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吧 关注:9,335贴子:254,476

关于叔鱼公(梁鳣)的三个说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见下楼。


IP属地:广东1楼2018-06-09 20:32回复
    梁鳣,字叔鱼(《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齐人(《弟子解》),比孔子小29岁(《列传》)或39岁(《弟子解》),位列孔门七十二贤。
    叔鱼公是梁氏名人,后世相关族谱和书籍也多有叙述。在关于叔鱼公的叙述中,笔者觉得有三个说法似乎不合理,而又事关重大,因此不揣浅陋,说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这三个说法是:梁鳣公被封为子京侯的说法,梁鳣公被尊为梁氏共同先祖的说法,梁鳣公主持编纂《论语》的说法。


    IP属地:广东3楼2018-06-09 20:34
    回复
      (1)梁鳣公是否被封为子京侯。


      IP属地:广东6楼2018-06-09 20:35
      回复
        有说西汉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追封梁鳣为子京侯,谥曰惠。


        IP属地:广东9楼2018-06-09 20:37
        回复
          《汉书·平帝纪》说元始元年“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但没提到追谥或封赠孔子的弟子。


          IP属地:广东13楼2018-06-09 20:39
          回复
            《文献通考》、《阙里志》也没有关于孔子弟子在汉平帝时被追谥或封赠的说法。


            IP属地:广东15楼2018-06-09 20:40
            回复
              《千乘侯祠全书》里的《先贤事略》关于先贤梁鳣的被封赠也只是说“唐开元(三)〔二〕十七年赠梁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封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梁子”,也没有汉平帝时追谥或封赠梁鳣的说法。关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追封梁鳣为子京侯,谥曰惠的说法,未知出自何典。


              IP属地:广东16楼2018-06-09 20:40
              回复
                笔者按:颜回是七十二贤之首,未见有谥号,尚且直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赠孔子弟子为公侯伯时才被赠为兖公,遑论梁鳣了。


                IP属地:广东17楼2018-06-09 20:41
                回复
                  (2)梁鳣公是否被尊为梁氏共同先祖。
                  有说世界梁氏宗亲总会成立后,确定梁鳣为梁氏共同先祖。
                  据说,世界梁氏宗亲总会中,是有个别成员希望把梁鳣定为梁氏共同先祖的,不过没有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同,世界梁氏宗亲总会也没有开过会通过把梁鳣定为梁氏共同先祖。如此看来,则把梁鳣定为梁氏共同先祖,只是个别人的愿望,并不能代表世界梁氏宗亲总会的意思。
                  笔者按:不少谱书说梁鳣公是梁氏八世祖或九世祖,即便如此,那么梁氏传至八九世,只有梁鳣公一个人有后代,其他人都没有后代的话,如“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那么到底是可喜呢,还是可悲呢?另外,部分梁氏是改姓而来,梁鳣公是不是这部分改姓而来的梁氏的祖先呢?


                  IP属地:广东18楼2018-06-09 20:41
                  回复
                    (3)梁鳣公是否主持编纂《论语》。
                    有说梁鳣主持编纂《论语》。例如,梁光荣教授今典之作《梁氏通俗史话》说:“公元前482年,弟子们决定编撰代表孔子思想体系的著作《论语》。这时孔子最杰出的弟子颜回已经病故;最有才华的弟子曾参才23岁,年纪尚轻,从师时间短,难以服众;梁鳣义不容辞的挑起了主编的担子。经过他和师兄、师弟,以及再传弟子几十年的辛勤劳作,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末,终于完成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论语》共二十篇……”


                    IP属地:广东20楼2018-06-09 20:42
                    回复
                      如果《论语》是梁鳣公主持编纂的话,则梁鳣公应该是七十二贤里的佼佼者。《梁氏通俗史话》说:“梁鳣从小聪明伶俐,过目不忘,勤奋好学,五、六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八、九岁时就已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周易》等深奥古书,被喻为神童,深得长辈们的喜爱。公元前515年,孔子受齐景公邀请,来齐国讲学。”(关于梁鳣这些神童事迹,未知出自何典。)按“五、六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八、九岁时就已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周易》等深奥古书”的说法,梁鳣公年纪小小就如此了了,有这样的水平,主编《论语》就当仁不让于师了。那么,《论语》真是梁鳣主编的吗?笔者对《论语》的成书没有研究,所以只好摘录别人的说法如下。


                      IP属地:广东22楼2018-06-09 20:43
                      回复
                        孙钦善《论语本解》说:《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及时人言行的一部书。其中以记言为主,故谓之“语”。“论”是论纂、论辑的意思。《论语》全名的含义,就是经过编纂的语录。班固《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论语类序》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此说本刘歆《七略》,符合《论语》一书的实际情况。……《论语》是一部语录汇编,出于众手,成书有一个过程。《论语》的内容先被一条一条记录下来,记录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这几种情况都可在《论语》中得到例证。……关于《论语》的最后编定者,前人有几种说法:《汉书·艺文志》泛称为孔子门人;郑玄认为“仲弓、子夏等所撰定”(《经典释文·序录》引)。柳宗元《论语辩》上篇于此有辨:“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然则有子何以称子?曰:孔子之殁也,诸弟子以有子为似夫子,立而师之。其后不能对诸子之问,乃叱避而退,则固尝有师之号矣。今所独记曾子最后死,余是以知之。盖乐正子春、子思之徒与为之尔。或曰:孔子弟子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此说近于史实,后人多采纳。据此,《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IP属地:广东23楼2018-06-09 20:44
                        回复
                          查今人关于《论语》的著述,如杨树达《论语疏证》、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南怀瑾《论语别裁》、孙钦善《论语本解》、李泽厚《论语今读》、金良年《论语译注》、徐志刚《论语通译》、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修订版)》,都没有梁鳣主编《论语》的说法。关于梁鳣主持编纂《论语》的说法,未知出自何典。
                          笔者按:孔门十哲中,“文学”(文献及文化)是子游(言偃)、子夏(卜商)。孔子去世后,端木赐、言偃、卜商、有若、颛孙师、曾参等著名弟子都还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他们,而梁鳣则不见于《论语》,说梁鳣主持编纂《论语》,未免有托大之嫌吧。


                          IP属地:广东24楼2018-06-09 20:45
                          回复
                            又及:上面引文说“公元前482年,弟子们决定编撰代表孔子思想体系的著作《论语》。这时孔子最杰出的弟子颜回已经病故”。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如果是公元前482年开始启动《论语》的编纂,则比传统所说的孔子去世后所编的说法提前了,而此时孔子还没去世,那么《论语》的编纂是得到孔子的首肯还是弟子私下偷偷进行的呢?这个或者不重要。不过,根据钱穆所作《孔子年表》,以及常会营在综合《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民国《历代尊孔记》、《孔子年谱》(曲阜市档案局编)、今人钱穆《孔子传》、匡亚明《孔子评传》(附有《孔子年谱》)、钟肇鹏《孔子系年》等的基础上,参考今之学者考证,仔细对照互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成的《孔子生平事迹考》,颜回是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则公元前482年颜回还没有去世,这说“颜回已经病故”,虽然颜回不幸早死,但提前一年让颜回领便当,恐怕不妥当。又,“参也鲁”(《论语·先进》),鲁,迟钝的意思,曾参迟钝,曾参并不是“最有才华的弟子”。又,说编成的《论语》是二十篇,也欠妥。说今本《论语》二十篇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论语》成书流传到汉代,出现三个本子,其中《齐论语》二十二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鲁论语》二十篇(西汉末张禹以《鲁论语》为底本,兼采《齐论语》,而成新本子,是为今传《论语》的祖本)。又,说“公元前515年,孔子受齐景公邀请,来齐国讲学”。孔子适齐,并不是由于受齐景公邀请到齐国讲学的。而且孔子适齐是在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而不是公元前515年(参考钱穆《孔子年表》、常会营《孔子生平事迹考》)。东平中华梁氏大宗祠里有关梁鳣壁画也说“公元前515年,孔子来齐国讲学”,不知是不是搬用《梁氏通俗史话》的说法。


                            IP属地:广东25楼2018-06-09 20:45
                            回复
                              谨按:由于整篇发,一发就被系统删除,所以只好分开发了。


                              IP属地:广东26楼2018-06-09 2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