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新闻网(记者:许顺喜 摄影:杨照文)她笔下的绘画有着一种天生的灵感和理解,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山一水都能铭记在心,并用荡漾的感情用艺术语言表现出来;她用心灵在时代与传统中构建美学坐标,在艺术和生活中凸显人的精神和生命状态,也正如他笔下的绘画一样,以一种新水墨精神盛开在新时代中国绘画的原野上;她的文脉是传统的、思想是时代的、语言是融汇的,在美的发现中不断再超越自己,铸就着中国水墨绘画的一道人文风景,她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韩三平女士。
韩三平,笔名舒心,1958出生于河南洛阳,与绘画结缘五十余载。她为人忠厚,性情随和,不善言谈,多年来潜心研习花鸟艺术。闲暇时经常出去写生,始终以一种新时代工匠精神抒发着对花鸟画的敬畏之情,以写实的手法艺术表现着对国画的钟爱。她改变着固有的审美习惯,经常以拓展审美领域为基点,对传统笔墨技术进行现代演绎,广泛吸收中外文化的综合养分,总是能找到一个和谐的连接点,能够表达出一种激越、雄浑、求索的精神境界。
韩三平在河南洛阳接受记者采访时合影留念
谈及绘画之美,韩三平认为既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她说,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根底,要用心灵去体悟大自然的神韵,探索造化的奥秘,使绘画艺术能够真正进入新创造境界。同时,她还提到生活就是绘画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要体现绘画新时代本质的美,表象的美,立体的美,侧面的美,高度的美,内外兼修,统一完美,交合升华。
美和人的生活本质本来就是密切相连,好的艺术语言其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一座桥梁,但能够巧妙的找到这种语言并非易事。韩三平女士艺术创作的可贵之处便在于她从表现时代艺术切入的同时,拓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个人艺术样式。无论是笔墨技巧,还是文化内涵都使她的艺术作品展现出了人与自然间的一种亲密关系。
当代著名画家韩三平牡丹绘画作品
为了绘画艺术之高雅,她经常走进田间地头、大山深处去写生,每到一处她都小心翼翼的守护着美丽的花草,认真描绘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绿地。她对大自然的崇尚和摩拜胜过爱护自己,在尊敬大自然和感恩大自然的同时,大自然也赋予她无限的艺术生命和杰出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区美协副主席张秀进看过其作品后曾这样评价:“认真观看韩三平的绘画作品,都体现出她很好地运用了浓重绵密的国画用墨技法,致使笔下水墨浓淡互破,汪洋恣肆,气势雄健,畅快淋漓,形成饱满丰厚、充满律动感的画面特质。她行笔运墨看似漫不经心,跃然纸上之后却神形皆备,这完全得益于她在描绘的真实形象的同时,充分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化景物为情思,融感情于画面。点划逶迤之间,笔墨精妙,气韵传神,不仅沉淀着苍劲沉雄的笔墨韵味,还投射出浑朴天真的意趣境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当代著名画家韩三平绘画作品《吉祥如意》
中国的牡丹艺术源远流长,前人留下了大量关于牡丹的诗词歌赋及绘画作品,给当代中国牡丹绘画艺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当代中国牡丹画家韩三平生于牡丹之乡,擅长写意花鸟题材,花鸟题材中她更热衷于牡丹,她画的牡丹色彩丰富,娇艳动人,色丰态媚,浓中显淡,淡中显贵,千姿百态的牡丹在她的笔下散发着一种无穷无尽的魅力。
当代著名画家韩三平山书画作品《聚祥纳瑞》
在艺术要为现实服务、“笔墨当承受时代”的思想影响下,近年来,韩三平女士的山水画创作与时代和现实生活日渐贴近。从题材的选择到画面所表达的意境都体现出既要青山绿水还要金山银山的寓意,这些创作语言的运用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文化部白皮书年度人物、鹏体草书创始人王云鹏先生与韩三平女士是多年挚友,谈及韩三平的艺术人生时说:“三平女士不是在进行自然主义的描绘,而是在人和自然的情感交融中,注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内涵,化传统之法为己有,融笔墨于心灵,抒情于物造。作品中的色彩和水墨的融合,气韵和节奏的传达,都紧密地与时代旋律相扣,以蓬勃代替萧寂,以明快代替僵持,谱写了自然界一曲动人的乐章,召唤着人们重新审视新时代的文化方向与文化建设。”
当代著名画家韩三平绘画作品《幽香》
人类发展的文明史随着人类对审美的认识以及精神因素的影响,有的保留,有的改变,并且有新的创造和发展。韩三平女士像“蜜蜂”一样吸取着时代艺术的表现和精神养分,她把这种养分酿成民族钢键之魂的华彩乐章,进而升华为民族魂魄的象征。这种认识不仅仅超越了艺术风格和单纯的学术意义,而是体现了一个满怀社会责任感的画家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这种精神的表达在她笔下转化为自然而然具有鲜活生机的生活图画。
韩三平,笔名舒心,1958出生于河南洛阳。荣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颁发之“国画家”称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分会会员、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武术文化专业委员会国画部副主任、健康导报新闻网文化艺术栏目顾问、中国周易新闻网国学书画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创文书画院高级研究员、洛阳女子书画院理事;洛阳老干部画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书画研究院成员。责编:吴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