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吧 关注:6,455贴子:323,448
  • 12回复贴,共1

【争鸣】正本清源话评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声明:此文以事论事,绝无贬低任何人之意。


1楼2018-07-05 18:21回复
    正本清源话评剧
    创始人也称作创办人,是指事件的发起者,第一人事件概念,或事物缘起的人,或机构创始人、创办人。如:古代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新中国的创始人maozedong等。
    如今成兆才被定为评剧“创始人”,是对历史人物的扭曲和不公正,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强加在他头上的一顶桂冠。因成兆才是近代人物,有史可考,下面我就用事实剥一一开披在他身上的华丽衣衫。


    3楼2018-07-05 18:28
    回复
      2025-08-02 21:25: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对成兆才人物介绍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成兆才(1874~1929),1874年12月20日(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成兆才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祖父成顺,父成永义,均为长工。家有沙地4亩、草房3间。家境贫寒,时无隔夜粮,常乏蔽体衣。成兆才从12岁起就给本村大户人家放猪、打杂、做小工。稍长,不但勤劳俭朴被亲朋夸奖,而且聪颖多艺受邻里赞美,如横笛、板胡、唢呐等诸般乐器无师自通。历年正月办花会,乡亲们都争着看他扮妞,15岁就成为当地有名的秧歌角。他少年有志,深感不识字很难有所作为。故多方留意,用可能的机会向一切识字的人学认字。18岁时,本村"古槐堂"私塾聘请金秀才教书,成兆才便经常从窗户眼儿里偷偷跟金先生学识字,听讲《今古奇观》、《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很快他就学会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本,并在闲暇时以树枝代笔、沙滩为纸,练习写字,竟由此粗通文墨。是岁结婚,为养家糊口,拜莲花落艺人金开福(金长腿)为师,学唱莲花落,并参加了二合班。”


      9楼2018-07-05 18:47
      回复
        今称评剧创始人的成兆才,1885年进入崔家时还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是崔家这块梨园乐土,为其提供了优越的学戏环境和充分展露艺术天赋的发展空间。他的成才首先得益于崔家这一评剧诞生的温床,是乐亭崔家和任连会为成兆才后来称尊评剧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成兆才简介中为何对此只字不提呢?你想啊,如果说他是在任连会的培养下成才的,这个创始人的头衔就落不在他头上了,只有避开任连会这个开创让莲花落登上舞台的祖师爷,让他才能够堂而皇之的获得了“评剧创始人”这个受人尊崇的称谓。
        当然,故人已去,我们也不是要有意贬低成兆才,而是就事论事,还历史以真相。为什么如今冤假错案如此之多,这就是不注重事实所造成的结果。


        11楼2018-07-05 18:48
        回复
          在评定评剧创始人之初,唐山戏剧研究所主任时光亲自到任连会的老家滦南县胡家坡进行走访调研,并从任家获取了大量的由任连会亲自创作和编写的剧目手稿,以及行头乐器等物。还亲自采访了当时健在的金开芳、倪俊声等评剧老艺人,证实了成兆才那些所谓的评剧剧目大作,百分之八十出自任连会的手笔,就连《杨三姐告状》也不是成兆才写成的,而是滦县一个替人写状纸名叫王怡然的提供的素材,然后成兆才把这些素材交给任连会改编完成的。成兆才嗓子不行,在剧中也就是能扮演个瞎子、瘸子最多说上几句台词。《中国评剧之根》一书中说1880年成兆才就在金开福的二合班当演员,1874年出生的他只有六岁,刚断奶的孩子就演戏,这可能吗?简介中说他结婚后拜金开福为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之根》中又说1908年他为庆春班的班主,更是无稽之谈!我们知道,当班主首先要有钱置办行头、乐器、道具等所用物品;不然就要有超人的本领,也就是像梅兰芳那样出类拔萃的角色。成兆才穷的叮当响,也不会唱,所具备的条件全无,他凭什么能当上班主?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定他为创始人的人罔顾事实、屎上栽花!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没有任连会早期的莲花落,就没有评剧的今天,从而认定任连会是名副其实的评剧奠基人祖师爷。时光撰写的《任连会传略》于一九八六年入选在《中国戏曲志河北卷》,该卷于一九九三年正式出版。


          12楼2018-07-05 18:49
          回复
            后来一个大人物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正确的历史,把这顶“评剧创始人”的桂冠,戴在了成兆才的头上。这个人就是胡沙,原名胡云章,唐山遵化县人,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原副馆长,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
            成兆才有个侄子叫成祥,字国臻(唐山警世戏社演员),后在中央宣传部工作,与胡沙交好,为了不让“评剧创始人”这顶桂冠落在任连会头上,就委托胡沙想想办法。胡沙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到唐山戏剧研究所,找到时光,让他从新审定“评剧创始人”的人选。时光不同意,胡沙就利用手中的权力,从上面压制时光,让他提前退休。时光一气之下,把手中的调查材料、任连会的手稿以及采访金开芳、倪俊声等人的录音付之一炬,愤愤回了家中。
            于是在胡沙的授意下,由唐山戏剧研究所其他工作人员歪曲历史,把成兆才定为了“评剧创始人”。


            13楼2018-07-05 18:49
            回复
              再者,古往今来,凡是写书的人都要注上自己的名姓,据吹,成兆才一生写了一百多出剧目,但翻遍评剧所有剧本,没有一本标有成兆才的大名。就连“成兆才纪念馆”也没有一件东西来印证成兆才是“评剧创始人”的物品,唯一的就是一副成兆才画像。反观那些剧本封面却都印有“月明珠真词”。“月明珠”何许人也?他就是任连会次子任善丰,可与梅兰芳先生齐名的评剧早期旦角鼻祖。月明珠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红遍东三省。民间以“听月明珠唱戏”为时尚,以“读月明珠唱本”为追求。各大出版社纷纷抢抓商机,争相出版月明珠莲花落唱本。如果这些剧本是成兆才先生编写的,可在出版的唱本上,却没有一个标注“成兆才”的名字,反而在封面均冠“月明珠唱本”“月明珠曲调”“真正月明珠”等字样。当时成兆才还在,难道自己的作品被冠上别人的名字,他会同意吗?绝对是不会的!那么,只有任连会编写的剧本标上自己儿子的名字,他才心安理得。


              14楼2018-07-05 18:50
              回复
                唱本发行,竟销售一空,出版社屡屡再版。据考,1915至1922年出版的月明珠唱词,多达上百个版本。出版社主要有:北平打磨厂泰山堂印行、北平打磨厂东口致文堂印行、北平崇外瑞文书局、上海大成书局、廊房三条达诚印刷所、杨梅竹斜街中华书局、唐山新立街隆顺书局、唐山文信书局等。最早出版月明珠唱本的是北平打磨厂泰山堂印行,出版的《还阳自说》,封面印有月明珠演出剧照。北平崇外瑞文书局印制的《桑园戏妻》,封面印有月明珠的特写照,这张照片是月明珠留下来的唯一生活照,现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出版月明珠唱本最多的当属上海大成书局,其中《告扇子》64开便携式精装本,封面印有彩色剧情绣像,实属少见。唐山新立街隆顺书局和唐山文信书局,也相继出版系列“月明珠唱本”,开弘扬家乡戏之先例。隆顺书局出版的月明珠17个唱本分别是:《花魁从良》《因果美报》《败子回头》《还阳自说》《李桂香打柴》《告子》《借女孝》《十三姐逛城》《王二姐思夫》《三河县》《花为媒》《杨三姐》《阴阳报》《桑园戏妻》《双吊孝》《狄仁杰》《夜审周紫琴》等。
                再者,评剧界公认为任连会是评剧早期的“发轫者”,发轫一词出自《楚辞·远游》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也可以释义为先导、先河。所谓的“先导、先河”也就是某个事物的首先创导者,那么首先创导者才有资格享受“创始人”这个尊称,成兆才充其量只配是评剧的奠基人之一。
                如日中天的中国第二大剧种评剧如今萎靡不振,就连发源地的“滦南县评剧团”也已濒临散伙。究其原因,就是祖师爷安错了位置,上天就要惩罚你!
                作者:长缨在手
                2018年6月8日于滦南


                15楼2018-07-05 18:50
                收起回复
                  2025-08-02 21:19: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评剧弄出个创始人本来就有些奇奇怪怪。中国几百个剧种,似乎只有评剧有创始人之说。就当是而言,和成兆才同时代是有一大批艺人从事评剧(落子)艺术,除了成所在的班社,其他的落子班社也是很多。如果说成兆才在评剧形成早期,在剧本剧目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毋庸置疑。但是就旦角唱腔,无疑是月明珠奠定了基础,小生声腔则是倪俊生创造的,其他乐队等等则是任氏家族做的贡献。


                  20楼2018-07-10 17:26
                  收起回复
                    从事评剧事业的大部分艺人,位卑言轻,让时间来证明,还历史以真相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8-08-24 22:17
                    回复
                      评剧发源于河北省滦南县这毋容置疑,最能代表奠基人的应该是任连慧。据他孙子任佩璧(月明珠儿子1920年生)和重孙子任育权(任善庆孙子1948年生)讲,文革期间破四旧,红卫兵从任连慧老家的墁子(屋子里搭的二层阁楼)上,搜出了好多用毛头纸装订成的本子(评剧剧本),还有红红绿绿的衣服(戏服),这些东西足足装满了四大栅子(栅子:方言,用桑条子编成带眼儿的大箩筐),弄到村南的河沟边烧了。其子任善丰(月明珠)唱响于唐山、天津,红火于关外,是东三省人民捧起来的。成兆才虽然确有其人,但根本就没有他任何史料记载,可以找到的唯一证据是《乐亭县名人录》中有关崔佑文办的“莲花落班”里有他的名字,那时候他才十二岁,而比他大二十三岁的任连慧正是这个班的教师。好些文章中都写成兆才称任连慧为兄,莫说现在社会不可能,古代来讲最重视礼教,学生跟老师称兄道弟?打不死才怪呢。所以说成兆才这个“评剧创始人”是人造的,也是某些人吹出来的。如今写有关成兆才的事迹和剧本的人就是捧臭脚,也可以说是胡编乱造(如作者不服气,可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写历史人物要有根据,这不同于虚构小说或瞎编故事。


                      22楼2018-10-19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