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吧 关注:398,064贴子:43,488,520

【人物评论】行走佛魔之间的异数——吞佛童子剧情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1楼2018-05-23 17:12回复
    正文之前,先谈一谈霹雳的世界观,在霹雳的世界里,角色的身躯、灵识、魂魄都是可以独立存在,甚至其死后的“意志”也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所以呢有很多死了又复活的案例。同时还有很多一魂多体(如圣踪地理司、如素还真一人三化、再如非常君与越骄子),多魂一体(如曲怀觞白忘机,如最近的八岐邪神),再比如有些精分的角色(比如一步莲华与袭灭天来,吞佛童子与一剑封禅),另外还有些前世今生梗,而观众也一直很吃这种设定,所以此类角色一直层出不穷。而这种设定一般指向的就是哲学的终极命题:“我是谁”?而一剑封禅与吞佛童子,作为这种设定的先行者,其剧情的最终导向,也正是一剑封禅与吞佛童子,何者才是真理。正如袭灭天来所说:“也是你与封禅,何者是最终的人格?”


    IP属地:湖北2楼2018-05-23 17:13
    回复
      还有完美融合的,比如阿修罗王收万劫,即是冬月宵,又是星宿一奇,又是收万劫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23 17:17
      回复(1)
        而本文也先从吞佛童子的前身一剑封禅开始说起。
        一 一剑封禅
        (1)一莲托生与双邪的由来
        在《霹雳剑踪》片头的中有这么一段口白:
        来自无间的人,带来一口魔剑,带来杀戮兵祸
        出身苦境的人,耗尽一身功力,铸下一口圣剑
        圣魔之剑的对立,混沌之初的宿敌
        接下遗愿的人,身在江湖,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而传说,是真,是假?
        黄泉之都,谁生谁死,圣邪之会,谁立高峰
        王者狂者,谁强谁弱,剑踪刀锋,谁领风光
        云海沧沧天之穹,蝶影纷纷火寻踪,杀诫朱厌莲佛心,封禅剑雪恨相逢。
        抛下少数几句关于黄泉之都、圣踪邪影、蝴蝶君等的字句,片头的口白基本上就是概括了一莲托生与双邪的故事。而“封禅剑雪恨相逢”则为这个故事定下了最终的基调。
        根据剧情与会刊的一些资料,《霹雳剑踪》本剧开始之前的剧情脉络应该大致如此:在异度魔界被封印之后,首先来到苦境的应该是鸩盘神子,鸩盘神子在灵山遇到了一莲托生,聪明好思辨的鸩盘神子与一莲托生有了一场精彩的关于佛理的辩论,最终鸩盘神子被一莲托生度化,成为魔胎,也就是九峰莲滫的黑色莲花。
        但是在一莲托生死之前,魔胎一直没有孕化。再然后,接到开启赦道任务的吞佛童子带着魔刀朱厌来到苦境,因为必须以魔胎之血开启赦道,所以他追踪鸩盘神子的踪迹来到九峰莲滫,同样的遇到了一莲托生。
        一莲托生不同于佛门大部分高僧,他认为“所有的黑暗背后都有一定的光明性,所以邪魔不一定该是不应该存在的”(王艺婷语),他发现了吞佛童子潜在的人性的一面,于是耗费全身功力,铸造了一口圣剑杀诫。
        在与吞佛的决斗中,提出换剑,骄傲的魔同意了,就在他握剑的一瞬间,杀诫的圣光压制了吞佛童子的魔性,留下了偏人性的人格,人邪一剑封禅。
        之后一莲托生带着朱厌回到了九峰莲滫,封印了一切。就在他断气的一瞬间,魔胎孕化了,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生命。也就是剑邪剑雪无名。
        茫然无知的魔胎带着朱厌离开了九峰莲滫,虽然身具佛气与魔气,而他对自己一无所知。因为身负的邪剑,人们称他为剑邪。他的人生是一片口白,死去的一莲托生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答案,但是他却知道一切似乎与吞佛童子有关,于是他开始追寻吞佛童子,寻找答案。在茫然的江湖中,他遇到了与自己紧密相连的另一个命运。一剑封禅。
        与剑雪同样,一剑封禅亦纠缠执着于记忆中的吞佛童子。这是一种他自己亦无法理解的厌恶,也许是人性对魔本能的排斥,如他所说“杀了他,才有我自由的未来。”
        一剑封禅给了他他另一个名字,两人结伴游历江湖。有一天,在圆教村,两人提出换剑,在一剑封禅接触到朱厌时,吞佛童子出现了,执行任务的吞佛童子将圆教村一夕屠灭。最后剑雪将吞佛制服打败,带着朱厌离开,从此不再出现。聪敏的剑雪已然明白,吞佛不可再出现,而自己追寻的过去亦不可追。
        而清醒后的一剑封禅从此将吞佛童子当作仇人,因为吞佛童子让他失去了唯一的朋友。他在茫茫然的江湖寻找着吞佛童子的踪迹。
        这便是《剑踪》开始之前的故事。


        IP属地:湖北6楼2018-05-23 17:23
        收起回复
          (2)吞佛剑雪恨相逢
          随着“剑邪人邪破金银”的流传,两人还是江湖再遇。不同的是,已了然的剑雪无名已经不再执着过去,为了掩埋吞佛童子的真相,甚至假称自己就是吞佛。而一剑封禅对吞佛童子的杀心丝毫未减,然而他坚决不信剑雪就是吞佛。
          人邪:陪我喝酒。
          剑邪:吾不喝酒。
          人邪:那就减去喝酒两字。
          剑邪:陪你喝酒,减去喝酒,你要人陪。
          人邪:是,是,是,你要怎样说都是,坐吧。
          剑邪:你想通了。
          人邪:你找到自己的过去了吗?
          剑邪:已是过去。
          人邪:不用再找寻了,放弃自己生存的目的,你还是你吗?
          剑邪:活在当下,吾便是吾。
          人邪:哈哈,说的好,你我处世的方式不同,作法殊途同归,你抛弃了过去所以完整,吾了结仇怨,人邪才是完整的人邪。
          剑邪:你要杀我。
          人邪:你不是吞佛童子。
          剑邪:吾是便是。
          人邪:说你不是便不是,你是在篝火边,吹奏叶笛的无名剑者,你是剑雪,吾给你入世名字的剑雪,绝对不是吞佛童子。
          剑邪:吾是剑雪,吞佛不在,作你自己,可吗?
          人邪:不管吞佛童子出现或是不出现,天涯海角,吾誓杀他,做吾自己。
          剑邪:...
          抛却过去的剑邪选择活在当下,他同样希望朋友能作此选择,然而吞佛的选择是“天涯海角,吾誓杀他,做吾自己”,或许潜意识的封禅明白,封禅与吞佛是不可能共存,正如光与暗,佛于魔亘古的对立。
          为了取宝的夜重生一心想找到并开启异度魔界,他通过阴无独阳有偶知道了一剑封禅便是吞佛童子的真相,而只要维持吞佛童子的存在,吞佛童子自会完成他的任务。
          于是黄泉之都一直执着于找一剑封禅的麻烦,数次围攻,甚至终于抓获一剑封禅并对他用刑,来逼出他人格中的另一面,一剑封禅骄傲不屈,坚守本心,坚决不认可自己是吞佛童子的身份,即使酷刑加身,未有动摇。
          而这段时间矛盾痛苦的是剑雪无名,他是局中惟一了悟的人,然后他对吞佛童子和一剑封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他对一剑封禅温暖,希望能够帮助他得到救赎,摆脱吞佛童子的阴影,从此退出江湖。而对吞佛童子则是冷杀无情,但是他亦从未想过要去真正杀掉吞佛童子,动杀也只是为了阻止吞佛再杀人。这也是他放弃朱厌的原因。放下魔刀,是延缓一剑封禅的蜕变,更是因为他无有杀心。


          IP属地:湖北7楼2018-05-23 17:24
          收起回复
            (3)雪落的禅声
            剧情的最终走向是无法避免的吞佛剑雪终战,经典的剧情必须有高配置的武戏才能升华,而“雪落的禅声”也是如此。不同于一般的武戏以彰显正邪极端的冲突,这一段武戏夹杂着剑雪两难抉择的心理变化和吞佛童子在战斗中狡诈的机心,长达十分钟的武戏,除了双剑对决,更是有大量的对白与旁白反映两人内心的变化。
            在对战之初,吞佛童子便开始挑拨对方的怒气,这亦是魔的乐趣,他惯于挑逗在心理战中占据主动,而剑雪无名压抑地情感,唯有通过战斗来宣泄。然而战,是遗憾,不战,更是遗憾。
            战斗逐渐炽烈,吞佛童子无法占据上风,则通过“一剑封禅”的身份来刺激剑雪,更显魔的机心。
            吞佛童子:汝的杀念够坚定吗?剑雪。
            剑邪:你不够资格这样叫我。
            吞佛童子:唔~~一剑封禅才能唤汝剑雪吗?吾不是他吗?
            化为人邪形态,人邪:剑雪。
            剑雪无名:汝配是吗?
            吞佛童子:好酸的一句话,汝又能如何?哈哈哈......
            最后,吞佛手中佩剑杀诫先断,渐露败象。两人最后一招,吞佛童子被剑雪无名刺穿。然而吞佛童子却变成一剑封禅的形貌。
            一剑封禅:剑雪...呃...
            剑雪无名:一剑封禅,为什麼...上苍,为什麼啊...
            一剑封禅:剑雪,没关系,这样,总算是结束了,勿悲伤,吾最不希望伤害的人,就是你,我的朋友。
            剑雪无名:一剑封禅。
            一剑封禅:剑雪,替我高兴,我终於掌握自己的未来。
            剑雪无名:未来,要活著享受,一剑封禅。
            一剑封禅:吾希望来世...
            剑雪无名:别说来世,你的今世尚未结束,起来!我为你疗伤,我找人为你疗伤。
            一剑封禅:傻剑雪,避得过这次,避不过第二次,我无**制自己。
            剑雪无名:我相信你。
            一剑封禅:赦道开启了!
            一剑封禅拔出腹部之剑,反捅剑雪
            剑雪无名:嗯!?
            吞佛童子:我骗你的,傻剑雪。
            吞佛童子之所以最后能骗到剑雪,除了因为他精湛的演技,更是因为他已从夜重生口中知道了双邪之间乃是“过命的交情”,然而并非观众所期盼的吞佛童子知道这个真相会放过剑雪,心机的魔想的是通过这个情报来保证自己任务的顺利,这是魔的无情之处,也是魔的长处,舍弃多余的情感,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
            所以在雪落的禅声终战,吞佛从此自终都是轻佻的,就算从未占据上风,却一直把握着主导权,对剑雪挑拨、嘲讽最后欺骗,而剑雪分明才是在战斗中得胜的人,最后却被一剑穿心,留下永远的遗憾。
            因为他放不下,放不下他今生唯一的朋友。正如破戒僧最后所说:“勘不破,正是迷障啊...”
            然而吞佛童子在最后化身为一剑封禅,所说的每一句话,又如何不是一剑封禅。不仅剑雪为他所骗,在最后一剑之前,又何尝不信他就是封禅,不为之扼腕难过呢?我相信,此时的吞佛已有封禅的部分记忆,不然也不会如此肖似,而这也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然而最后一件逆转,始料未及的转折赋予这出戏剧残酷的悲剧美,成就了永恒的经典。这也是双邪的剧情至今依旧打动人心,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IP属地:湖北8楼2018-05-23 17:25
            收起回复
              (4)剑雪、红莲寺、破戒僧。
              按照戏剧的冲突,一件事有牵引它往前的动力,也必然会有牵引他向着相反方向的因素。黄泉之都汲汲营营想让一剑封禅回归吞佛童子,而反方向的则是一莲托生留下的传承者破戒僧红莲寺以及中原正道。然而剑雪无名拒绝中原正道代表谈无欲在此事上的插手,而破戒僧红莲寺则通过说禅影响剑雪无名和一剑封禅来左右整件事情的发展,而这种左右则是相当无力的,很大程度上依靠双邪本心的自证。
              红莲寺是一莲托生生前挂单的寺庙,寺中僧人尊其为一莲祖师。在剧中主要人物就是守门的两个小僧,通过“问佛”与“问魔”两种相反的诘问来问双邪。
              例如剑雪第一次来到红莲寺:
              白袖守门僧:魔物,你身上怎有清圣佛气?
              红袖守门僧:佛徒,为何你身怀邪魔的缘法?
              剑邪:是纯粹的魔,是纯粹的佛,单一个我,为何有双重身份?
              白袖守门僧:何者是你?
              红袖守门僧:你是何人?
              剑邪:剑邪。
              白袖守门僧:剑邪两字,内中无佛。
              红袖守门僧:两字剑邪,哪里有魔?
              剑邪:清圣佛气,佛中无吾,阴邪魔气,魔中无吾,无一是吾,白讲白说。
              白袖守门僧:他说我们在废话。
              红袖守门僧:枉费我们说这么多。
              白袖守门僧:那你想怎样?
              剑邪:认清本质。
              红袖守门僧:本质无形无体,你要怎样认清?
              剑邪:一莲托生,请教事迹。
              白袖守门僧:一莲托生,你说请教我们就要回答吗?想问问题就先回答问题。
              红袖守门僧:这又是什么?
              剑邪:是无是有。
              白袖守门僧:明明我的手上什么都没有。
              剑邪:翻手覆手,一念无有。
              红袖守门僧:有一点意思喔,再来。
              剑邪:这步踏出,欲往何方?
              白袖守门僧:唷,换他要考我们的意思,这个魔很趣味。
              红袖守门僧:贪嗔计较,你这个佛徒真是很讨人厌。
              白袖守门僧:这步,你往右边去是魔。
              红袖守门僧:这步,你往左边去是佛。
              白袖守门僧:往右边去,你是剑邪。
              红袖守门僧:往左边去,剑邪是你。
              白袖守门僧:说你是魔你是魔。
              红袖守门僧:看你是佛你是佛。
              剑邪:不左不右,行走中间。
              白袖守门僧:中间是什么?
              剑邪:由人悟吧。
              白袖守门僧:不想成佛,不愿成魔,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原来你****。
              红袖守门僧:****很是东西。
              例如一剑封禅最后来到红莲寺:
              白袖守门僧:你之名。
              人邪:一剑封禅。
              红袖守门僧:你求何?
              人邪:吞佛童子。
              白袖守门僧:封禅、吞佛,逆佛成魔之名。
              人邪:名字怎么逆佛,名字怎样成魔?
              红袖守门僧:你叫什么名?
              人邪:一剑封禅。
              白袖守门僧:你叫什么名?
              人邪:你要我说几次?
              红袖守门僧:你叫什么名?
              人邪:罗嗦!
              红袖守门僧:成魔由此开始。
              人邪:嗯?
              白袖守门僧:你叫什么名?
              人邪:名字不是第一,重要是我的决心。
              白袖守门僧:求佛由此开始。
              红袖守门僧:一剑封禅,两剑封禅,千剑万剑,封不封禅,名是名,你是你。
              人邪:我受教。
              白袖守门僧:你求佛,你问佛,佛是佛,你是你,贪瞋误,彷徨迷,路在眼前,共分左右。
              红袖守门僧:左是吞佛童子,右是一剑封禅,你选何处?
              人邪:我选我自己。
              白袖守门僧:问佛之道由此开始。
              红袖守门僧:清心才能厘心,才能问心才能寻得自我。
              人邪:那佛在哪里?
              白袖守门僧:他在左边。
              红袖守门僧:他在右边。
              白袖守门僧:心中无佛,他哪里都不在。
              红袖守门僧:心中有佛,他哪里都在。
              人邪:我不懂。
              白袖守门僧:不懂才是明白的开始。
              人邪:请两位让我在此静心修悟。
              红袖守门僧:佛之道开给有心人。
              白袖守门僧:你的剑。
              人邪:这是杀戮之器。
              红袖守门僧:你心中有杀,它就是杀器,你心中无杀,它就是凡器。
              人邪:嗯。
              剑雪无名与一剑封禅同样有着佛的慧性,然而脱胎而出的鸩盘神子已经洗去魔性,认清自我。然而于一剑封禅而言,杀诫的圣气已经逐渐流失,在加上黄泉之都的推波助澜,最终魔性终于还是压过人性,一剑封禅彻底恢复成童子的身份,屠灭了整个红莲寺。两位守门僧人已经心中了然,我们来看公孙月与两位守门僧人的对谈:
              公孙月:剑邪是育化的魔胎,而人邪是魔生人性的化身,一莲托生虽阻止,但却无法灭绝魔之根性。
              红袖守门僧:世间理,世间情,情理两分更是情理难分。
              公孙月:因缘际会之后,剑雪无名回到红莲寺寻佛,一剑封禅也为他的过去来求佛,两位大师对於此事,要采取放任。
              红袖守门僧:凡土的生命就是放任。
              白袖守门僧:积极而取不如选择自然而做,左右自己的不是世间理,左右自己的是世间人。
              公孙月:若世间如此,一个旁徨的人,又怎麼受到指引解开?
              红袖守门僧:你怎样指引被贪嗔所误的自己?
              公孙月:两位大师知道了什麼?
              红袖守门僧:我知道了什麼?
              白袖守门僧:我看到了什麼?
              红袖守门僧:其实都是世间理,世理穷通人情,你选择的也是你自己。
              白袖守门僧:我们该领晚课了。
              公孙月:大师...
              红袖守门僧:施主,该来的躲不掉。
              公孙月:你们是指谁?
              白袖守门僧:世间三千。
              因为一剑封禅已经被贪嗔所误,所以他已经无法自证,也无法脱离迷障,吞佛童子也因此恢复。最后火烧红莲寺,两位守门僧不肯离开。
              公孙月:大师...
              白袖守门僧:施主,这就是世间三千的火刑。
              公孙月:快离开此地啊。
              白袖守门僧:该来的躲不掉,这是我们的宿命。
              这两位悲观的守门僧,不仅这两位守门僧,剑踪的佛门都是这个鬼样,磋峨佛子在吞佛童子杀上门时也是毫无反抗、引颈就戮,唯有一句偈语:“坠落的佛魔,渡化的魔佛,天命循环,性命有数。”也许磋峨佛子知天命,知道吞佛童子后面的命数循环,但是如此消极的应对何尝不是对邪恶的推波助澜。
              破戒僧可以认为是一莲托生的一种传承。编剧王艺婷亦曾说,破戒僧最开始的设定就是一莲托生。这种设定在剧情中亦有所端倪。在一剑封禅恢复成吞佛童子之后,在九峰莲滫遇到破戒僧,亦怀疑他就是一莲托生。
              而在后来一步莲华与戤戮狂狶的谈话中,戤戮狂狶亦曾说:“那个紫宫所写的果真没错,一个恶体,哦!背后还有一个魔人,还有一个四处破戒的好朋友,叫什麽一莲托生的?”可见破戒僧最早设定与一莲托生本为一人,后来虽然有了修改。但是破戒僧本身在剧情中代表的也是一莲托生本身的意志。
              然而与一步莲华相比,一莲托生是个“真佛系”,他虽然压制了吞佛童子魔性的一面,但是他本身与红莲寺僧人一样,也是个悲观的宿命论者。在剑雪死后,破戒僧与谈无欲谈论双邪:
              破戒僧:你不解这阵雨吗?
              谈无欲:吾不解剑邪之死,吾疑惑异度魔界之开启。
              破戒僧:剑邪啊,他是变数中一项必然,命运如绳索,你可以握住这一头,却看不到另一头的延伸,你每踏出一步,牵动每一线变化,都会形成独一无二的构局,剑邪,当他选择放弃朱厌,当他选择与吞佛童子一战,最后便是魔界开启的构局。
              谈无欲:你的意思是如果剑邪不放弃朱厌,亦或是不决定与吞佛童子决战,就不会导致魔界的开启。
              破戒僧:我只能说命运有它自己演变的规则,既然魔界封印存在,就必有它打开的必然命数。
              谈无欲:必然命数...
              破戒僧:最早之前进行魔界封印,导致吞佛童子独自来到苦境,结果是一莲托生以自身的功力铸造杀诫,以激将法设计吞佛童子换剑,引导出人邪性格,若是朱厌消失,一切便划下句点,但育化的魔胎正是成为变数。
              谈无欲:变数,如果魔界开启是天意,人力无法做任何的扭转吗?
              破戒僧:人力正是变数啊。
              破戒僧认为,既然魔界既然有封印存在,那么这个封印的打开就是必然的。无论人力如何选择,所有的变数终归导向这个最后的结果。
              这让我想到了西方世界的“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墨菲定律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从事情本身来说,是因为黄泉之都积极运作,而正道一方的应对消极悲观,从宏观来看,即天命进程的不可阻挡。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魔界必然开启,双邪之战必定发生,吞佛童子必然杀死剑雪无名,不是在这一次,也会是在下一次。不是以这样的方式,也将是以其他的方式。
              一莲托生苦心孤诣,只是将这种可能性延后。如无一莲托生,也许吞佛童子在来到苦境初始,就找到了鸩盘神子,杀他以开启赦道。而一莲托生所造成的中间蜕变的过程,只是增加了故事本身的悲剧性而已。不论红莲寺两位僧人、嵯峨佛子或是破戒僧在这种似乎无法阻挡的天命进程中的消极应对,更增添了整个剧情悲剧的宿命感。
              也即《剑踪》的主题,吞佛剑雪恨相逢。


              IP属地:湖北9楼2018-05-23 17:26
              收起回复
                二 吞佛童子
                (1)异度魔界本身对吞佛童子的塑造与影响
                赦道开启之后,异度魔界亦随之现世。完成任务的吞佛童子更多地将表现的舞台让给异度魔界新出的几员大将元祸天荒、别见狂华、赦生童子,整个刀戟戡魔录两部,吞佛亦只是出过几次不大不小的任务,与赦生童子有过几次对谈。而这几次对谈应倾向于刻画寡言少语的赦生童子,而非吞佛本身。
                唯有一次,在与叶小钗的战斗中,因为一片断根的草叶而分神。暗示着他似乎忆起过那个吹奏草笛,最后却被自己亲手所杀的朋友。
                然而在后续的剧情中也并不缺少异度魔界本身对吞佛塑造的情节。通过一些零散的剧情,可以得知,吞佛童子本身在魔界并非出如赦生、银鍠黥武一般出自皇族,而是因为本身善战,在银鍠朱武死后得到了“战神”的称号,并受到九祸的重用,并委以重任,单枪匹马完成开启异度魔界的任务。正如吞佛童子对赦生童子所说:“不达目的绝不甘休,杀死敌人绝不容情,动用心机百战百胜,这是吾在魔界建立的声望。”
                爱染嫇娘曾经形容异度魔界的个性如此说:“修罗、夜叉、鬼,立于三道之上的魔道,美丽的色相,高傲的个性,天生好战,强欲强求,自我情感,不容许沦落,不容许失去骄傲,这是魔之生存精神。”
                作为异度之魔,吞佛童子也完美继承了这些与生俱来的天赋。骄傲、善战、意志坚韧、不屈从、追求自我,情感激烈。
                战斗是魔的天性,吞佛童子本身亦骁勇善战,“生于沙场,死于沙场”亦是战神的信条,不惟吞佛童子,异度魔界一众魔将,大多在战场上都是死战不退,这也是异度魔界的一大特色。
                在感情方面,吞佛童子看似无情,实则感情激烈。吞佛童子自己也曾对道:“魔的感情太激烈又太极端,情感放出如巨浪翻腾,情感渐散毫不留生机。”(对九祸)“人类喜欢用‘时间会淡忘一切’来辩解他们的自私与无情,而魔族的感情远胜过人类千百倍,所以魔族不想将感情放在健忘的人类身上。” “很多人喜欢说无情,真正的无情汝可知是什么意思?无情不是寡情,而是这份感情无人能懂 。”(对月漩涡)
                而吞佛的这个特质也同样表现在一剑封禅身上,一剑封禅对于自己的追求绝不肯轻易放弃,悍勇不畏战,在黄泉之都重刑下绝不屈服,对挚友剑雪无名情感炽烈,亦都是吞佛本相在一剑封禅之上的投射。
                (2)一步莲华
                吞佛童子的故事再次迎来转折,是在两部之后的《霹雳奇象》(不得不感叹那时候埋线真长。)万圣岩圣尊者一步莲华会同日月才子、玄宗人马一起攻入异度魔界,但是由于异度魔界占据地利,众人无功而返,但是实力卓绝的一步莲华直接生擒了吞佛童子,并带回万圣岩。
                正道方面亟需从吞佛口中得知攻入异度魔界的方法,然而骄傲的魔是不可能吐露机密,即使是在万圣岩重刑之下。一剑封禅亦曾在黄泉之都重刑之下宁死不屈,在一点上来说封禅与吞佛倒是异曲同工。
                一步莲华首要的想法自是攻破吞佛童子的心防,探寻曾经的人格一剑封禅的所在。他带着吞佛童子来到九峰莲滫。故意重游,面对魔胎所化的黑色莲花。
                吞佛童子说道:“原以为,也许汝等期待的一剑封禅会起死回生,可惜原本就不存在的人格,真的不存了。”
                一步莲华长叹一声:“第一局,是吾失败了。”
                这里吞佛的说辞有些微妙,原以为“一剑封禅会起死回生”这种言辞,彰显出他的犹豫与不确定,一剑封禅于吞佛童子的意义,真的如他所言是一个骗局吗,也许他自己也不确定,只是他从不愿将内心的怯弱表现于人前。
                一步莲华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却也并非毫无收获。
                最后吞佛童子在一步莲华的七佛灭罪真言下,为了守住魔界的秘密,绝不屈服的魔选择催动意志逆冲神经,泄尽脑部所有记忆。日月才子本欲以吞佛童子交换被魔界所擒的叶小钗,也不得不放弃打算,因为失去记忆的吞佛没有对等的交易价值。
                一步莲华为吞佛童子洗去魔气,亦给了吞佛童子一个全新的机会。此时的吞佛童子就如同一张白纸,抛弃了过去魔界战神的身份,也抛弃了身为一剑封禅的前尘。这种改变较之一莲托生耗费半身功力将吞佛童子改造成为一剑封禅更为彻底。如一步莲华所说:“空白的纸,如何描摹,便是何种风貌;纯白如纸之人,如何培养,便成何种性情。善恶尽在一念。”
                (3)佛魔之辩对吞佛童子的成就
                如果新生的吞佛童子从此跟随一步莲华精修佛法,未必不能成就无上顶峰,因为他已无魔气这种先天的限制,而圣尊者亦是一个很好的导师。但是一步莲华并没有如此选择,他仍然是让吞佛童子自己选择。他放任袭灭天来——自己的恶体、吞佛童子在魔界的导师重新加诸对吞佛的影响。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则仍然是佛教徒“自证”的那一套在作祟,假如吞佛童子无法自己成为佛徒,那么一步莲华宁可不要这种选择,因为圣尊者是顺应天命者。
                二则是因为一步莲华本身的魔考。剧迷一般倾向于将一步莲华与袭灭天来当成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袭灭天来乃是由一步莲华的心魔与恶念剥离而成,从根本上来说,他本是一步莲华的一部分。如果吞佛童子无法选择成为一剑封禅,那么这代表着正不能胜邪,人性无法压制魔性,那么袭灭天来就有着本身存在甚至于取代一步莲华的合理性。
                袭灭天来:我与你、魔与佛,而他吞佛童子,正是中间者。他内心中的双重意识,也正在无感之中互相挣扎、互相毁灭,想吞噬对方的人格。
                一步莲华:吞佛、封禅,佛魔魔佛,是相对相克,却也是相生相依,这就是轮回与循环。而吞佛童子,卸去了所有的记忆,他才能重新开始。无偏一之成见,求得成魔或成佛的最终结果。
                袭灭天来:这就是你禁制他的目的?
                一步莲华:非也。吾只是解放他的天心,让他看清自己想走的路。
                袭灭天来:一步莲华,圣与魔,是相反也相同的极端,一莲托生渡了鸠盘的佛性,但最终的结果,是造就他的元胎死亡。你认为这是正确的道路吗?而他,即使有一剑封禅的人格,死了一方,就是印证出错误之道。
                一步莲华:世事万象尽在交错的宿命,正确或错误,天机,尚未明朗。
                袭灭天来:混沌不清是吾厌佛之因。一步莲华,除却你吾宿命之决,吞佛童子乃吾之友,所以,鸠盘神子的错误,不会在他身上重演。
                一步莲华:吞佛童子,听至此,你可有任何想法吗?
                吞佛童子:汝两人想以吾为试验?
                袭灭天来:吾来带你回你的归属,魔界。
                吞佛童子:汝呢?
                一步莲华:为你的去向,求得真实的再生涅盘。
                吞佛童子:既然吾乃中间者,那吾就一观这场佛与魔,谁是最後的胜利者吧!
                两人以吞佛童子为赌注,也是光与暗,佛与魔在人心深处的厮杀与较量。
                虽然吞佛童子在守护一步莲华消弭惑星袭击万圣岩之灾时对一步莲华偷袭,导致一步莲华在与袭灭天来的斗争中失败,并被袭灭天来吸收。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一步莲华胜利了。
                根据剧情来看,吞佛对一步莲华的偷袭应该是两人合谋的计划,只是为了最后对袭灭天来之魔身造成破绽。因为在此前有一段剧情一步莲华对吞佛童子说:“你我分开的时刻将近了”。之后吞佛童子便捅了一步莲华与袭灭天来回归魔界,可知一步莲华对此事应是预知,那后面的剧情就只是惑人耳目的演技。
                在一步莲华与袭灭天来终战之时,袭灭天来问吞佛童子:“你……莫非魔界的叛徒就是你……” 而吞佛童子回答:“非也,吾是汝与一步莲华之战的叛徒。”然而在这里吞佛童子只是背叛袭灭天来,并非一开始便决意背叛魔界。
                而在银鍠朱武与吞佛童子最后一战之时,亦曾问之:“何时你开始,厌倦这条路呢?吞佛童子。”而吞佛的回答是:“也许在回首的刹那间。”
                这个答案也说明,吞佛童子并不是从一开始变选择了背叛魔界,他只是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偏离了原来的道路。
                也许是因为面见死去的一步莲华的双眼被镶嵌在天魔之池的天魔像之上。也许是因为见到了宵,所以想起了曾经与他肖似的朋友剑雪无名。也许是因为看过了魔界的《戒神宝典》明白了自己的前身今世。
                然而这一次的吞佛没有了原先身为魔界战神的挂碍,他开始追寻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正是一剑封禅所曾经想要选择的。
                “杀了他,才有我自由的未来。”
                “天涯海角,吾誓杀他,做吾自己。”
                杀死魔界的战神吞佛童子,一步莲华已经帮他做到了。而“做自己”“追寻我自由的未来”则是重生的吞佛童子最后选择的道路。
                所以他违背袭灭天来杀掉奈落之夜宵的命令,非但并没有杀死宵,甚至告知殷末箫宵的藏身之处,造成宵与正道势力的联合。
                他背叛了袭灭天来,完成一步莲华的夙愿,双体合一,重入轮回再修。
                他背叛了对他信任有加的女后九祸,与素还真合作,出卖魔界机密,甚至在苍云山杀死银鍠黥武,使得魔界恢复魔龙大计功亏一篑。


                IP属地:湖北10楼2018-05-23 17:28
                收起回复
                  (4)剑雪对吞佛童子的影响、兼论宵与吞佛童子
                  这是很多喜欢双邪的道友喜欢讨论的话题。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剑雪无名后续对吞佛童子虽然有影响,但是并不是太大。在吞佛童子失忆之前,曾有一次因为剑雪无名而失控,也即前文所说在与叶小钗的战斗中,因为一片断根的草叶而分神。在他回到异度魔界之后,亦曾问袭灭天来:“有一个问题,吾只能问汝。赦道开启的那晚,下了一场大雨,今日前去杀敌,又见满目的断叶,什麼理由让吾变了。”坚决贯彻人物杀死剑雪的吞佛在故地重游之时或感心中萧瑟凄凉。然说是因此让吞佛改变,理由还是不够充分。
                  吞佛童子的转变的根源在于被自己泄尽记忆之后受到了一步莲华的影响,他开始追求自我存在的意义。
                  如同一剑封禅当初遇到剑雪无名,吞佛童子遇到了一个和剑雪相似的人,奈落之夜宵。宵是黄泉之都制造的生命体,与剑雪有着一样单纯和懵懂。
                  之后吞佛童子数次接到任务对付宵,最后都是手下留情。最后一次,袭灭天来甚至让黄泉吊命随行以确保吞佛完成任务,然而吞佛却做了一场戏,表面上杀死宵,实则让宵假死后来将宵的藏身之处告知殷末箫,让殷末箫前去救人。当然此时的吞佛童子心性虽然有所转变,但也并非善男信女,对魔界的任务大多还是尽力完成,而对宵也是难得的网开一面了。究其原因,也不无受到剑雪的影响。当初的吞佛童子能毫无犹豫杀死剑雪无名,虽然我想他并无后悔,但是并非没有负歉与愧疚。
                  到后面吞佛童子查看了戒神宝典,知道了自己过往的记忆。剧情里并没有明确再写吞佛对此事或对剑雪的相关,只是有两段剧情或可玩味。
                  一次实在空谷残声(萧中剑)为救月漩涡闯入魔界关卡:
                  九祸:这个心魔关卡又名‘忘却’,设此关者,用意在忘却你心中最在乎的遗憾。
                  吞佛童子:但这忘却的方式,是杀死对方,更杀死自己。
                  九祸:当年你闯此关的敌人是谁呢?
                  吞佛童子:秘密。
                  九祸:哈,纸包不住火,你认为吾没看见你的结果吗?
                  吞佛童子:女后竟然也爱明知故问。
                  九祸:你可以选择不动手,你却动了,杀死自己的感觉如何?
                  吞佛童子:如关卡之名,吾已经忘却了,女后的敌人又是谁?
                  九祸:你想了解我的秘密吗?
                  吞佛童子:属下不敢窥探啊!
                  另一次吞佛童子在与进入魔界的月漩涡讨论萧中剑:
                  吞佛童子:人类喜欢用‘时间会淡忘一切’来辩解他们的自私与无情,而魔族的感情远胜过人类千百倍,所以魔族不想将感情放在健忘的人类身上。
                  月漩涡:经验谈吗?
                  吞佛童子:是。
                  月漩涡:吞佛童子在魔界不是以无情著称吗?
                  吞佛童子:很多人喜欢说无情,真正的无情汝可知是什么意思?无情不是寡情,而是这份感情无人能懂。
                  月漩涡:你不是这方面的高手吗?
                  吞佛童子:怎么说?
                  月漩涡:为了任务,不管朋友或自己都可抹杀。
                  吞佛童子:所以汝在追随吾,连兄长也可杀——被吾说中,或是汝也迷惘了?
                  月漩涡:我?不知道(离开)
                  吞佛童子:人心难测,魔心更难测。
                  吞佛向来是不动声色的,不管是信任他的女后九祸或者是魔界同志月漩涡,都没有人能探测吞佛内心深处的隐秘,我们当然也就无从得知。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探知,才往往是内心身处最无法磨灭的遗憾。
                  (5)再生涅槃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初所说的终级哲学命题。我是谁?
                  霹雳里面关于自我的思辨的人物有很多。有的是为了追求自我心灵的存在,如吞佛的上司异度魔界的皇者银鍠朱武。也有人是为了追求真理的存在,如对吞佛童子影响重大的一步莲华与袭灭天来,也有求道问道者如柳生剑影、六祸苍龙,还有新剧里面走入歧途的人觉非常君。
                  对于吞佛童子而言,我觉得是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在《霹雳剑踪》中,剑雪反复地对一剑封禅说的就是生命的意义。
                  “抛弃名字的枷锁,你就得到新的生命意义。”
                  “我的朋友,这麼久的时间,你可找到属於你的生命意义了?”
                  “找寻了这麼久,你想过吞佛童子对你的意义吗?”
                  “生命的意义,吞佛童子的意义,对你哪一个才是最重要?你到现在还悟不出吗?”
                  剑雪希望一剑封禅能明白的是自我的存在才是生命的真实,人应该活在当下。而不悟的一剑封禅却觉得“杀死吞佛童子”这个才是自己生命的意义。
                  在吞佛童子失去记忆之后,一步莲华与袭灭天来以此为赌,亦是求证一剑封禅与吞佛童子谁才是最后的人格。然而最后的成就,并非原本的吞佛亦非原来的封禅,可说二者皆是亦二者皆非。
                  在《霹雳神州》中,吞佛童子奉命曾经在前往水净云天杀无罪之人之时,与如月影有两段关于天命的对谈,亦是关于吞佛童子最终选择的最后注解。
                  第一次是吞佛童子与如月影讨论无罪之人。
                  吞佛童子:吾请教,无罪之人的定义是。
                  如月影:自生至死,不得有任何的罪孽,丝毫的恶念,都将功亏一篑。
                  吞佛童子:刻意为之呢。
                  如月影:出自自发性的选择,天注定的命运,甘愿与刻意,总有不同的存在意义。
                  吞佛童子:汝是前者。
                  如月影:吾早知自己的命运;吞佛童子,你的目的,吾的信念,皆是指向同样的方向。若信的过我,别让自己后悔。
                  这一段表面是指如月影自己的选择,而深层的含义亦是指一剑封禅与吞佛童子。如果说彼时的一剑封禅是一莲托生所刻意的安排,而此时的吞佛童子则是出自”自发性的选择,天注定的命运”,亦即如月影所指“你的目的,吾的信念,皆是指向同样的方向。”
                  而第二段则是一段问佛。
                  吞佛童子:汝有觉悟了吗?
                  如月影:四十二章经第十三章,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
                  吞佛童子:汝希望吾回答。
                  如月影:自由心证。
                  吞佛童子:佛佗回答,净心守志,可会至道;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这段剧情,我个人理解应该是承接一剑封禅当初在红莲寺的问佛。这里再次提到了“自由心证”一词,彼时一剑封禅无法超脱,所以堕为魔身。而此时的吞佛已经明悟,而编剧借如月影与《四十二章经》一段与前剧呼应。概因一步莲华的退场,《霹雳神州》中并没有什么佛门的僧人可以完结吞佛这一段“自由心证”的剧情,所以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与一步莲华有所关系的神棍如月影。
                  尔后,吞佛童子发现伏婴师与朱武意图破坏神州四柱,毁灭神州。他终于无法坐视,决意离开魔界,将消息告知正道。这亦是对魔界的彻底背叛。
                  在踏出魔界之前,吞佛童子亦想起了剑雪无名。
                  剑雪无名:“一剑封禅,你的过去与未来,就是你自己。”
                  也即吞佛童子本来就是一剑封禅,一剑封禅亦就是吞佛童子。
                  是初始,也是最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也是一步莲华所证的再生涅槃。
                  然而,吞佛童子在踏出魔界的之后就被遇到了早已怀疑他的银鍠朱武。面对主君的质问,吞佛回答:“活出自己,才是此生的快意。”
                  战神之战,吞佛童子不敌朱皇之能,但是朱武却没有杀他,留下最后一口气让他说出魔界的秘密。(矛盾的朱武亦是希望能有人阻止自己)最后吞佛童子被东渡而来的柳生剑影所救,柳生剑影将吞佛童子放在自己乘的小舟之上,飘向茫茫大海,亦是飘向从此自由的人生。
                  吞佛的故事亦从此完结。
                  作为非正道台柱人物,自05年初一剑封禅出场到08年吞佛童子退场,四年横跨《剑踪》《刀戟戡魔录》两部《奇象》《谜城》《皇龙纪》《铡龑史》《开疆纪》《神州》《苍玄泣》十部剧集,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和如此完整的关于人物的塑造,在几十年的霹雳史亦是罕见的。也不得不佩服当时的编剧罗陵对角色如此认真和细致的打磨,最终成就经典。
                  全文完。感谢观看。


                  IP属地:湖北11楼2018-05-23 17:30
                  回复(7)
                    竟然不是坟,难得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5-23 17:34
                    回复
                      不吹黑骗不到经验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5-23 17:42
                      回复(2)
                        前排滋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5-23 17:43
                        回复
                          我很好奇这些都是众人写的还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5-23 17:44
                          回复(3)
                            喜欢看剧评的道友可以关注我们的布袋戏公号“野说布袋戏”,每日推送布袋戏剧评考据科普同人乐评等文章。
                            度娘不让发二维码,大家可以搜索关注下。


                            IP属地:湖北19楼2018-05-23 17:44
                            回复









                              IP属地:湖北20楼2018-05-23 1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