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服黎曼吧 关注:2贴子:25
  • 8回复贴,共1

【8】愿你我不至于行尸走肉五十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18-02-26 14:40回复
    人随着年纪增长,越大越发现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存在缺陷,但庆幸黎曼一向热衷于打自己脸,并深信成长就是不断否定及修正自我认知的过程,所以自问不是一个思想闭塞之人。
    回顾从小接受的教导中,有太多鱼龙混杂夹杂着不同目的的“道理”约束着我们。小时候我们信以为真趋之若鹜,在人生过程中撞墙流血后才发现这些“道理”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我们的思想,实现目的罢了。
    今天就来谈谈这些破事儿。


    IP属地:江苏2楼2018-02-26 14:41
    回复
      ①为了转移矛盾而仇恨
      社会阶层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这个时代要是再握着掏粪工的手说我们都一样是为人民服务的话,就算网友们不怼一句“要不我们换换?”,唱一句“我们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都够尴尬了。
      那么我们现在处于哪个阶层,我们要和哪个阶层的人来研究问题?
      按照网上流传的,2016年底的阶梯分层(现在估计又得涨了):
      A5阶层:总资产一万人民币
      A6阶层:总资产十万人民币
      A7阶层:总资产一百万人民币
      A8阶层:总资产一千万人民币
      A9阶层:总资产一亿人民币
      A10阶层:总资产十亿人民币
      A11阶层:总资产百亿人民币
      在阶层之间还有细分阶层:
      A5阶层:总资产一万人民币
      A5.3阶层:总资产三万人民币
      A5.5阶层:总资产五万人民币
      ...
      A6阶层:总资产十万人民币
      A6.6阶层:总资产六万人民币
      ...
      A7阶层:总资产一百万人民币
      A7.5阶层:总资产五百万人民币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没有A8.5标准的,都不算大富大贵,试问你我身边有几人达到?
      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的都是来自二三四五六线城市县城普通家庭以及农村出来的孩子。说白了就是“掏粪工”劳动人民的孩子占绝大多数。
      但是面向劳动人民的孩子的基础教育里的观念却有着重大缺陷。
      大家也不是傻,看看携程的老总怎么说——“公司中高层的小孩都往外送”

      为什么?


      IP属地:江苏3楼2018-02-26 14:41
      回复
        网上有一个回答黎曼非常同意:希望孩子不用从小接受一种饱含了仇恨的教育。
        什么是仇恨教育?
        举个例子:巴勒斯坦的幼儿数学题:一个巴勒斯坦战士第一天杀死了3个以色列人,第二天杀死了5个以色列人,请问一共杀死了几个以色列人。
        朝鲜小朋友从小就被教育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美帝以及韩国把落后、苦难带给他们。
        这就是仇恨教育。

        不知耻后勇,反而为自己的无能和脆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仇恨。有了仇恨就不用去思考原因,更别谈改变了。
        年轻人思维体系还没成熟,被成年人从小反复灌输仇恨,把矛盾来源归咎于假想敌,直接代替思考解答。
        成事不足,是别人搞的鬼。
        赚不到钱,怪资本家剥削。
        腐败现象,定是贪官堕落。
        房价高企,都是开发商哄抬房价。
        ……
        而且,一切他们无法解释的、不理解的、和自我认知有冲突的事情,都会马上被他们定义为“坏”。而这种教育,正是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孩子所接受教育的底色。
        两年多前,有一个八卦新闻:某女艺人在一个重大的节庆日没有为阅兵点赞而是与平常一样晒娃。大批网友坐不住了,百万键盘侠纷纷声讨。部分博主质疑了一句难道我们威武之师存在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人民安居乐业,晒娃不正是人民幸福的体现?结果吃瓜群众顿时词穷无言以对咬牙切齿,最终凭着本能爆了一句:汉奸!!

        要知道热衷于这种娱乐八卦新闻的大多是大学生。这种充斥着仇恨情绪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多年教育的底色。仇恨就像兴奋剂、激素,偶尔服了还有点效果,但要当饭吃,会出人命的。
        要不然天降炜人年轻时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去瑞士念书?不在家里以爷爷命名的大学念呢?
        可见伯头山家族还是相当清醒的。


        IP属地:江苏4楼2018-02-26 14:43
        回复
          ②批判性思维很重要
          这两年奇葩说火得不行,黎曼也十分喜欢,它是个有趣的辩论节目。然而辩论节目早在九十年代就火过,当时有个节目叫“大专电视辩论赛”。
          节目内容就是各个高等院校出来的青年才俊,围绕着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以敏捷的思维、神速的应对,火遍全国。
          但是后来突然之间,就没人看这个节目了。
          因为大家发现,他们的辩论纯粹是为争而争,压根就不是为了引起大众的思考和为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而那些辩论的题目,本来就模凌两可见仁见智,高低输赢就看谁的话说的溜。但是一口咬定自己是对的,为了输赢坚持立场,思路就封闭了。
          《亮剑》这部电视剧,其实只拍了原著小说的一半。

          原著里,解放后李云龙驻防的城市里出现了两支造反派力量,一支“坚决拥护毛主席”,另一支“誓死捍卫毛主席”。他们彼此都坚称自己才是真革命,对方是反动派。
          双方先是口头骂战,到对贴大zhi报,发展到街头互殴,最终抢均火武逗(没办法这段一直被K掉,合斜刺太多)。
          然而他们所作的一切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赢对方,为了解决对方,所有争论的问题只是解决对手的幌子。
          从这样的出发点引出的思维方式,就是封闭性思维——只有我对,凡是不同意我的,要么是错,要么是坏,统统要打倒。甚至反过来,因为要打倒对方,所以对方必须是错的坏的。


          IP属地:江苏5楼2018-02-26 14:48
          回复
            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你去跟人有事没事就开撕,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讲道理、谈问题的思维。
            碰到问题,先不急着争输赢争对错,而是致力于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种思维它是开放的,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也可能片面不够完善,如果对方能提出更好的观点,我非常乐意修正我的观点。——也就是乐于接受打脸。
            一个人有了这种思维方式就会不断调整、完善自我,取得进步。
            反过来思维封闭就只会越来越僵化。


            IP属地:江苏7楼2018-02-26 15:04
            回复
              我们回顾历史当年大青朝修个铁路都怕打扰龙脉,结果不就被碾压了吗?
              所以,W同志才会有如此的焦虑。
              但是为什么不推崇批判性思维?因为它的批判性无差别。天地真理、人间正道、三纲五伦,被质疑,动摇,那还得了?
              所以对于批判性思维也就采取不推崇、不提倡的做法。但问题在于,孩子们从小就被死板的教育填满了脑袋,没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谈何变革与创造?


              IP属地:江苏8楼2018-02-26 15:06
              回复
                ③抓紧时间提升自我
                现在看网上的留言,总能看到不少“喷子”,真的让黎曼着急。不是因为大家观点不统一,也不是因为看到有些粗痞不堪的骂句,而是他们为了发泄而喷,所表达的只有单纯的愤怒情绪,而没有任何逻辑和道理。
                年纪轻阅历浅,钱包也不厚实,这很正常。
                但如果一位年轻人,明明自己水平低,三观不正,却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保持所谓的“立场”,不反思自省,还把一切过错归咎他人,这能解决问题么?难道别人是**,他就能变聪明?
                黎曼在面对认知比自己深刻、见解比自己独特、水平比自己高的人,都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并秉承着一个原则:能者我师。
                别人讲的有道理,我听;
                别人分析得更透彻,我学;
                发现自己做错了,承认改正;
                没面子?又如何?
                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挣得。
                网传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就与黎曼的认知相似:“年轻人在真正的取得成就之前,这个世界不会在意他的尊严。”

                (这里请原谅一下黎曼很不要脸地把自己跟比尔盖茨放一起了)
                “莫欺少年穷”,可以是激励自己在低谷时的鸡汤;但喝鸡汤的同时请切记:“穷”需思变,“穷”变“不穷”后,别人就不能“欺”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想变得“不穷”,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提升自我。
                提升自我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术”,第二层面是“道”。
                “术”就是各种精打细算,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个是大家平时都在做的;
                “道”就是改进自己的认知方式、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最终改变自己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在这一层面,大部分人是得过且过或是觉得没有用的。
                毕竟现实生活中遇到太多困难了,光解决当下“术”层面的事情,人们就已疲于奔命,“道”那么大而虚的东西,有空再说吧。
                可战术上的勤快是无法弥补战略上的缺陷的。
                公司经营不善要倒闭,不是靠几个业务员拼命找单子就能让公司起死回生的。试图通过“混脸熟”和“进圈子”来抄近路更是行不通。
                无论在哪个圈子,重要的不是你认识谁,而是你本人有什么价值。
                让自己有价值。
                让自己被他人需要。
                让自己有利用价值。
                ④结语
                有的人老是说自己忙,别说看书,连文字都懒得看。现在都留行听读书音频了(黎曼在上一篇《知识付费,嚼碎的精神快餐更易消化?》就已经吐槽过),一本书十五分钟,别人讲给你听。
                可纸上得来终觉浅,听来的道理,如果没有经历共鸣,有什么用?
                多少人看过、听过、学过那么多“一手”道理,都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还想靠“二手”的精神快餐吃出马甲线二头肌了?
                不过是肥了商家的荷包罢了。
                真正的办法只有在生活历练中去反省自我,在不断的自我否定过程中改善认知。
                我思故我在,如果一个人放弃思考,放弃对认知的改善,那他其实已经死了。
                “有些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
                愿你我不至于行尸走肉五十年。

                【以上部分内容参考自:穆岚】
                【米宅米宅(ID:mizhaimizhai)】
                ————————————————————————————


                IP属地:江苏9楼2018-02-26 15:06
                回复
                  终于发完,太可怕了,最意想不到的敏感词居然是“大青朝”
                  **!!!!


                  IP属地:江苏10楼2018-02-26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