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个调查的起步阶段是( )
A.确定选题
B.确定调查目的
C.收集调查资料
D.设计调查方案
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 )
A.深度访谈
B.个别访谈
C.集中访谈
D.结构式访谈
3.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1)确定研究课题、(2)整理与分析资料、(3)搜集资料、(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合适的程序应为( )
A.(3)—(1)—(5)—(2)—(4)
B.(1)—(2)—(3)—(4)—(5)
C.(1)—(3)—(5)—(2)—(4)
D.(1)—(5)—(3)—(2)—(4)
4.在调查研究中,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是( )。
A.相互联系
B.相互制约
C.相互对立
D.互为因果
5.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
A.实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6.“百闻不如一见”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它是利用( )做调查的。
A.文献法
B.询问法
C.试点法
D.观察法
7.自填问卷通常适用于( )
A.民意调查
B.问卷调查
C.访问调查
D.通讯调查
8.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活动是指( )
A.典型调查
B.研究
C.社会调查
D.论证
9.不能对照事实重新审核的资料是( )。
A.文献资料
B.问卷资料
C.观察资料
D.访问资料
10.在调查报告中提到作者时,一般应使用( )。
A.第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
B.复数人称单词
C.第二人称
D.第一人称
11.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开座谈会的人数以( )为宜。
A.5~7人
B.3~5人
C.1~3人
D.7~9人
12.对于调查报告来说,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因素是( )
A.标题
B.讨论部分
C.主体部分
D.导言部分
13.当需要了解国情国力的基本情况时,最恰当的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调查
14.下列做法中,符合问卷问题排列原则的是( )。
A.先问开放性问题
B.要按逻辑顺序排列
C.先问背景材料问题,后问行为问题
D.不太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
15.调查研究能力的最根本要素是( )。
A.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B.探索事物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C.坚持群众路线
D.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16.问卷中“您经常开展调查吗”的问句设计与( )不符。
A.问题要具体、明确
B.防止诱导性
C.避免敏感性
D.避免否定提问
17.调查的内容是通过( )反映出来的。
A.调查范围
B.调查方法
C.调查指标
D.调查目的
18.调查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考查,直接从调查对象那里了解情况,主要功能在于说明社会现象( )
A.怎么办
B.发展规律
C.为什么
D.是什么
19.座谈会的缺点是( )
A.难以节约人力、时间
B.获得的资料没有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资料广泛
C.易产生一种“团体压力”
D.获得的资料没有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资料完整准确
20.您觉得您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错误是( )
A.问题提法不妥
B.问题带有倾向性
C.问题有双重含义
D.问题含糊不清
21.不属于文字资料整理工作内容的是( )
A.资料分类
B.资料审核
C.资料分组
D.资料汇编
22.开展调研工作,需要有拟定科学、完整的调查方案,它属于( )。
A.总结阶段
B.研究阶段
C.调查的准备阶段
D.调查阶段
23.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是指( )。
A.对事物相关程度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B.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
C.运用数学知识对调查对象进行量化
D.对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的认识
24.( )规定了公务员调查研究根本方向。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25.查找文献应尽可能主要采用( )
A.参考文献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
C.计算机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26.历史比较法( )。
A.是一种纵向比较法
B.常用于微观社会研究
C.是一种横向比较法
D.是一种定量分析法
27.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 )。
A.典型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28.通常情况下,一份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数量一般在( )。
A.60—80
B.40—60
C.80—100
D.20—40
29.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就是把获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上升为( )。
A.感性认识
B.基本结论
C.本质结论
D.理性认识
30.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调查方法叫做(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A.确定选题
B.确定调查目的
C.收集调查资料
D.设计调查方案
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 )
A.深度访谈
B.个别访谈
C.集中访谈
D.结构式访谈
3.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1)确定研究课题、(2)整理与分析资料、(3)搜集资料、(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合适的程序应为( )
A.(3)—(1)—(5)—(2)—(4)
B.(1)—(2)—(3)—(4)—(5)
C.(1)—(3)—(5)—(2)—(4)
D.(1)—(5)—(3)—(2)—(4)
4.在调查研究中,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是( )。
A.相互联系
B.相互制约
C.相互对立
D.互为因果
5.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
A.实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6.“百闻不如一见”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它是利用( )做调查的。
A.文献法
B.询问法
C.试点法
D.观察法
7.自填问卷通常适用于( )
A.民意调查
B.问卷调查
C.访问调查
D.通讯调查
8.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活动是指( )
A.典型调查
B.研究
C.社会调查
D.论证
9.不能对照事实重新审核的资料是( )。
A.文献资料
B.问卷资料
C.观察资料
D.访问资料
10.在调查报告中提到作者时,一般应使用( )。
A.第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
B.复数人称单词
C.第二人称
D.第一人称
11.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开座谈会的人数以( )为宜。
A.5~7人
B.3~5人
C.1~3人
D.7~9人
12.对于调查报告来说,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因素是( )
A.标题
B.讨论部分
C.主体部分
D.导言部分
13.当需要了解国情国力的基本情况时,最恰当的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调查
14.下列做法中,符合问卷问题排列原则的是( )。
A.先问开放性问题
B.要按逻辑顺序排列
C.先问背景材料问题,后问行为问题
D.不太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
15.调查研究能力的最根本要素是( )。
A.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B.探索事物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C.坚持群众路线
D.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16.问卷中“您经常开展调查吗”的问句设计与( )不符。
A.问题要具体、明确
B.防止诱导性
C.避免敏感性
D.避免否定提问
17.调查的内容是通过( )反映出来的。
A.调查范围
B.调查方法
C.调查指标
D.调查目的
18.调查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考查,直接从调查对象那里了解情况,主要功能在于说明社会现象( )
A.怎么办
B.发展规律
C.为什么
D.是什么
19.座谈会的缺点是( )
A.难以节约人力、时间
B.获得的资料没有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资料广泛
C.易产生一种“团体压力”
D.获得的资料没有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资料完整准确
20.您觉得您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错误是( )
A.问题提法不妥
B.问题带有倾向性
C.问题有双重含义
D.问题含糊不清
21.不属于文字资料整理工作内容的是( )
A.资料分类
B.资料审核
C.资料分组
D.资料汇编
22.开展调研工作,需要有拟定科学、完整的调查方案,它属于( )。
A.总结阶段
B.研究阶段
C.调查的准备阶段
D.调查阶段
23.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是指( )。
A.对事物相关程度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B.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
C.运用数学知识对调查对象进行量化
D.对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的认识
24.( )规定了公务员调查研究根本方向。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25.查找文献应尽可能主要采用( )
A.参考文献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
C.计算机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26.历史比较法( )。
A.是一种纵向比较法
B.常用于微观社会研究
C.是一种横向比较法
D.是一种定量分析法
27.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 )。
A.典型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28.通常情况下,一份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数量一般在( )。
A.60—80
B.40—60
C.80—100
D.20—40
29.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就是把获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上升为( )。
A.感性认识
B.基本结论
C.本质结论
D.理性认识
30.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调查方法叫做(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