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第一大帅比吧 关注:38贴子:1,549
  • 0回复贴,共1

简析师林丰之作 ——以独特视角欣赏匠心独运的绘画艺术之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概述
艺术作品是旨在给人们以美的感觉从而引起人们喜爱的一种作品。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一般的说,艺术欣赏的意义在于使作品完成它的创作使命。没有欣赏或鉴赏的作品,即不与观众见面的作品是不会产生任何社会作用的,同样,一幅作品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产生作用。艺术欣赏是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
我的尊师——林丰老师,不随大流,不落窠臼,匠心独运,林丰老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绘画流派,他在深入考察了世界西方和东方的绘画历史及精髓后,采用西方的彩铅,运以东方的国画手法,用其独特的角度观察自然,记录生活,写实而将艺术前无古又浪漫的描绘了一幅幅令人惊艳的画卷,人地推向一个新境界,但是林丰老师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立足大众,贴近人民,让各个社会阶层的人都可以欣赏绘画艺术之美,雅俗共享,将人们心中的艺术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当前针对林丰老师的作品欣赏,我想大多人只是简单观摩,并不能够赏析到他一幅作品真正的精髓和要义,当然也包括今日我的此篇拙文——简要赏析林丰老师三篇著作,因而关于尊师创作的赏析大多流于表面,我们都往往只谈论其直观体验,缺少客观评判的能力。作为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能提笔写文,已是一大极限,若有不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勿嫌。
二.水果湖
世间万物皆有情,花开花落,四季轮回,用心发现,生活处处皆美景,林丰老师取材身边草木建筑,以彩铅绘出色彩风景。彩铅画,作为一种介于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绘画形式,其独特性在于色彩丰富且细腻,可以表现出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这是其他工具、材料所不能达到的。林丰老师的色彩风景画意趣横生,特点鲜明。
1构图
构图是画面呈现的形式结构关系的整体及其视觉效果,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上被称为 “章法”, “布局”。东晋顾恺之称之为 “置阵布势”,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称 “ 经营位置 ” ,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 论画六法》中曾谓 “至于经营位置, 则画之总要 。” 由此可见,构图是绘画中整体风格的把握和枢要,一副画的构图对于其感染力和表现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构图首先要在作画的时候有远、中、近景,再用不同的结构组织画面,“十”字型构图让整幅画很稳重,透视和空间感非常强烈。“S”形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画面有优美协调的感觉 “C”形构图,具有线条美的特点,画面简洁明了…诸如此类。但虽然构图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艺术创造过程,但并不是无法可循。中国传统绘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 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例如,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等。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家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按“之”、“甲”、“由”、“则”、“须”五 个字的结构样式来分割空间:“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 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 是左虚右实。 林丰老师的画作虽非属中国传统绘画派别,但也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美学。
在作品《水果湖》中,林丰老师非常精道地把握了画面的大小之“势”,以下方的荷叶为例,紧邻乔木的叶丛构成大势,画面下方中散布的荷叶枝构成小势。同时,画面亦具有动态之势,流动的湖水,风中摇曳的草丛,伸展的树木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植物、剧场与湖面的合理取静使得画面疏密有致,湖泊和天空均以水平布线处理,不加多余点缀,突显其空远,广阔,而较密的枝叶和细部丰富的剧场加以衬托。使得画面显得情趣横增,也让画面做到虚实相生。事实上,这样的方法可以类比中国话构图中的留白,画面上空白或者接近空白的部分表现出画面的形式美,不仅衬托了画面的主体,也加深了画面的意境,使得画面更具平衡感。
2色彩
墨绿的荷叶成片的伸展开,暗黄的草丛,近处叶已黄绿的树木,浅蓝的湖水与天空,红色的汉秀剧场……水果湖的初秋景色在鲜明的色彩对比下跃然纸上,让人身临其境。色彩是绘画塑造形象和表现空间距离以及光感,质感的重要手段,而绘画色彩发挥其感染力,其关键就在于通过色彩的对比/调和与色调的运用上。对于画面,其整体的色彩倾向给人的是最初最直观的视觉心理体验,不同的地理也有不同的色彩特征倾向,不同的光线和时间的条件下,对象的色调变化就非常的复杂丰富,而艺术家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对物之间的色彩关系进行概括总结,把握其中的整体关系。
彩铅画本身是一种介于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绘画形式。它的独特性就在于色彩丰富且细腻,可以表现出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林丰老师作为一位精湛的彩铅画画家,其作品的色彩丰富和谐而充满对比,对于画面色调的把握也准确到位,作品《水果湖》色调对比强烈,其画面整体偏暖,近处水中浮萍的黄绿,远处汉秀剧场金黄的立柱及桥墩,没有光线的直接刻画,却让让画面充满了金秋时节日光泻下的温暖与美好。画面中树丛颜色色纯度各有微妙不同,既使得同一组物体显得丰富不重复,也展现出季节交替时的时空变化。湖面选用浅蓝,冲破了秋日画面的沉闷和压抑,富有生气与活力,画面暗处荷叶从、树丛的阴影刻画深入,荷叶丛的稀疏,树叶的量感表现得十分到位,远处汉秀剧场每个立面单元与框架之间的投影描绘细致,使得建筑体感十足。整体上看,有黄灰的调子,有褐色的调子,湖水的冷色调,叶丛的暖色调,各个部分色块的分布与比例适当而得体,勾勒出一副恬静安宁的秋日图景。
3 手法
线条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语言,是一种概括和"抽象",它能表现物象的轮廓、区域、结构、特征、转折、节奏。线是画面的基本要素,而彩铅画更与线条是形影不离的,其表现远远不止外形线。在林丰老师的作品中,线条的运用非常讲究,既理性又感性,以《水果湖》为例,草丛的排线绵密而又有方向变化,使得草丛充满蓬松感;树干的线条组织充满力量,使枝干有了刚劲的表现力;湖面的线条正似行云流水,虽未工笔刻画,简单线条就表现出了水的波纹;在叶丛的处理上,线的前后穿插、线的粗细强弱使得树冠细节丰富;从画面整体来看,排线的变化使人能一眼看出彩铅笔触的细腻和丰富层级,体现出彩铅画的独特魅力。
林丰老师还善于处理空间距离,表现空间层次。处理近、中、远三个层次的景物,要利用好形体的透视原理和空气色彩的透视变化,表现景物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一般来说,色彩的纯度越高,明暗对比越强,冷暖对比越明确,越能够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在本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前面植物的色彩比远处植物的色彩要暖,越远的景物和天空的色调越接近;同时,有意识的利用浓淡和虚实加强空间感不仅增加了远景的距离感,也增加了空气的体积感与质感。
4 风水意义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天地宇宙只要是物质就会存在一种能量。故此,书画与人也有“天人感一”的说法,书画的风水气场释放的能量是极强的。每幅书画作品的内容不同,所代表的五行气场也不一样,所释放的风水能量也迥然不同,同时,书画作品中作者倾注的情感也影响着作品的气场。林丰老师难能可贵的一点就在于有意识的将其风水学的研究与画作结合起来,画面中绿色、蓝色为木,象征能力才能,主体的红色、黄色为火,象征、理想、愿景、强壮的运势。大片的荷叶和树林,都是青龙的身影,青龙之木,生发之态,大片水域和蓝天,都是玄武的写照,玄武之水,储藏之气。青龙生发和玄武储藏相结合,是冬末初春的季节,万物苏醒,也是发达发展的季节。“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至朱雀,北之玄武,中为黄龙,与金木水火土对应,青龙为木,白虎为金,朱雀为火,玄武为火,中央青龙为土”。因而,此画有火,木又生火,置于东方和北方,定能带来丰收与升机,继续发达,发展。
三.洪山无影塔
苍苍洪山,无影浮屠,七级八面,隐西山侧。洪山无影塔是武汉市区内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物,以其无影为一绝,引得无数探幽者造访。林丰先生有以彩铅作画,以粗放而不失精微的笔墨,描绘出无影塔古朴浑厚之气韵。雅俗共赏,不同于阳春白雪艰涩高深,又蕴含别于摄影艺术的美感,具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造诣。本文将通过对其绘画笔触的手法、意境的鉴赏,了解这一神秘古塔的历史和造型,深入体会林丰先生在画中所要表达的深意和一种寄托。
“洪山之巅多奇石”
洪山无影塔是洪山公园内的一座神秘古塔,所谓无影,一说为无论太阳在何处,该塔身后均无影子;一说为冬至正午无塔影。据《湖广通志》记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江夏县志》也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高不三尺,每日返照略不见影,藏骨名不知谁何也。”根据《武昌市地方志》记载,黄鹄矶位于武昌城区西部,为蛇山西端突入江中的矶石,与汉阳禹功矶隔江对峙。在宋诗《江夏八咏之七右石镜亭》中:“黄鹄矶有,明莹可监,亭占其上,榜为石镜云”。今天所说无影塔指清时所说的小塔寺无影塔。
无影塔原名宋兴福寺塔,是仿木结构重檐楼阁式塔,全塔以石块垒砌而成,呈平面八角形,高11.25米;塔身下部为石砌须弥座,直径4.25米。青石砌造的塔身七级八面,坚实有力的斗拱托起舒展 简约的檐角,显示出古朴浑厚的风格。塔身为实体,四壁辟假门,层层凿有佛龛,上面雕刻有佛祖、菩萨、罗汉、天王、力士、供养人等。刀工精细,线条流畅,造型活脱,极为生动。佛龛内残留的一、两尊石雕佛像,看去面目清秀安详。莲花须弥座底每面雕有不同的植物花纹,刀法曲折隐现,姿态潇酒生动。
“无影浮屠绘神韵”
这幅画作是对洪山无影塔的临摹,虽仅用彩铅作画,上色不易,且图中色彩寥寥,只黑、蓝、金三色,但却气韵生动,是林丰老师画作中我最喜欢的一幅。
图中只黑、蓝、金三种颜色,色调有冷有暖,搭配起来却不突兀:黑色塑造出塔本身的庄严肃穆之感,映以金色,看起来显得精致恢弘。金色和黑色也是对光影的捕捉和协调,冷暖结合,明暗相间,对比明快。化肃穆为生动,化凝重为空灵。
画面的构图和表现内容都很简单:没有多余繁杂的背景,只一塔耸立,与天相接。有“万物归于一”之感,一就是整体,画面就是一。有目的的留白使画面上的直观主体而一目了然,很好的将塔这一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本身很好地突出了出来,古塔挺拔俊秀,具穿天入云、蓬勃向上之气势,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留白”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点,林丰先生将中国传统绘画笔法和彩铅结合,使画作别有韵味,营造出摄影所无法取缔的意境。
塔有八面四层,不可能将每一面都展现出来,而此画作确定的视点、视高非常巧妙,共有四个面被展现出来。各层向上有规律地内收,上下层之间的窗门或整齐划一,或等距参差错落……微仰无影塔,将透视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塔的比例关系及重量分布十分均衡,展现出塔的气质和精神,构成全画的单纯、朴素、沉静之感。
临摹的手绘效果图很容易因为眼前的景象而被程序化,导致绘画表现单一,况且洪山无影塔的建筑形式繁复而特殊,很难创造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作品。而细细观察这幅画,青石翘檐,略显沧桑灰色,将石块建筑的细节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出来,既呈现出了青石在岁月流逝中的斑驳痕迹,同时将塔身繁复的石刻浮雕和花草纹饰作了适当的取舍。当复杂的物象被抽象为几何形,通过实形、虚形、线条使得塔内外空间的结构、比例、透视一目了然、保留了塔本身的建筑风格,有俊俏多姿、刚强勃兴的立体美感,又不至于让画面太过凌乱,既写实又绘意。没有留于单纯的外形描绘,甚至是无限细节的罗列,笔法简练流利而气韵深远。
画与诗词一样,必直抒胸臆,豁人耳目,忌矫揉造作,“画之简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欣赏此画,从中体会到的是一种平淡与简练,画中的洪山无影塔在蓝天阳光的映衬下,益显古朴雅致的风貌。
“风水宝塔话风水”
在中国文化中,塔是挺秀之形,名曰“文笔”,若在飞星之一四、一六之方,当运主科名,失运亦主文秀。若在飞星之七、九、二、五之方,主与灾祸,克煞同断。立塔蕴含着“障空补缺”的风水理念,使城市、村镇所在的“气”“势”得到改善而使一方之人化凶为吉。塔是人们力求达到“天人合一”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的载体。
在民间传说中,宝塔是镇龙产物。据传,在古老的武昌城内外,一条蛇形山脊突起在武汉江南平川沃野大地,它自南而北绕东湖、穿城垣(武昌城),直抵长江南岸,与对岸龟山隔江相望。这就是著名的“江南龙脉”之地,武昌蛇山。江南四大名楼黄鹤楼正位于龙头之上,而红山公园的这一古塔就在龙尾之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此“龙脉”耿耿于怀,多次派人建楼、挖洞、修塔以镇龙头、断龙身、压龙尾,直到辛亥革命前,故有了无影塔。
正如林丰老师所注:无影塔身呈黑色,有玄武之意,外有金光,金生水,蓝天也是水。塔能藏宝、以其凝重肃杀镇妖压邪,故有吉祥之气,有此物,终身安泰如意,故此画作可放于北方,镇压一方,带来福报。
四.总体感受
欣赏林丰先生的画作,不难发现他对中国传统建筑情有独钟,画中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传统建筑,还有蕴藏在背后的人文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星河灿烂、源远流长,但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十年黑暗政治的摧毁中,传统文化不再同往昔辉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林丰先生渴求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他的画作着眼于传统文明的核心:阴阳五行八卦,这是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传统文化现象盒古老的哲学范畴,将风水学思想与艺术相互融合,更能理解艺术,丰富艺术。并以此改变人们对阴阳五行八卦的片面认识,恢复和发扬华夏传统文明。林丰先生的人文历史情怀与崇高的历史责任感赋予了他的创作深厚的内涵。


IP属地:湖北1楼2018-06-03 19: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