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吧 关注:26,463贴子:202,718
  • 11回复贴,共1

【御龙家族】分一杯羹的典故

收藏回复

  • 202.105.168.*
我们前面讲到,彭城战役时,刘太公、吕雉一行人被楚军抓住,扣留在彭城作为人质。项羽命人把刘邦的家人从彭城火速带来。然后,项羽在楚寨前面置一块高大的木板,把刘太公绑在上面,隔岸向刘邦喊道:“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事发突然,鸿沟西岸的汉军没料到项羽会如此行事。张良、陈平等人明知这是个阴谋,但事关刘邦的骨肉亲情,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有让刘邦自己去决定了。
一时间,若大个战场鸦雀无声,双方将士的目光都投向刘邦。
刘邦呆若木鸡,怔在那里。
刘邦很清楚,这是项羽逼迫他投降。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影响汉军的安全。见众人都不说话,刘邦索性一横心,扯起大嗓门回答道: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什么是“羹”?现在的“羹”,一般指浓汤,而古代的“羹”,主要指带汁水的肉。乐羊子奉魏文侯之命攻打中山国,中山君烹其子乐舒,送给乐羊子一杯羹,就是这种带汁水的人肉。
刘邦的意思是:我刘邦当年和你项羽一起伺奉楚怀王,共同约为兄弟。我老爹就是你老爹,你一定要烹煮老爹,那好啊,就请分我一杯羹吧!
项羽以烹杀刘太公威胁刘邦,没料到刘邦这样回答。项羽恼羞成怒,立刻下令烹杀太公。
当太公即将走向奈何桥时,项伯站出来,劝阻项羽说:“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羽“才气过人”,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命令部下将吓得昏死过去的太公架走。
对这件事,后人褒贬不一。
有人大骂,刘邦置老父生死于不顾,还要喝一杯肉羹,真可谓自私到极点,残酷到顶端,灭绝人性,禽兽不如,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刘邦无赖的本性。
相反,有人赞叹,刘邦“分我一杯羹”的说法是对敌斗争的一种策略,非但不足以证明刘邦是什么流氓无赖,相反还表现了刘邦“为天下者不顾家”的政治家的博大胸襟,以及临危不乱的机敏智慧和策略。
唐人冯用之把此事与圣人周文王相提并论,他在《权论》一文中指出:
“子虽至亲,西伯食其肉,不然,则死于羑里也。父虽至亲,沛公索其羹,不然,则臣于项籍也。西伯非不慈,盖子已死,不食则己身亦毙。沛公非不孝,盖其父为虏,奔处则己身亦降。又何益乎?”
据《帝王世纪》,商朝末年,纣王把周文王姬昌拘禁在羌里。纣王为了检验姬昌是不是圣人,能不能知过去、测未来,就想出一个典型的纣王式的主意:他将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杀死,做成肉羹,派人送给姬昌吃。如果姬昌不吃,则证明他真是圣人,纣王就要杀了他以绝后患。姬昌明明知道是自己儿子的肉,但为了避祸,还是心里流血、面不改色地吃了下去。
冯用之认为,刘邦与周文王一样是万般无奈,周文王不是不慈爱,“盖子已死,不食则已身亦毙”;刘邦不是不孝顺,“盖其父为虏,奔赴则己身亦降。又何益乎?”
因此,冯用之认为,文王与刘邦忍辱负重,机智权变,“舍无益之慈孝,成莫大之基业”,堪称中国人的千古楷模。
到底哪一种观点更有道理呢?我们暂且搁置争论,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考虑,看看能否找到解救太公的好办法。我们先制定四种营救方案:



1楼2009-03-28 18:55回复
    • 202.105.168.*
    详见此文章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86968_55968.html


    4楼2009-03-28 19:57
    回复
      很好很客观


      禁言 |5楼2009-03-29 10:46
      回复
        • 202.105.168.*
        项羽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绑在肉案上作为人质,并扬言要烹杀他,他的光明磊落之气又在哪里? 
        ----------------------------------------------
        项羽的残暴由此可见一斑 强盗土匪的行径
        与绑票勒索有什么区别?
        而且他不是第一次这样做
        《史记•陈丞相世家》,项羽派人把陵母恭恭敬敬地请到楚营,好吃好喝伺候着,照顾得无微不至。同时,项羽遣一能言善辩的使者去见王陵,说,你的老母亲在霸王帐下,衣食无忧,你王将军是个大孝子,霸王盼望你来楚营。 
        王陵不知真相,遂派使者到楚军中瞧个究竟。 
        见陵使来到,项羽“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古代设席,凡不面对庭下者,皆以东向为尊。项羽让陵母东乡而坐,自己居下座,是故意令陵使见之,以打动王陵,使之降己。看来,项羽是下了一番苦心的。 
        项羽可谓用心良苦,陵母有何反应? 
        不但不领情,反而采取了一个极端行动。 
        宴会结束后,陵母要求单独送陵使。项羽同意。陵母老泪纵横,不能自己,嘱托使者转告王陵,一定要忠心耿耿地辅助汉王。汉王,是当世的仁义长者,得民心,顺民意,不要因为我的安危而对汉怀有二心。我老太婆现在就以死明志,以送使者。(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陵母说完,“遂伏剑而死”。 
        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陵使急忙逃回,将此悲剧迅速禀告王陵。 
        陵母自刎后,项羽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命人架起大锅,烧开滚滚沸水,把陵母的尸体抛入锅中——烹之,以泄愤恨!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陵母伏剑”的史实。


        6楼2009-03-29 11:09
        回复
          不错,顶一个


          禁言 |7楼2009-04-02 08:32
          回复
            这完全是出与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当初高祖不这么做,有可能太公就被相与烹杀了


            禁言 |8楼2009-04-05 10:27
            回复
              • 121.233.3.*
              高祖皇帝乃神人也


              9楼2009-04-12 16:41
              回复
                • 221.229.133.*
                我顶


                10楼2009-04-18 21:05
                回复
                  高,实在是高.


                  禁言 |11楼2009-04-23 00:13
                  回复
                    • 121.233.3.*
                    我顶


                    12楼2009-05-05 12:25
                    回复
                      • 117.87.164.*


                      13楼2009-05-07 20:26
                      回复
                        好!


                        禁言 |14楼2009-05-16 2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