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付千钟吧 关注:17贴子:852
  • 11回复贴,共1

【 额济风宵-2.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飞花令,终于变成2.1


1楼2018-06-05 00:53回复
    爱新觉罗于绍
    【胡同再深,也落座在喧闹的京城,与其言其闹中取静,不如说,在附庸风雅这一块,勉强登峰造极。对与古人风雅之意大相径庭的茶斋,我心底算不上看轻,却不以为意。】
    【春雨初歇,天还泛着青色,于木窗缝隙处,钻进几丝清淡的光。掌心合拢于桌案上,温和地看着面前局促却故作镇定的姑娘,佳人含羞的风流,足够跌宕人心魄。】
    不知你可注意到,来时斋前的匾额,九州云,青山樵。比起楼上,我更喜欢楼下那一块。于这二楼上,哪里看得清天上的云,更逞论眺望九州。
    【眉峰挑,略笑一笑】
    强求大气,反而不如青山樵来的雅致。


    2楼2018-06-05 00:53
    回复
      ( 榴月,篱墙颓圮,疏花落错的别在檐上,斜风骤雨,仍是春寒,我撑着一把油竹伞,与他相逢雨后。)
      ( 堪堪遇见他,便想起上回秋夜里的雨,如萤星一点的烛船,漫天河汉,和一双漆黑沉蕴的眼。长风满袖,胡同里寒气逼仄,风灯飘摇,他眼沉着烛光,遥遥向我望来,如有绕梁曲三声,让我想起一首鹤子哼过的和歌,是——狐狸变作公子身,灯夜乐游春。)
      ( 也许是狐狸太俊,教我心甘情愿迷障了眼,再晃过神来,已跽坐案旁,窗外春雨已歇。)
      :“常人哪敢看得九州云?大抵是青山樵待的久了,想借个名头,附庸风雅。”
      ( 案上沉香一柄,茶碗三盅,圆润的指甲盖儿掀起一道盖碗茶,眉眼一垂,尾音轻的像东风递来的扶柳枝。)
      :“公子爱吃什么茶?”


      3楼2018-06-05 00:53
      回复
        爱新觉罗于绍
        【她眼也不抬,害羞似的,如三月春风中的拂柳,含着怯,和欲说还休的生机,而美丽又如华庭中珍贵又脆弱的瓷器。这一刻,我猜我很喜欢她。但也太乖顺了些,于是笑道】
        不知你有没有看过,隔壁柜上,珍藏了一副昆仑晴雪图。【画不知何人所作,可绵延的雪山和浩荡的云海,笔意无尽,尺幅间容纳了千万里的寥廓。】
        若作此画,心中须有大格局。至少于书画一道,若要尽抒其意,体味世间百态,哪有什么常人不能窥得。你说的有些没有道理。
        【只是临有所感,注视着她纤细的指,话又转圜回来,笑道】先前听你的侍女说,这里你是常来的,定然比我熟悉。既然是你请我茶,自然客随主便。


        4楼2018-06-05 00:54
        回复



          7楼2018-06-05 01:01
          回复
            爱新觉罗于绍
            【莫名回忆起从前刚识字时,跑去阿玛书房,偷看那些神话志怪杂谈的日子。】
            志怪札记,也没什么不好。
            【炉中青烟也沉静,看她将茶饼慢慢捣碎,风姿举止无不雅致。一时无话,任由帘外的春风荡漾至室内,间有金色的碎光,在桌案上洒下斑驳的影。】
            【于是,神色也在变幻的光影中,半明半昧。两掌交叉而握,抵在下颚处,似乎在出神,又似乎在揣摩眼前人。眼底带了些笑】我在想,附庸风雅的,也许是我本人。
            好久不曾见人用古法泡茶,但似乎,又和我所知悉的不大相似,难道是我记错了?


            8楼2018-06-05 16:11
            回复
              ( 雾里金汤沸如鱼目,微有声,持一匕青勺,投冬梅三朵于瓯内罨映,盏内注汤少许,环回击拂,我垂眼,如山巅俯瞰云海渺渺,便持拂尘将芸芸世搅成一潭浑水,茶筅将茶沫研成沉汤。红尘本如是,我如茶沫之于滚汤,飞蛾扑火,溃不离身。)
              :“我的茶道,是额娘教我的,她是东瀛人,及笄的年岁与外祖一道远渡重洋来。”
              ( 想起她,像岁月潮河不曾去,过往流沙又拼凑回她的剪影。追思拢如秋霜,凝于眉间,愁且怅。)
              :“后来,又遇上我阿玛,便被西风留下了。有时候我会想,阿玛也会,如果当年她与外祖一道东游,是否会走的晚一些,少受些苦楚。”
              (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酒过三巡,我才知道,原来阿玛也会恨——恨他把东樱误,恨西风,误了归乡路。)
              :“其实我也想去东瀛看看,看额娘的故乡,与大清又有几般不同?志怪札记之所见,到底有些局促。”


              9楼2018-06-05 16:11
              收起回复
                爱新觉罗于绍
                【她在冲茶时,回忆着她早逝的额娘,话中惆怅,可手还是稳的。略摇首,叹口气】
                生老病死,人生命数,往往不可测。
                【若她额娘当年归去?心底几分不以为然,毕竟人生境遇往往难料。正如我幼时记忆中,也见过宝王府势衰之时,不过时移势易,短短几年形势立转,废太子囚于咸安宫,皇玛法下退位诏书,其间种种,非身在局中,谁又能看得分明。】
                追念往昔,却不应过于挂怀,甚至懊恼后悔。没有哪一种选择,可以保证完全的正确。
                【譬如她奉上这盏茶,盏中绿钱浮水,并无沫饽,与宋时点茶颇有差异,不能较高下,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海上风急浪高,又兼旅途遥远,去东瀛并不是好选择。


                10楼2018-06-05 19:25
                回复
                  ( 瓜棱深腹的长颈汤瓶,注汤上盏,如流水行云,色鲜白,缘边如涌泉连珠,持茶筅调如融胶,熁盏奉于案。)
                  :“公子请。”
                  ( 氤氲的薄雾泅湿了额前一缕细发,我俯下身去,旗头上一道流苏拂落胸前,骨节顺着一弯纤细柔软的颈攀下,隐于窄袖云肩,沁开一股花露香,交织着错落疏影,似桃似杏。一双眼有恨,有愧。)
                  :“是我与阿玛太贪图。”
                  ( 佛前有恨,是谓不诚,却仍贪求一庇,到底,算我们痴愿。)
                  :“公子可听过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我额娘走的那晚,是上元节,她抱恙家中,我与阿玛去潭柘寺替她祈福放河灯。可那一晚,她却走了,我们甚至没见上最后一面。”
                  ( 背井离乡,幺女早夭,她的病是郁结于心,无药可解。往事说出来,轻描淡写,仿佛在说着别家的事,不悲不喜。而个中滋味,这十年却如鱼饮水,在阿玛的沉湎酒乡与怯楚的寄居篱下里酿成了一碗浓稠的黄汤。)
                  :“我阿玛说,她呀,是太想故乡了。”


                  14楼2018-06-06 01:27
                  回复


                    16楼2018-06-06 23:14
                    回复
                      爱心觉罗于绍
                      【她讲述过往时,我恰端起杯盏,品第一口茶。茶汤味道清雅圆润,而非涩后回甘,很平淡。耳畔她的述说,却足够惊涛骇浪,静静的听着,良久不置一词。】
                      【人生悲欢离合,总也相似,她沉溺在她的回忆中,我也无心打扰。】
                      【我们静静的品茶,看她碾茶冲茶一气呵成,看她忧伤惆怅又恢复淡然,都是平和而简单的事情。目光在茶盏前犹疑徘徊,在品茶结束,又一次漫长的沉默后,温和道】
                      我想听你的故事,我知道京郊有一处好景,我们不如同去游赏。
                      【待她应了,携她同离。】


                      17楼2018-06-06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