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市频现“短命”建筑:动物园天桥使用4年被拆;农业路上单个造价超百万的22座BRT站台,使用5年被拆;黄河路文化路人行天桥,建成5年即被拆……近日,郑州市20万元改造的豪华公厕,刚建成即将被拆除,再次引发了舆论关注。
舆情概述
6月26日,大河客户端以《郑州一座花费20万改建的豪华公厕,刚开放就要拆?》为题,报道了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与西四环交叉口的东南角,一座花费20万元由简易公厕改造成的豪华公厕,建成后使用没多久,就要因修路被拆掉。而在科学大道北侧,大约相同的位置,还有一座同样的公厕也将难逃被拆的命运。
对此,郑州市政公司解释说,在对公厕进行改造的时候,道路的规划还没形成。但相关网站的公示却表明,早在公厕进行改造的前一年多,规划部门就已经公布了道路的规划方案。
因为郑州再现“短命”建筑,让这条报道迅速蹿红,并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此事被媒体披露后,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成立由纪检、规划、财政、建设、市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科学大道与西四环交叉口附近公厕从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等相关过程全面展开详细调查。
舆情分析
本舆情报告的监测时间为6月26日至7月1日,共监测相关内容10328条,具体来源分布为:网站(2199)、微博(2079)、微信(1893)、客户端(333)、新闻(1330)、政务(547)、论坛(422)、报刊(287)、博客(220)和视频(18)等。
从消费日报社舆情数据中心可以看出,整个时间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26日,稿件发出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回应;第二阶段为6月27日—28日,被各大媒体转载,逐渐发酵并达到舆情峰值;第三阶段为6月29日—30日,28日,高新区成立联合调查组介入事件调查后,该舆情的关注度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
观点分析
总结网友及各大媒体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网友质疑豪华公厕“先建后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故意拆建捞好处;市政部门的解释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20万的豪华公 厕不能一拆了之,该由谁来买单?期待调查结果。
媒体及网友观点:
@大观新闻:对一座城市而言,城市建设需要有规划,而且是科学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无规划或是乱规划,则劳民伤财。
东方网:一座短命的豪华公厕,理应视作对一地一范围作风建设的强烈警醒。豪华公厕非但不能“想建就建”,更要谨防那些疑窦丛生的“想拆就拆”。
光明网:20万元改建豪华公厕,难逃“明知有规划,偏要抢时建”的嫌疑。而民众最怕的,就是豪华公厕“揣着明白等拆迁”。
半岛网:在这起豪华公厕“先建后拆”事件中,究竟是各部门各自为政,还是像群众质疑的那样,可能存在的骗取拆迁资金?有关部门应该进行彻查,并公之于众。
财经网:郑州有关方面投入20万元改建豪华公厕,开放不久就要面临“闪拆”。这等于改造该公厕的资金打了水漂。同时,这种“先建后拆”暴露的决策失误,必然损害当地形象。
《燕赵都市报》:如果有关方面急于表现“政绩”,就可能出现决策失误,造成浪费。鉴于这是一种决策失误,改造费用应由相关决策者来买单。
《法制日报》:20万元的豪华公厕决不能一拆了之。要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只有板子打疼了,任性决策者才可能长记性。
《新华日报》: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前脚建、后脚拆,这种浪费是怎么造成的?是由于沟通不畅,还是因为部门分割?不管什么原因,都应有人负责,不能任由这种建设性浪费一再上演。
舆情点评
这一舆情之所以受到关注,是郑州市又现“短命”建筑。“短命”公厕的出现,不仅仅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各部门之间相互打架的问题,而是有涉及假借公厕改造之名骗取财政资金的嫌疑。这才是公众关注和质疑的焦点。
如果,明知有规划,却要花“巨资”改建公厕。一建一拆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政绩,而经过改造的豪华公厕在后续的拆迁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的补偿资金,不排除有部门与个人借财政资金以改造公厕为名,行谋私利之实。这种情况下,就要明确责任,启动相应问责机制,让违法违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消除公众的质疑,防止舆情次生灾害的发生。
本次舆情事件中,市政部门对豪华公厕“先建后拆”的回应,前后不一,自相矛盾,造成公众的质疑与舆论的广泛关注,是此次舆情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好在当地政府部门迅速介入此事,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展开调查,顺应了公众的质疑,清除了舆情爆发的原动力。下一步,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③
舆情概述
6月26日,大河客户端以《郑州一座花费20万改建的豪华公厕,刚开放就要拆?》为题,报道了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与西四环交叉口的东南角,一座花费20万元由简易公厕改造成的豪华公厕,建成后使用没多久,就要因修路被拆掉。而在科学大道北侧,大约相同的位置,还有一座同样的公厕也将难逃被拆的命运。
对此,郑州市政公司解释说,在对公厕进行改造的时候,道路的规划还没形成。但相关网站的公示却表明,早在公厕进行改造的前一年多,规划部门就已经公布了道路的规划方案。
因为郑州再现“短命”建筑,让这条报道迅速蹿红,并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此事被媒体披露后,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成立由纪检、规划、财政、建设、市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科学大道与西四环交叉口附近公厕从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等相关过程全面展开详细调查。
舆情分析
本舆情报告的监测时间为6月26日至7月1日,共监测相关内容10328条,具体来源分布为:网站(2199)、微博(2079)、微信(1893)、客户端(333)、新闻(1330)、政务(547)、论坛(422)、报刊(287)、博客(220)和视频(18)等。
从消费日报社舆情数据中心可以看出,整个时间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月26日,稿件发出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及时回应;第二阶段为6月27日—28日,被各大媒体转载,逐渐发酵并达到舆情峰值;第三阶段为6月29日—30日,28日,高新区成立联合调查组介入事件调查后,该舆情的关注度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
观点分析
总结网友及各大媒体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网友质疑豪华公厕“先建后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故意拆建捞好处;市政部门的解释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20万的豪华公 厕不能一拆了之,该由谁来买单?期待调查结果。
媒体及网友观点:
@大观新闻:对一座城市而言,城市建设需要有规划,而且是科学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无规划或是乱规划,则劳民伤财。
东方网:一座短命的豪华公厕,理应视作对一地一范围作风建设的强烈警醒。豪华公厕非但不能“想建就建”,更要谨防那些疑窦丛生的“想拆就拆”。
光明网:20万元改建豪华公厕,难逃“明知有规划,偏要抢时建”的嫌疑。而民众最怕的,就是豪华公厕“揣着明白等拆迁”。
半岛网:在这起豪华公厕“先建后拆”事件中,究竟是各部门各自为政,还是像群众质疑的那样,可能存在的骗取拆迁资金?有关部门应该进行彻查,并公之于众。
财经网:郑州有关方面投入20万元改建豪华公厕,开放不久就要面临“闪拆”。这等于改造该公厕的资金打了水漂。同时,这种“先建后拆”暴露的决策失误,必然损害当地形象。
《燕赵都市报》:如果有关方面急于表现“政绩”,就可能出现决策失误,造成浪费。鉴于这是一种决策失误,改造费用应由相关决策者来买单。
《法制日报》:20万元的豪华公厕决不能一拆了之。要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只有板子打疼了,任性决策者才可能长记性。
《新华日报》: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前脚建、后脚拆,这种浪费是怎么造成的?是由于沟通不畅,还是因为部门分割?不管什么原因,都应有人负责,不能任由这种建设性浪费一再上演。
舆情点评
这一舆情之所以受到关注,是郑州市又现“短命”建筑。“短命”公厕的出现,不仅仅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各部门之间相互打架的问题,而是有涉及假借公厕改造之名骗取财政资金的嫌疑。这才是公众关注和质疑的焦点。
如果,明知有规划,却要花“巨资”改建公厕。一建一拆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政绩,而经过改造的豪华公厕在后续的拆迁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的补偿资金,不排除有部门与个人借财政资金以改造公厕为名,行谋私利之实。这种情况下,就要明确责任,启动相应问责机制,让违法违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消除公众的质疑,防止舆情次生灾害的发生。
本次舆情事件中,市政部门对豪华公厕“先建后拆”的回应,前后不一,自相矛盾,造成公众的质疑与舆论的广泛关注,是此次舆情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好在当地政府部门迅速介入此事,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展开调查,顺应了公众的质疑,清除了舆情爆发的原动力。下一步,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