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帖作者是一个已经治愈十年的余光恐惧症患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因为犯过的错误比你实践的次数还 多。
我们先聊聊第一个板块,病因真的很重要吗?
病因:很多人一直追问,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烦人的想法,有些心理咨询师也在辛苦挖掘原因,不断问你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和父母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结论:可能是小时候缺爱,缺少安全感,或者某次创伤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病因:似乎豁然开朗,但这一切都很短暂,你的余光并没有得到缓解,你们仍然在不断地寻求良方。然而余光强迫症的起因和好转,关系可以说微乎其微。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误区,你去百度了,论坛了,各种群也加了无数,似乎很努力,为什么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
余光恐惧症咨询篇-知识的选择:余光恐惧症知识的来源,无非就是百度,论坛,贴吧,相关群的知识分享,心理医生咨询,很多人从种种渠道了解了那么多知识,却从来没想过一个事情,余光恐惧症到底是一个什么病?这是余光恐惧症的一种,属于注意力过度关注类。网上那么多所谓的专家,坑你的路数,该帖作者一一为你阐明。
答:
(1)为什么这个余光恐惧症知识很重要,因为你要选择治疗这个知识的相关资料,看的知识不对,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还会怀疑自己的执行力,然而问题在于你实践的知识不对。
Ø 如果你因为余光恐惧症导致自己不敢出门,社交出现障碍,把它当做社交恐惧症的一种,那么你付出的努力可能很多,但是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部分社交障碍只是强迫症的附属产物,拿着洋葱当柱子,明显撑不起来。
Ø 很多人去了医院,医院的心理科其实是全科的,包括强迫症,抑郁症,分裂症。余光恐惧症是强迫症中比较细小的一个分支。能够关注到的医生很少。很多学员被当做精神分裂症去吃药了,药物基本不起作用。或者被随意套用的不能实践的强迫症理论给应付了,花了时间和票子,症状在反复。
Ø 还有些人去百度听一些缺乏心理学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余友分享自己控制眼睛的理论,瞬间放松的理论,瞎猫碰到死耗子,那一刻不余了,后续反复不说,那一刻就去关注余光,都不能正常生活了的实践,肯定是不可取的
Ø 各种群里的心理学老师,由于带着咨询师的光环,这一块最难辨别的。因为很多余友缺乏简单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对余光恐惧症缺乏最基本的判断。而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由于跟她咨询的余光恐惧症患者太多了,你基本可以总结出余光恐惧症患者的基本症状,你听完,就觉得这个老师太靠谱了。其实症状只要不是太笨,心理咨询师都知道,最最关键的是你能用心理学知识说出形成余光恐惧症的基本原理,治疗的思路。
(2)针对最难辨别的心理学咨询师这一块,作者给你们几个建议。
Ø 如果很多心理学老师是心灵鸡汤导师,会推荐你看《当下的力量》,听禅学之类的东西,甚至根据中国古代哲学创造出来什么“亦本法”。这些理论和余光恐惧症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希望同学们明白,心理学的疾病,就用心理学知道来治疗,最好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心理学知识。这些老师一个基本的套路啊,我经过多少年研究,结合什么什么**理论,自创了什么体系,治好了多少学员。你如果没有好转,就告诉你你实践的不够勤快,实际上是理论本身就南辕北辙。
Ø 很多心理学咨询师对于余光恐惧症属于强迫症这一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基本就是拿着《森田疗法》当做圣经,或是一些简单的强迫症概念在那里反复灌输。他们告诉你的知识,基本没错,但都是方向性的知识,听懂了,没法实践。
(3)知识的层次了解为何如此重要?因为方向性的知识没办法实践。
Ø 一门合理的课程,应该包括10%“道”的知识,70%“术”的知识,20%“用”的知识
Ø “道”的知识就是方法论,方向,心态。很多老师愿意分享这些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很遗憾,没有办法去实践。比如,有氧运动里的游泳比较减脂肪,这个方向没错,但是呢,你感觉用不出来,因为这只是一个方向。
Ø “术”的知识就是流程步骤。这些知识很多心理咨询师没有实践经历,或者根本不敢花时间钻研,因为他们需要盈利啊,业务范围决定利润啊,像有实践经历,从不跨界,专心研究这一种心理疾病的行为,大机构心理咨询师很难做到。除非名气太大,收费昂贵。所以,即使是知名的心理机构,你也要甚至考察他们的是否有心理学界认可的治疗流程。比如:还是拿“有氧运动里的游泳比较减脂肪”举例,你得知道流程是一是购买基本游泳设备,二是找教练报班,三是慢慢练习。
Ø “用”的知识就是如何让每一步完美实现,这些知识能给到你的老师就更少了,能够给到你的心理咨询师,请尊重他们,一个给你方向,告诉你流程步骤,还告诉你具体细节执行步骤的老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手,作者这里除了敬佩还是敬佩。作者因为十年的经历,对于实践的细节基本倒背如流,一个没有实践经历的咨询师做到这一步说明余光恐惧症咨询的病例足够多。比如:还是拿“有氧运动里的游泳比较减脂肪”举例,购买游泳设备,你要知道哪家店比较好啊,你要穿什么尺寸的拉,总之就是执行这个步骤的具体细节。
Ø 其实做到以上几点的咨询师已经够可以了,但是其实很多人听完课后,如果这个老师能够对你记录的笔记,你每次实践的日记能够给予指导,这就是作者经常说的课后的答疑和纠正。为什么需要有这个环节。
l 为什么答疑和纠正也是重要的环节
Ø 第一点就是患者通常是有惰性的,实践的环节面对恐惧情绪,也是有难度的没有一个人去督促,就不愿意去实践。
Ø 第二个是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一般学员没有经验,可能用的地方不对,或者不知道怎么用。这个需要老师让他们知道正确的心理学知识,该用在哪里。
我们先聊聊第一个板块,病因真的很重要吗?
病因:很多人一直追问,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烦人的想法,有些心理咨询师也在辛苦挖掘原因,不断问你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和父母的关系,最终得到的结论:可能是小时候缺爱,缺少安全感,或者某次创伤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病因:似乎豁然开朗,但这一切都很短暂,你的余光并没有得到缓解,你们仍然在不断地寻求良方。然而余光强迫症的起因和好转,关系可以说微乎其微。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误区,你去百度了,论坛了,各种群也加了无数,似乎很努力,为什么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
余光恐惧症咨询篇-知识的选择:余光恐惧症知识的来源,无非就是百度,论坛,贴吧,相关群的知识分享,心理医生咨询,很多人从种种渠道了解了那么多知识,却从来没想过一个事情,余光恐惧症到底是一个什么病?这是余光恐惧症的一种,属于注意力过度关注类。网上那么多所谓的专家,坑你的路数,该帖作者一一为你阐明。
答:
(1)为什么这个余光恐惧症知识很重要,因为你要选择治疗这个知识的相关资料,看的知识不对,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还会怀疑自己的执行力,然而问题在于你实践的知识不对。
Ø 如果你因为余光恐惧症导致自己不敢出门,社交出现障碍,把它当做社交恐惧症的一种,那么你付出的努力可能很多,但是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部分社交障碍只是强迫症的附属产物,拿着洋葱当柱子,明显撑不起来。
Ø 很多人去了医院,医院的心理科其实是全科的,包括强迫症,抑郁症,分裂症。余光恐惧症是强迫症中比较细小的一个分支。能够关注到的医生很少。很多学员被当做精神分裂症去吃药了,药物基本不起作用。或者被随意套用的不能实践的强迫症理论给应付了,花了时间和票子,症状在反复。
Ø 还有些人去百度听一些缺乏心理学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余友分享自己控制眼睛的理论,瞬间放松的理论,瞎猫碰到死耗子,那一刻不余了,后续反复不说,那一刻就去关注余光,都不能正常生活了的实践,肯定是不可取的
Ø 各种群里的心理学老师,由于带着咨询师的光环,这一块最难辨别的。因为很多余友缺乏简单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对余光恐惧症缺乏最基本的判断。而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由于跟她咨询的余光恐惧症患者太多了,你基本可以总结出余光恐惧症患者的基本症状,你听完,就觉得这个老师太靠谱了。其实症状只要不是太笨,心理咨询师都知道,最最关键的是你能用心理学知识说出形成余光恐惧症的基本原理,治疗的思路。
(2)针对最难辨别的心理学咨询师这一块,作者给你们几个建议。
Ø 如果很多心理学老师是心灵鸡汤导师,会推荐你看《当下的力量》,听禅学之类的东西,甚至根据中国古代哲学创造出来什么“亦本法”。这些理论和余光恐惧症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希望同学们明白,心理学的疾病,就用心理学知道来治疗,最好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心理学知识。这些老师一个基本的套路啊,我经过多少年研究,结合什么什么**理论,自创了什么体系,治好了多少学员。你如果没有好转,就告诉你你实践的不够勤快,实际上是理论本身就南辕北辙。
Ø 很多心理学咨询师对于余光恐惧症属于强迫症这一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基本就是拿着《森田疗法》当做圣经,或是一些简单的强迫症概念在那里反复灌输。他们告诉你的知识,基本没错,但都是方向性的知识,听懂了,没法实践。
(3)知识的层次了解为何如此重要?因为方向性的知识没办法实践。
Ø 一门合理的课程,应该包括10%“道”的知识,70%“术”的知识,20%“用”的知识
Ø “道”的知识就是方法论,方向,心态。很多老师愿意分享这些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很遗憾,没有办法去实践。比如,有氧运动里的游泳比较减脂肪,这个方向没错,但是呢,你感觉用不出来,因为这只是一个方向。
Ø “术”的知识就是流程步骤。这些知识很多心理咨询师没有实践经历,或者根本不敢花时间钻研,因为他们需要盈利啊,业务范围决定利润啊,像有实践经历,从不跨界,专心研究这一种心理疾病的行为,大机构心理咨询师很难做到。除非名气太大,收费昂贵。所以,即使是知名的心理机构,你也要甚至考察他们的是否有心理学界认可的治疗流程。比如:还是拿“有氧运动里的游泳比较减脂肪”举例,你得知道流程是一是购买基本游泳设备,二是找教练报班,三是慢慢练习。
Ø “用”的知识就是如何让每一步完美实现,这些知识能给到你的老师就更少了,能够给到你的心理咨询师,请尊重他们,一个给你方向,告诉你流程步骤,还告诉你具体细节执行步骤的老师,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手,作者这里除了敬佩还是敬佩。作者因为十年的经历,对于实践的细节基本倒背如流,一个没有实践经历的咨询师做到这一步说明余光恐惧症咨询的病例足够多。比如:还是拿“有氧运动里的游泳比较减脂肪”举例,购买游泳设备,你要知道哪家店比较好啊,你要穿什么尺寸的拉,总之就是执行这个步骤的具体细节。
Ø 其实做到以上几点的咨询师已经够可以了,但是其实很多人听完课后,如果这个老师能够对你记录的笔记,你每次实践的日记能够给予指导,这就是作者经常说的课后的答疑和纠正。为什么需要有这个环节。
l 为什么答疑和纠正也是重要的环节
Ø 第一点就是患者通常是有惰性的,实践的环节面对恐惧情绪,也是有难度的没有一个人去督促,就不愿意去实践。
Ø 第二个是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一般学员没有经验,可能用的地方不对,或者不知道怎么用。这个需要老师让他们知道正确的心理学知识,该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