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伊犁诸景游记
乌鲁木齐循天山北麓西去千三里,越天山之隘,经果子沟,抵大谷地,谓之伊犁,呈喇叭状,东西逾千里,而南北至宽处不过百里。是日,惠及成团,乘火车以往。酉时至而戌时不速,近亥时始发。
昧爽夙兴,天色黯黑,尚不见一毫光亮。
道侧白杨耸立,高十丈余,林间村落掩映,民居多俄式,红顶蓝脊,顶有天窗,庭院多有小车停驻,可见此地物美而民阜。曲折斗行,两侧山势峭峻,草色自山底蔓延而上,岩石少露,沟壑叠翠,偶有不毛之巉岩,狰狞桀骜,突兀而立。
车行山中,徐徐而进,巳时渐近特克斯达坂,辐辏相阻,误时,至午时方越山脊,盘旋而下,目及之处始豁然,
昭苏时谓油菜之乡,今唯见山麓数亩方寸,花色微黄,因其高寒,花期未至,此行恐失其威名矣。
逐水而居,羊马散漫于盛草之中。
昭苏西北之郊有圣佑庙,饭毕,余蝺蝺独行而至。时迟,栅阻而不能入,怏怏返宿处,路遇美食街,购浊醴四罈,归而饮毕。
车行六里,渐趋渐上,及顶则瞰九曲至之全貌,盖初夏水盛,河水溢处皆为沼泽,十八弯遂失其景矣。步其栈道而返,行六里,嘉嘉亦随行,正其时也。
至伊犁,已近子时,人困马乏,夜游伊犁河,观一桥二桥,夜色阑珊,凉风袭人。复归,觅酒家,微醺而还。
果子沟,繇来皆为险隘,其谷幽然,其巅缭然,长春子慨其曰:“青牛函谷一诀后,常疑转入此中来”。今一桥飞渡,天堑通途,桥、隧、路相衔相续,壮美异哉。斗转蛇行始抵净海之畔,芳草茵地,碧波粼粼,唯天上云来雨住,一时倾盆,游意未竟矣。
外夷逼处,故土新归。曾惠敏公力较俄罗斯,终使新地又新。夫中国幅员,历数千年,纵横万里,或有尺寸所得,皆有其因,内蕴其苦,
乌鲁木齐循天山北麓西去千三里,越天山之隘,经果子沟,抵大谷地,谓之伊犁,呈喇叭状,东西逾千里,而南北至宽处不过百里。是日,惠及成团,乘火车以往。酉时至而戌时不速,近亥时始发。
昧爽夙兴,天色黯黑,尚不见一毫光亮。
道侧白杨耸立,高十丈余,林间村落掩映,民居多俄式,红顶蓝脊,顶有天窗,庭院多有小车停驻,可见此地物美而民阜。曲折斗行,两侧山势峭峻,草色自山底蔓延而上,岩石少露,沟壑叠翠,偶有不毛之巉岩,狰狞桀骜,突兀而立。
车行山中,徐徐而进,巳时渐近特克斯达坂,辐辏相阻,误时,至午时方越山脊,盘旋而下,目及之处始豁然,
昭苏时谓油菜之乡,今唯见山麓数亩方寸,花色微黄,因其高寒,花期未至,此行恐失其威名矣。
逐水而居,羊马散漫于盛草之中。
昭苏西北之郊有圣佑庙,饭毕,余蝺蝺独行而至。时迟,栅阻而不能入,怏怏返宿处,路遇美食街,购浊醴四罈,归而饮毕。
车行六里,渐趋渐上,及顶则瞰九曲至之全貌,盖初夏水盛,河水溢处皆为沼泽,十八弯遂失其景矣。步其栈道而返,行六里,嘉嘉亦随行,正其时也。
至伊犁,已近子时,人困马乏,夜游伊犁河,观一桥二桥,夜色阑珊,凉风袭人。复归,觅酒家,微醺而还。
果子沟,繇来皆为险隘,其谷幽然,其巅缭然,长春子慨其曰:“青牛函谷一诀后,常疑转入此中来”。今一桥飞渡,天堑通途,桥、隧、路相衔相续,壮美异哉。斗转蛇行始抵净海之畔,芳草茵地,碧波粼粼,唯天上云来雨住,一时倾盆,游意未竟矣。
外夷逼处,故土新归。曾惠敏公力较俄罗斯,终使新地又新。夫中国幅员,历数千年,纵横万里,或有尺寸所得,皆有其因,内蕴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