,年味儿也被这高楼隔断了。不像儿时的东营,年味笼罩下,大街小巷都能传来的欢腾的锣鼓声和衷心的道贺声。
街坊们今年做了什么年肴、晒着什么酱货,一眼就知道;自家做的腊肠、腌肉,还会拿出来和邻里们分享,人情味分外浓厚。
此刻,有的人在怀念过去,有的人已然在享受当下。

这一份来自天成的美好,未来还会有更多家人幸福接收。
在东营,家人们亲力亲为制年货,春节的味道也愈发浓郁。在这里,夹杂着家常生活、本土文化、跨代传承的年味,飘散在街道马路,微而不息。儿时熟悉的快乐与感动,也将在此刻,幸福重现。


IP属地:山东1楼2018-01-31 15: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