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口宗吧 关注:4贴子:36
  • 10回复贴,共1

草稿,关于明朝和清朝火器问题的根质描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


IP属地:广东1楼2018-05-18 17:29回复
    我们知道,清朝最后中国被西方打成那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火器问题,那么火器问题究竟是清朝自身没发展好,还是某些人所谓的依旧中国之前的发展发展火器没发展好呢?我们来看看
    首先,清朝并非没有火器,也并不是不看重火器,但是重视程度完全不够,当然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清朝对火器的态度观念是错的,比如此
    清统治者长期把骑射奉为“祖训”,制造火器的技术停滞不前,这就使
    清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西方军队。西欧陆军在十八世纪已全部使用火 器,而清军则仍然是冷热兵器并用,部队装备着大量弓矢、矛戟、刀斧、椎 梃等原始武器。直至 1836 年,清统治者才提出“军储利器,枪炮为先”③, 但不久又继续强调【“枪箭并重,不容偏废”】④。因此,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 前,清军的装备始终处于冷热兵器并用的落后状态。《中国近代战争史》
    清朝的火器停滞甚至后退的发展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这里说的进入清朝之后一直是在半火器半冷兵器时代,而在此之前的明朝,从最开始的火器装备率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到中期就已经到了百分之五六十了,
    在火器升级方面,明代的时候西方的火绳枪一传来明朝就很重视并大规模装备并训练,并用火绳的点火方式改了一些之前用火门打火的火器,所占比例逐渐淘汰了火门枪,到了明后期,西方传来燧发枪(就是利用燧石打火的枪,这里说下虽然燧发枪是西方在十六世纪就发明了但是到了相当于明末的时候才有一定程度的装备应用),明朝虽然来不及大规模装备就灭亡了(不过利用燧发打火原理应用到了一些火器上),但是到了清朝之后,西方已经很流行燧发枪了,清朝也只是很少的装备,在后来最多的时候和一些地方才到五分之一,(虽然有些人狡辩说什么燧发枪有一些缺点火绳枪没有,但是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西方为什么逐渐大规模装备了?)清朝开始大规模学习西方火器也是到了末年被西方打疼了才开始逐渐学习西方火器的装备,和之前的明朝形成鲜明对比
    还有很多方面,例如清朝的火器装置等等和火药配方一直是停留在明末的阶段,还有清朝在其它方面遏制了火器的发展等等,下面将会提到


    IP属地:广东3楼2018-06-02 20:50
    回复
      先说下清朝的火器停滞的问题,如下所说



      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的火器构造和机制,还有火药及其相关工艺等等方面,都是停留在明末的情况


      IP属地:广东4楼2018-06-02 20:54
      回复
        一般说到清朝火器可能有些人会说,清朝在康熙年间火器发展还不错,康熙之后就因为很少对外战争日久升平所以才走下坡路
        首先,这里要说康熙之后清朝很少对外战争是扯淡,青海在雍正年间才摆平收入版图,外蒙在雍正年间正式收入版图,金川等等在乾隆年间被打消停,和准格尔的一系列大战并最终拥有新疆也是在乾隆年间,在乾隆后期都还有和缅甸的战争,这叫做很少战争日久升平吗?
        然后再看看,康熙年间的所谓火器发展,实际上,即使是相关文献书籍提起康熙年间的火器发展,一般都是说有很多程度的应用等等之类的,虽然也在初年有过一小段时间有过关注,虽然说在一些方面有一些改进,(当然一些地方说清刚入关的时候火器相对于当时的明军强是因为明末那会朝廷腐烂,做的火器粗制滥造)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步发展

        (话说这里不会有人把这里“说明,清前期”看成“说,明清前期吧”233333)
        那么为什么说康熙年间清朝火器相对来讲比较好呢,因为我们上面也说了,清朝火器一直停滞在明末的阶段,而康熙年间离明末比较近,那么那个时候还在那个阶段相比于清朝康熙之后还依然停留在那个阶段要好了,还有就是康熙年间清朝对火器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康熙之后的清朝来说确实高(当然只是相对于康熙之后万国来草之前的清朝)


        IP属地:广东5楼2018-06-02 21:12
        回复
          然后是火器装备率的发展变化问题,明朝的火器从初年只有百分之十到中期到嘉靖年间精锐部队先有百分之五十多,到了中后期全体状态的火器装备率更是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


          而到了清朝之后,火器装备率一直都停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有的地方甚至更低,这张图还提到了当时清朝造枪工艺落后
          这里顺便辟一个之前在历史吧见过的谣言,某些人断章取义说清朝在鸦片战争期间有百分之八十的火器装备率

          然而实际上,就在这一本书后面,就说了,清朝在一鸦的时候所有火器才占全部武器的百分之六十,二鸦(也就是已经被西方万国来草之后)才大幅提高火器装备率,也就是上面那张图说的是二鸦的情况,


          IP属地:广东8楼2018-06-02 23:48
          回复
            然后是火器态度问题,清朝对火器的错误态度观念上面说了,这里说下清朝之前的明朝是如何的
            永乐年间,命搜访安南“能使铳者,能修合铳药者,都连家小送来《越峤书》
            当然了,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前面所提到的关于火绳枪佛郎机等等西方火器传入时明朝非常重视的态度,一缴获到就很大程度的重视利用,装备训练,和清朝形成鲜明对比
            注意,这里的佛郎机是泛指从葡萄牙传来的鸟枪和佛郎机之类的,不是只是佛郎机火器
            孝陵卫充净军南京内外守备魏国公徐鹏举等<锍-釒>请广东所得佛郎机铳法及匠作兵部议佛郎机铳非蜈蚣船不能架宜并行广东取匠于南京造之诏可 诏修德胜门城垣以工部左侍郎童瑞督役 以应天太平庐州等府灾停岁造叚疋《世宗实录》
            ○都察院右都御史江鋐言国家于江北沿边各设重镇如甘肃延绥宁夏大同宣府每镇官军不下六七万人又设墩台城堡其为守御之计似无不周然每当虏入卒莫能御损伤官军动以千百计此其故何也盖墩台初无遏截之兵徒为瞭望之所而城堡又多不备所执兵器不能及远所以往往覆败为今之计当用臣所进佛郎机铳小如二十斤以下远可六百步者则用之墩台每墩一铳以三人守之大如七十斤以上远可五六里者则用之城堡每堡三铳以十人守之五里一墩十里一堡大小相依远近相应星列棋布无有空阙贼将无所容足可以收不战之功窃计每镇要害寇所必由者不出千里十里一堡则千里当用一百堡五里一墩则千里当用二百墩一堡十人则百堡当用一千人一墩三人则二百墩当用六百人然则一千六百人可以遍守一镇矣以更番之法一年分为四班则一千六百人当用六千四百人一镇之军士十用其一已有余裕分拨指挥千百户等官管领仍行巡按御史巡视稽考余军尽督之屯种仍十取其一更番操备于镇城则不必调客兵而常额之士且十可九耕不必出内帑开盐利而屯田之入且岁可数十万窃谓御虏之计当无出此<锍-釒>入 上嘉其筹边忠虑命户兵二部再加议处兵部尚书李承勋等覆奏曰佛郎机手铳诚为军中利器宜申饬各边如所议修墩堡拨军士给发教习为守堡守墩之具然墩堡可以预知虏之入而不能御虏使不入利器可以制力之所及而不能制力之所不及尤在为将领者远斥堠练士卒抚恤贫困以作锐气斯可以得人心之和而收不战之功耳 上然其言命各边督抚诸臣务率所属尽心修举勿虚应故事致误边防《世宗实录》
            还有很多相关资料,不一一发了
            然后与此相比清朝的态度之前说过了
            这里还要辟谣一个广为某些人流传的谣言,就是说明朝后期火绳枪装备率才五分之一
            ○工部将发过援辽军需自万历四十六年起至天启元年止总数开具以闻天威大将军十位神武二将军十位轰雷三将军三百三十位飞电四将军三百八十四位捷胜五将军四百位灭虏炮一千五百三十位虎蹲炮六百位旋风炮五百位神炮二百位【神枪一万四千四十杆】威远炮十九位涌珠炮三千二百八位连珠炮三千七百九十三位翼虎炮一百一十位铁铳五百四十位【鸟铳六千四百二十五门五】龙枪七百五十二杆夹靶枪七千二百杆双头枪三百杆铁鞭枪六千杆钩枪六千五百杆【快枪五百一十杆长枪五千杆三四眼枪六千七百九十杆】旗枪一千杆大小铜铁佛朗机四千九十架清硝一百三十万零六千九百五十斤硫黄三十七万六千二百八斤火药九万五百斤大小铅弹一千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八个大小铁弹一百二十五万三千二百个帽儿摆锡等盔三十六万二百九顶紫花梅花等甲二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副绵纸甲一万四千副腰刀九万八千五百四十七把斩马刀二万六千二百十四把长柄斧一千把角弓四万二千八百张大小攒箭二百二十八万四千枝神箭十八万枝撒袋六百副丝弦六万四千六百条箭捍竹二十万枝枪杆竹五千根稠木棍二千根藤牌二千面铁砧一百五十个铁蒺藜七万八千一百七十个黑铅六十万斤真钢四万斤建铁二十七万斤炼过建铁三十九万二百五十斤炼过西铁十万斤不堪炮甲代铁二十二万一千斤生血水牛皮一万张生熟黄牛皮八千张牛角四万块牛觔一万三千斤鱼鳔五千斤连七纸三十万张京高纸三千刀桑皮纸一千刀五色布四万四千二百六十疋丝绵一百斤新绵花二千七百斤旧绵花二万三百斤胖袄裤四万副武刚车二百二十辆轻车一百二十辆外本部解银二万两分发顺天山西大同宣府四镇代造盔甲一万副又解顺天抚院银一千两修理战车一百辆以上俱经解广宁应用讫 《明熹宗实录卷二十》
            某些**经常说什么鸟铳在这里面只占五分之一,其他旧式的火枪火门枪(比如快枪三眼铳四眼铳)更多
            然而,事实上,不知道是某些人装睡,还是真的不懂,这里面一万多的神枪其实也是火绳枪




            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装备的火门枪实际上占的比例已经很少了,绝大部分是火绳枪,而且这个例子都还算火门枪比较多的情况,并且,明朝中期开始就以火绳枪为重心了,到了末年因为经济原因加上朝廷腐败粗制滥造的原因,加上为了适应一些骑兵战术,火门枪才稍微又多装备了一些,然而即使是这种情况,火门枪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少,而且在此之后朝廷还要求不要再多弄火门枪(三四眼铳之类),要求边将士多专习鸟铳
            这里顺便说下,神枪来自安南和佛郎机鸟铳来自安南一样实际上是明朝后期人的误传
            ○征讨安南总兵官新城伯张辅等克多邦城辅先留都督高士文以舟师于个招市江口与朱荣兵相接而自率大军与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合势贼所立栅皆近江唯多邦城下沙滩平阔可驻师然土城高峻贼于城下设重濠濠内密置竹剌濠外砍地以陷人马亦置竹剌于上下城上守其严备贼兵如蚁时官军攻具亦完乃下令军中曰贼所恃者此城大丈夫报国家成功名在此举先登者不次升赏于是军士皆踊跃用命是日辅等军于沙滩议分兵攻贼辅攻城之西南晟攻城东南部分已定别遣将士距欲袭之处一里许大设攻具为急攻之势出夜明火捻付军士约登城即燃火吹铜角为号夜四鼓辅遣都督佥事黄中等衔枚舁攻具过重濠至西南城下以云梯附城都指挥蔡福等先登以刀乱砍贼众警呼城上火齐明铜角兢响城下将士俱奋勇继登贼众仓皇失措矢石不得发皆跃下城散走我军遂入城贼将又于城内列阵接战驱象当前辅督游击将军朱广等以尽象蒙马神机将军罗文等以【神机铳】翼而前象皆股栗又为【铳箭】所伤皆退走奔突贼众溃乱官军长驱而进杀贼帅梁民献蔡伯乐追至伞圆山贼自相蹈藉及被杀而死者不可胜计获象十二器械无算《太宗实录》
            神机铳就是神枪,这里说了发射的是铳箭,我们可以看到,神枪不仅仅不是打安南的时候得到的,反而是明朝打安南的时候带过去的


            IP属地:广东9楼2018-06-02 23:52
            回复
              还有在清朝鸟枪部队升迁不如弓箭部队之类等等的相关文献,不过暂时没找到之前存的,之后正式版可能会发
              结论
              中国到了清朝被西方人打来时,火器不如西方人是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之一,而中国火器到了清朝之所以停滞发展甚至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清朝对火器的观念态度有很大的问题所导致的,很显而易见是属于清朝自身的问题,并非中国的问题,在明朝末年火器虽有一些不好之处,但是这主要是因为明朝后期朝代衰败腐败所导致的例如火器粗制滥造等问题,只是单个朝代的衰败,并非整个国家的衰败,而清朝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大问题
              在火器相关的各个方面和层面上都使得火器没有什么发展,清朝不管怎么说是作为异族入侵然后建立统治的朝代,这点是没有人否认的,一个异族入侵然后统治的朝代必然会让本土王朝在很多方面受到很大损害


              IP属地:广东10楼2018-06-02 23:59
              回复
                (这个应该发前面的,后面的稿会整理)还有某些人关于说所谓明朝在土木之后嘉靖之前火器也发展少,和清朝康熙之后一样也是歌舞升平所以战争少火器发展少
                首先关于清朝在康熙之后是否是所谓的战争少歌舞升平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说下明朝,首先北京保卫战之后明朝还在很多野战打败了瓦剌,并且之后还回复了对东北和西北的统治,并非在土木堡之后就由盛转衰了,而且在嘉靖之前明朝的火器和使用方面依然有发展,此外,英宗之后嘉靖之前明朝这段时间火器发展速度确实相比较初年和中期而言快,但是这个时候的明朝可是名副其实的歌舞升平没有战争,有也只是平定女真土官和西南土官的叛乱,最重要的是明朝在正德嘉靖的时候一接触缴获了西方的火器就非常重视和利用发展,上麦说过了
                下面发一些关于北京保卫战之后的战况,以及一些相关的火器应用的发展
                秋八月,虏寇拒墙。总兵官周尚文击破之。初,尚文城拒墙五堡,在长城外,督府难之,然业已成立。督府乃檄尚文曰:“入秋便可伏精骑获禾稼,且虞有战也。夫虏不获逞志于塞内,能无致毒于塞外堡乎!”至是尚文遣家丁千余,骑伏弥陀山。刈禾者出,虏果纵数千骑逾山而东。家丁战焉,矢尽登山自守,一夕五告急。督府曰:“不救是后不可使人,且虏今次不惩,后无五堡矣。”促尚文出师,令兵备副使魏尚纶、佥事尹纶参其军。尚纶、纶至,与尚文谋曰:“此出塞无山溪,惧其蹂践我也。且家丁保弥陀者三日不食矣,何能自拔!”乃括民车百余辆,列火器其上,实以熟食蔓精之类,遂出塞。虏见易之。尚文环车为营,且战且行,度虏阵厚集也,火器大发,虏死者众。遂解弥陀之围。家丁得车,食饱而复战,虏大奔,斩首甚众。初,督府不欲置堡塞外,而尚文已城。议者往往咎之,及是君子以为善补过云。《殊域周资录》
                先是于谦上议,京师三营虽各有总兵,号令不同。一遇调遣凑拨,兵将不识,或至误事,乃于三营马步官军选择十五万列为十营,团练制虏。及此吏部侍郎李贤议请造战车,参预机务;侍郎商辂议请发遣外军各回守边守关,给与原旧田土屯耕。皆从之。李贤疏曰:“臣观今日军中有拒马木,止能拒马,不能避箭。挨牌能避箭,又不能拒马。惟有所谓战车者,不但能避弓马,又有取胜之道焉,火枪是也。近日乃不能以此取胜者,非火枪之过,用之者不得其法耳。夫使火枪者须要先遮其身,以壮其胆,然后发而中。不然畏其箭来,手足失措,虽能发枪,不暇取中矣。臣观车制,四围箱板内藏其人,下留铳眼,上开小窗,长一丈五尺,高六尺五寸,前后左右横排枪眼。每车前后占地五步,若用车一千辆,一面二百五十辆,约长四里,四面共长十六余里,欲行则行,欲止则止,谓之有脚之城,内藏军马粮草辎重,以此御敌,使其马不能冲阵,箭不能伤人。彼若近前,则火炮齐发,而奇兵继出;彼若远避,则我势自张,我威益振。中国长策莫善于此。”《殊域周资录》
                这里再贴一些明朝中期和后期(中期例如翁万达)对火器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应用





                并且,在明朝,发明了后火式的火箭,利用后火让火箭可以变成燃烧型和爆炸型的火箭,这是明代的一大亮点,这个具体出现时间到时候再查查,不过至少是中期及以前




                IP属地:广东11楼2018-06-03 00:14
                收起回复
                  附录,关于一些明朝火器方面问题的辟谣
                  某些人断章取义或者无视重点,把这段原文
                  以上之外,有火砖,一窝锋,地雷,千里炮,神枪等,百十名色,【皆不切于守战】,故不备,今皆一切禁之。以节靡费,惟有子母炮,尚属可用,未当终弃,亦一奇品也。 《练兵实纪》
                  某些人发了之后直接无视了这里说的是为了当时情况的守战,只是针对一些情况,更是有很多人在发这个的时候直接把原文篡改,把守字给去掉。
                  神枪的装备率和实战战绩前面发过了,地雷大家也知道光是靖难的时候就有很多经典战例,说到靖难,一窝蜂在此也有很大的表现


                  IP属地:广东12楼2018-06-03 00:36
                  回复
                    还有一些,不过暂时还没想到,初稿先这样吧


                    IP属地:广东13楼2018-06-03 0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