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8贴子:182,007

“丱发”“随云髻”“高椎髻” 教你看懂《芈月传》里的古代发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椎髻,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高椎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所《妆台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在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亦有这种发式。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3-02 00:08回复
     丱发为儿童或未婚少女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使其自然垂下。据传在秦汉或更早时期已开始流行丱发。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3-02 00:09
    回复
      2025-08-09 06:38: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丱发为儿童或未婚少女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使其自然垂下。据传在秦汉或更早时期已开始流行丱发。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8-03-02 00:12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03-02 00:14
        回复
           灵蛇髻是古代汉族妇女发式,始自魏、晋时期。髻式变化无常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据说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采兰杂志》:“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视蛇之盘形而得到启发,因而仿之为髻。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3-02 00:15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8-03-02 00:17
            回复
               这种发式多用于宫廷侍女、丫环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据记载从秦开始,延续及近代,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这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中特别多见。敦煌千佛洞供养人之侍女与阎立本〈列帝图〉之宫侍,皆类似这种发式。其变化一般有“双丫髻”、“垂挂髻”、“双挂髻”等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8-03-02 00:17
              回复
                 惊鹄髻式,在汉末三国(魏)时就有,马缟《中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鹄髻。”历经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长安城内仍流行这种发式。是一种双高髻。梳理时,将发提起,编盘成惊状之鸟展翅欲飞的样子;也有先做好义髻后固定于头顶。据传此髻始于魏文帝宫中,后传入士庶间,到了唐代,风靡于长安城中。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8-03-02 00:18
                回复
                  2025-08-09 06:32: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是两种形状似刀形的高髻。双刀髻又称“刀形双翻髻”。按其制法,可能都属于假髻。这种发式曾流行于初唐宫中。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8-03-02 00:20
                  回复
                     本为佛顶之髻,是指顶中梳单螺髻而言。这种发式在初唐时盛行于宫廷,后在士庶女子中也流行。当时昆仑奴亦是梳这种髻式,至宋、明时期,仍有这种发式。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8-03-02 00:21
                    回复
                       百合髻,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平髻类,长发在脑顶分成数股,先前后分梳,发脚掩藏。流行于中国唐代。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头髻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系也。.........贞观中.....又百合髻,作白妆黑眉。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8-03-02 00:21
                      回复
                         抛家髻,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发式。唐末京师妇女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名曰“抛家髻”。亦称“鬅鬓”,“凤头”。这种两鬓抱面的髻式,是唐代后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发式。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8-03-02 00:22
                        回复
                           元宝髻,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再置木或将假发笼蔽,呈元宝状。据〈晋书〉记载:“用发既多,不可恒载,乃先木及笼上装之,曰假髻或假头。”唐张雄夫妇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类似这种发型。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8-03-02 00:24
                          回复
                             因其发髻呈“十”字形而得名的一种髻式。这种发式的编盘方法是:先将头发盘成一个“十”字行的发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鬟直垂至肩,上用簪、钗固定即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形象的图象资料如西安草厂坡出土的北魏彩绘陶俑,梳的就是这种发髻。魏晋之后各朝均很少见。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8-03-02 00:26
                            回复
                              2025-08-09 06:2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飞天髻,古代汉族妇女发式之一。是一种三环高髻,始于中国南北朝。比较常见,高耸的发髻。将头发分三分,每分用丝绦缚住,向上盘卷成环状。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8-03-02 0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