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吧 关注:206,264贴子:1,838,106
  • 2回复贴,共1

故宫珍藏官印精选之东汉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官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封建王朝政体由朝廷中央和地方构成。
官印包括皇帝的玉玺、御宝,各级朝官官印,地方行政官印,各级机构品官官员之印,军事机构军官官印,低级机构之印,诸侯割据政权印,少数民族政权印和农民起义政权之印等。

之前分别给大家分享了秦朝,战国,西汉等不同时期的官印(文末有相关链接),而这一次,我们去往东汉,瞅一瞅那时的官印 。

△琅邪相印章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3.1cm,银质铸造,龟钮,右上起顺读。琅邪,王国,两汉均有,《汉书·高五王传》:“高后七年,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后汉书·光武王传》:“琅邪孝王京,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

△蠡吾国相
印面边长2.4*2.4cm,通高2.3cm,铜质铸造,鼻钮,右上起顺读。蠡吾,侯国,《续汉书·郡国志》冀州刺史部中山国下:“蠡吾,侯国,故属涿。”国相,侯国相,侯国最高行政官。

△河池侯相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1cm,铜质铸造,鼻钮,右上起顺读。河池,侯国,《续汉书·郡国志》凉州刺史部武都郡下有河池县。

△隃麋侯相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5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隃麋,侯国,《后汉书·耿弇传》建武思念:“进封(耿)况为隃麋侯。”

△绥仁国丞
印面边长2.3*2.3cm,通高1.9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绥仁,侯国,《续汉书·郡国志》未载。国丞,侯国官吏,侯相之佐官,《续汉书·百官志》:“县万户以上为为令,不满为长,侯国未相,皆秦制也;丞各一人。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本注曰尉主盗贼。”

△和善国尉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1.7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和善,侯国,《续汉书·郡国志》未载。国尉,侯国官吏,侯相之佐官。

△池阳家丞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5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池阳,侯国,《三国志·董卓传》:“(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家丞,为侯之家丞。

△冀州刺史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3cm,铜质铸造,鼻钮,右上起顺读。西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十三监察区,称十三州部,除司隶,校尉所部区外,其余十二部刺史所辖区均称为州。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复置刺史十二,各领一州。州刺史最初为监察官,负责纠察郡守、国相,后所察日广,下及县令、长,并逐渐干涉郡县军政事务,实际与行政长官无异。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州刺史为州牧,正式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东郡守丞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1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东郡,郡名。印文“丞”字末笔横直,为东汉同样印文典型特征。字体笔划粗壮肥大,为东汉印文的又一显著特征。

△内黄令印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5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内黄,县名,《续汉书·郡国志》冀州刺史部魏郡下:“内黄,清河水出,有羛阳聚,有黄泽。”

△薛令之印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4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薛,县名。《续汉书·郡国志》豫州刺史部鲁国下:“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

△东武令印
印面边长2.4*2.4cm,通高2.2cm,铜质铸造,鼻钮,右上起顺读。东武,县名。《续汉书·郡国志》徐州刺史部琅邪国下有东武县。

△新野令印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7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新野,县名。《续汉书·郡国志》荆州刺史部南阳郡下:“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有黄邮聚。”

△黄令之印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4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黄,县名。《续汉书·郡国志》青州刺史部东莱郡下有黄县。

△东安长印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2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东安,县名。《续汉书·郡国志》徐州刺史部琅邪国下:“东安,故属城阳。”

△吴房长印
印面边长2.3*2.3cm,通高2.4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吴房,县名。《续汉书·郡国志》豫州刺史部汝南郡下:“吴房,有棠谿亭。”

△楪榆长印
印面边长2.6*2.6cm,通高2.6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楪榆,县名。《续汉书·郡国志》益州刺史部永昌郡下楪榆县。

△屯留丞印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5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屯留,县名。《续汉书·郡国志》并州刺史部上党郡下:“屯留,绛水出。”

△广平右尉
印面边长2.4*2.4cm,通高2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广平,县名。《续汉书·郡国志》冀州刺史部钜鹿郡下有广平县。

△南乡左尉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4cm,铜质铸造,瓦钮,右上起顺读。南乡,县名。《续汉书·郡国志》荆州刺史部南阳郡下有南乡县。

△南深泽尉
印面边长2.5*2.5cm,通高2.6cm,铜质铸造,鼻钮,右上起顺读。南深泽,县名。《续汉书·郡国志》冀州刺史部安平国下:“南深泽,故属涿。”

△汉保塞乌桓率众长
印面边长2.3*2.3cm,通高2.7cm,铜质铸造,驼钮,右上起顺读。汉,东汉国号。保塞,赐号。乌桓,古代少数民族,属东胡之一。《后汉书·乌桓传》:“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焉。”率众长,为其族中官吏。此为东汉政权赐少数民族的官印。

△汉匈奴破虏长
印面边长2.3*2.3cm,通高2.9cm,铜质铸造,驼钮,右上起顺读。匈奴,两汉时期北疆最强大的少数民资,东汉时分裂成南北两部。破虏,给予助汉政权征伐有功的匈奴贵族的赐号。长,为其族中官吏。此为东汉政权赐少数民族的官印。

△汉归义氐佰长
印面边长2.3*2.3cm,通高2.9cm,铜质铸造,驼钮,右上起顺读。归义,东汉给予归降的少数民族贵族的赐号。氐,两汉南北朝时生活于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此为东汉政权赐少数民族的官印。

△汉叟邑长
印面边长2.3*2.3cm,通高2.8cm,铜质铸造,驼钮,右上起顺读。叟,两汉南北朝时生活于西部及西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多个分支,统称为叟。邑长,为其族中某个聚居区的官吏。此为东汉政权赐少数民族的官印。

△汉卢水仟长
印面边长2.3*2.3cm,通高2.2cm,铜质铸造,驼钮,右上起顺读。印文形式为“汉+族名+官名”,是此类官印的定式之一;首署“汉”字,是出于政治需要。此印即东汉政权颁赐给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卢水胡贵族的官印。

△汉卢水佰长
印面边长2.4*2.4cm,通高3cm,铜质铸造,驼钮,右上起顺读。佰长,卢水胡官吏。此印亦为东汉政权颁赐给卢水胡贵族的官印。
本期《故宫珍藏官印精选之东汉篇》分享的官印就到这里,更多精彩我们下期再见!(肯定要年后了……提前祝所有印友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1楼2018-02-09 15:44回复


    3楼2020-03-25 12:01
    回复
      2025-08-08 06:42: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很好的印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2-22 1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