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宫殿吧 关注:29,953贴子:89,078

快速阅读记忆法的魅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阅读法,实际上就是音读和默读。音读是指按照实际发的音一个一个的读文字。默读也是一种音声化现象,不过口不出声而是在头脑中进行而已。也就是说,这不是在视觉抓住时就认知的,而是由听觉来确认的。音读也好,默读也好,都必须在听觉的反应下认知。语言是有一个一个的音组成的,而且必须顺次发音,发每一个音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见,以听觉来认知远比视觉认知浪费时间。加上视觉认知和听觉认知的速度不一样,这就使视觉的收容过程受到听觉认知的干扰,本来可以一瞥而过的,也不得不反复认知,以致阻碍阅读的自然发展,耗费不少时间,并干扰了正确的阅读。所以,要想读的快,就必须排除音声化。所以,最好能把头脑中的音声化完全排除掉。可以彻底摆脱靠听觉来确认的习惯,使视觉功能不再受一个个音组成的音声化现象的束缚和干扰,而获得彻底的解放。于是,脑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功能就在彻底解放中获得明显的发展,也唤醒了大脑卓越的潜在功能.所以,阅读应该是一种纯粹的视觉性行为,是可以由善于处理视觉信息的右脑来出色的完成的。这样,由右脑承担综合视觉性印象的部分,由左脑承担综合意识性印象的部分,使阅读中的理解有了双管齐下的功能,当然有卓越超群的效率了。由于人类本身就具备快速阅读的生理、思维和语言等各种基础条件,只要学会正确方法,坚持长期训练,每个人都会掌握或具备快速阅读技能。


IP属地:湖北1楼2018-02-14 08:56回复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进行传统阅读时,主要使用左脑的功能;而在采用“速读”方式阅读时,则充分调动了是左右脑的功能作用,各自发挥左右脑的优势共同进行文字信息的形象辨识、意义记忆和理解,所以“速读”又被称之为“全脑速读”。


    IP属地:湖北2楼2018-02-14 08:57
    回复
      从阅读方式来比较。我们一般可以把阅读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阅读法(俗称为慢读),即按照字、词等少数几个单字为单位逐个阅读;二是快速阅读或称“速读”。它是将被阅读的文字以组或行、块为单位进行大小不一的整体阅读,而“组”或“块”内所包含的往往可能是词组、半行、一行、多行甚至整页内容,它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阅读法。


      IP属地:湖北3楼2018-02-14 08:57
      回复
        在传统阅读法中,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视网膜要把这种物理过程转化为神经活动的生物过程,传送到大脑的视觉中枢,由视觉中枢处理后再传达到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再传递到听觉中枢,最后由听觉中枢传输到记忆中枢。这是一个自己读给自己听的过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读也是如此,只不过外部动作控制得比较好罢了。所以,一般人在(以传统阅读法)阅读时,实际上是在“读书”,而不是在真正“看书”。快速阅读的眼球运动及避免回读快速阅读则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它是将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送到右脑以图像的形式记忆住,之后再由大脑将文字图像解析出来”的阅读方法。速读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的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即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这实际上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所以说“眼脑直映”式的快速阅读,才是真正的“看书”而慢慢“看懂,形成读。”。


        IP属地:湖北4楼2018-02-14 08:57
        回复
          当今的许多人对这一点感到疑惑,以为自己没有这种能力。其实,快速阅读法只是将人们对图像的识别方法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这是都完全可以达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学会的新的快速阅读习惯和技能。由于人的思维进行得非常迅速,特别是使用内部言语思维,有很强的跳跃性、简缩性,常常是一闪而过。但是在传统阅读法中,因为文字信息在到达大脑记忆中枢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听觉中枢的参与。由于听觉中枢要将文字转化为声音,而声音又只能一个一个“串行”式的传输到大脑。所以,传统阅读法不能很快、很大量地提供给大脑足够的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一快一慢,两者不能协调运作,效率当然就很差,阅读速度自然受影响和牵制而快不起来。


          IP属地:湖北5楼2018-02-14 08:57
          回复
            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的科学运用视力和脑力的方法,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将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所以,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可以如同图像一样,一眼所看到的文字信息同时“并行”地进入大脑中枢,以与大脑思维速度相匹配的速度供给信息,使二者的工作协调,趋于同步,这就是快速阅读效率极高的的主要原因。


            IP属地:湖北6楼2018-02-14 08:58
            回复
              人们普遍认为,延续了几千年的细嚼慢咽的精读,是理解记忆最好的阅读,这一方面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一种阅读习惯,既有它合理的存在依据;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思维的误解,人们往往把理解和记忆混淆的结果。虽然精读利于理解,但却是最不利于记忆的阅读。其原因就是精读的过于缓慢的节奏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差距太大,两者不协调,不匹配。而快速阅读却相反,一方面,它是利用人脑对图像的超强记忆能力来整体记忆摄入的文字;另一方面,它运用经训练后所具备优良的超宽视觉能力,大量和快速地摄取文字信息,使得它提供信息的速度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更接近,更容易协调和匹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所以经过严格、科学、系统地训练的快速阅读,其理解记忆水平比传统阅读的理解记忆是毫不逊色的。一个技巧熟练的快速阅读者,在速读时的理解记忆效果也是相当好的。所以速读是最有利于记忆的阅读。


              IP属地:湖北7楼2018-02-14 08:58
              回复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快速阅读是一种纯粹运用视觉的阅读,是一种讲求效率的阅读,是一种更符合人的思维特征的阅读,同时是一种节省视力和脑力的阅读,是一种更有利于记忆的阅读。掌握了速读技能的人他能以超过平常人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换句话讲就是“一目多行”速读高手甚至可以达到“一目十行”。如一般人的阅读速度平均为(200~500)字/分钟,而掌握 “速读”技巧的人能以(2000~5000)字/分钟的速度阅读书籍和资料,熟练者则可达到10000字/分钟的速度。速读是一种充分运用视觉感官的阅读,是一种更符合人们思维特征的快速、高效阅读方法。它能节省视力和脑力,更有利于记忆。速读法并不神秘,它只是将人们自身就具有的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从而改变了人们多年来所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


                IP属地:湖北8楼2018-02-14 08:58
                回复
                  速读是在其快速阅读的目的性更明确、自身的注意力更集中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是通过科学用眼和科学用脑,快速而有高效地获得知识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速读的要领是:要用眼睛读,不要用声音读;在阅读文章时,将所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识。阅读时人的眼睛处于运动和停顿的交替过程中,只有在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每次眼停时感知的文字量愈大,阅读的速度就愈快;眼停的次数越少,阅读的速度也越快。换句话说,阅读时要尽量摄入较大的文字信息量,每次眼停时不是感知一个字、一个词,而是要感知整句话或整段文字。只要科学用脑,读思结合,养成习惯,就能迅速掌握速读方法并运用得得心应手。而在快速阅读的语言学家们的长期不懈研究后最终发现:人的左右脑机能特质是快速阅读的主要基础。


                  IP属地:湖北9楼2018-02-14 08:58
                  回复
                    语言活动是最高级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据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说明,两个大脑半球具有明确的分工(具体分工前面已经表述),在大脑两个半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时,整个大脑作为一个统一实体进行活动。而在两侧大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后,只要大脑各半球内部结构没有破坏,每侧大脑仍然以其固有的方式实现其功能。这就是大脑机能分担论的主要观点。


                    IP属地:湖北10楼2018-02-14 08:58
                    回复
                      人脑优势编辑● 人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细胞可生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算信息。人脑"计算机"远远超过世界最强大的计算机。● 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而世界上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也只有1亿2800万册书籍。● 人脑神经细胞功能间每秒可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 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四本书的全部内容。● 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仅有3%。人眼的优势● 人的每只眼睛有1亿3000万个光接收器,每个光接收器每秒可吸收5个光子(光能量束),可区分1000多万种颜色。● 人眼通过协调动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以超级精度对一幅含有10亿个信息的景物进行解码。● 要建造一台与人眼相同的"机器人眼",科学家预计将花费6800万美元,并且这台"机器人眼"的体积有一幢楼房那么大!


                      IP属地:湖北11楼2018-02-14 08:58
                      回复
                        级别编辑级别标准级别  阅读速度十级  2100字/分钟九级  3000字/分钟八级  4000字/分钟七级  5000字/分钟六级  6000字/分钟五级  7000字/分钟四级  8000字/分钟三级  10000字/分钟二级  12000字/分钟一级  15000字/分钟段位标准一段 2000字/分钟二段 3000字/分钟三段 4000字/分钟四段 5000字/分钟五段 6000字/分钟六段 7000字/分钟七段 8000字/分钟八段 9000字/分钟九段 10000字/分钟十段 15000字/分钟


                        IP属地:湖北12楼2018-02-14 08:59
                        回复
                          科学原理编辑1、传统的阅读是目光在每一个字间跳跃的点式阅读,大脑对信息的反应,受制于目光移动的速度。阅读时眼在字的停留时间为1/10秒—3/10秒,移在字间的跳跃仅占5%左右。而且从阅读到理解要经过视觉、语言、听觉三个中枢处理信息过程才能完成。2、快速阅读法是根本改变点式阅读为整行文字的线式阅读,这种方法使目光不在单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10倍以上,达到与大脑的思维速度同步。传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快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理解记忆


                          IP属地:湖北13楼2018-02-14 08:59
                          回复
                            科学依据编辑1、大脑的巨大潜能,有可容纳50亿本书的信息量的能力。2、人的大脑由左右脑构成,左脑记字音字义,右脑记字形。眼脑直映式的快速阅读,正是发挥了视觉机能,减少眼停,缩短注视,避免回视,扩大视距的优势,同时发挥大脑的思维潜能,在传统使用左脑的同时,充分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潜能,达到双脑并用,迅速处理阅读信息,从而产生阅读的高效。3、从心理学角度,人在调身、调息、调心,做到精神集中,稳定,可以扩大视觉感知单位,提高对语言符号反映的速度。


                            IP属地:湖北14楼2018-02-14 08:59
                            回复
                              世界上许多卓越的人物都具有快速阅读能力。马克思(8张)马克思是个名符其实的速读高手,他读书的速度奇快:为了写《资本论》,他阅读了1500多种书,在书中引用了十几个学科、数百个作者的观点,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勤奋是一方面,但假设没有高超的速读能力,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正是由于他异乎寻常的速读能力,使他有可能在所研究的每个领域涉猎了无数有用的资料。他有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对文字艺术也有极高的修养,海涅、歌德、但丁,巴尔扎克、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他如数家珍,随口吟诵。他几乎能掌握欧洲的一切国家语言,能用流畅的英语、法语著书立说,对自然科学也有很深造诣。他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在头脑里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使他的头脑成为一艘升火待发的战舰,随时准备开往任何一片思想的海洋。列宁看书习惯于一目十行,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列宁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坍塌”。他在《列宁全集》中引用自己看过的书竟达16000多册。他在研究帝国主义这个专题时,读了148本书,49种期刊中的232篇文章,写下60多万字的札记。斯大林也是一位速读能手。1938年夏,几位苏联红军将领来到斯大林的住宅,看到办公桌上堆着一厚叠印刷厂送来的新书,大为惊愕。斯大林笑着说:“无论如何,我每天一定要读完500页书,这是我的定额“。....


                              IP属地:湖北15楼2018-02-14 0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