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本人很幸运地,(呃,主要是个人努力,还有时代的召唤),考入了某高校,高校名气还可以,985嘛,咳咳!!成为一名光荣的“跨世纪大学生”,志得意满啊,哈哈哈!
结果,到了学校第一天,发现,本人高考成绩班级倒数第二。。。。
然后就上学嘛,没啥可讲的,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做好预习和复习。。
没过多久,我就爱上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学语文这门课的老师),说爱可能容易引起歧义,但他是我比较崇拜的人。崇敬的爱,与性无关!
老师有一天讲到:他在别的班(和我们不是一个学院的,离得很远),上课时,收到某同学课堂作文一份,题目是《人就应该像狗一样地活着》。然后老师对这篇课堂赞赏有加,称其为最十年来最佳学生习作。。。。
当时,我们全班人呆若木鸡。问老师这位写作文的同学写了些什么?老师笑而不答。让我们自己去猜。
这个作文题我猜了好多年。直到近年来,在社会上听过见过遇到的事情多了,才有了一份感悟。虽不知是不是契合那作文题目的原旨,估且说几句:
狗有灵性,所谓灵性。是主人作出的论断,主人说俺家狗智商高,那就是懂事儿。主人说俺家狗可淘了,那就是调皮任性。像狗一样地活着,是不是就是听主人的话?换句通俗地话说,是不是就是“听老婆话,跟党走?”
当然,因为某老师语焉不祥,故弄玄虚,到现在这篇文章的主旨已无从考究了。但作为学生时代留下的疑惑,我想,也许我会记它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