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上,有两种方式,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
所谓“山川形便”,是指行政区划按照山川的自然地理划分界线,比如太行山分隔了河北、山西,武夷山分隔了江西、福建等。“山川形便”这种原则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地理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弊端在于,如果政区的幅员足够大,地方官权力又过大的话,就可能利用自然天险,形成地方割据。
与山川形便相对应的是犬牙交错,即不按山川的自然位置,而是有意地使各行政区域的边界犬牙交错,以此防止地方割据,就像河南河北,湖南湖北,他们并不以河湖为界。
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汉中。汉中在秦岭以南,无论气候、地理,还是人文、风俗,都和巴蜀相近,但元朝之后,就把汉中盆地划归陕西。四川盆地四面环山,腹地开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李白在《蜀道难》中感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很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基地,所以有“天下未乱蜀先乱”之说。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划归陕西,就使四川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个完整的割据区。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所谓“山川形便”,是指行政区划按照山川的自然地理划分界线,比如太行山分隔了河北、山西,武夷山分隔了江西、福建等。“山川形便”这种原则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地理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弊端在于,如果政区的幅员足够大,地方官权力又过大的话,就可能利用自然天险,形成地方割据。
与山川形便相对应的是犬牙交错,即不按山川的自然位置,而是有意地使各行政区域的边界犬牙交错,以此防止地方割据,就像河南河北,湖南湖北,他们并不以河湖为界。
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汉中。汉中在秦岭以南,无论气候、地理,还是人文、风俗,都和巴蜀相近,但元朝之后,就把汉中盆地划归陕西。四川盆地四面环山,腹地开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李白在《蜀道难》中感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很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基地,所以有“天下未乱蜀先乱”之说。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划归陕西,就使四川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个完整的割据区。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