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作为一代奇才,人们对他的印象却似乎大多停留在各种小说,民间故事所渲染的玩世不恭,滑稽另类的角色中,而真实的东方朔确往往被淹没再历史深处。 首先,不得不承认,他的许多行为至今看来都极其荒诞可笑。向皇帝自荐信中,他把自己吹得简直不像人类;遇到皇帝赏赐,“饭已,尽怀其肉持去,衣尽污”,赐的绸绢也扛着挑着搬回去,丝毫不顾及形象; 他的择偶更是奇葩,非京城美少女不娶,更奇葩的是,一年一换老婆,皇帝赏赐的绢帛也就花在每年的迎娶新老婆,欢送旧老婆上了; 他甚至公然酒后在皇帝办公处撒尿。类似荒诞之事确是不胜枚举~~~“陆尘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面对别人的质疑,《史记》中东方朔是这么回答的,也就是所谓的“大隐隐于朝”。所以东方朔如此另类不羁荒诞可笑只是因为他志不在此,追求恬淡虚无,只是把这朝堂当成他隐居的一个另类的地点吗?据史记及汉书的记载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公孙朔公车上书,凡用三千枚木简,皇帝两个月才读完; 他在很多事上秉守原则,尽力阻止汉武帝为玩乐扩建上林苑,劳民伤财最终无效;他手握长戟镇守大殿,任武帝说情,坚决不放窦少主之男宠进去入正殿以乱纲纪;其晚年所作之《答客难》等文章不仅文采斐然,更是直抒其一生郁郁不得志之惆怅无奈……如此看来,倘若东方朔真的以大隐隐于朝为志,又何必如此矜矜业业于朝政社稷呢。可见,不管是玩世不恭,滑稽荒诞亦或是隐居恬淡虚无,这些都不过是东方朔伪装自己的保护衣而已,揭开这层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着文才伟略,踌躇满志却一生怀才不遇,不得志的可怜人。拥有治国奇才却始终被武帝视为滑稽取乐的弄臣,而排除在重臣之外。可以说,东方朔从一开始便搭错了车,导致他一生被动,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