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损益法,是中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是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减去它的三分之一,得2/3,称“三分损一”;如加上它的三分之一,就得4/3,称“三分益一”,这种生律的方法叫做三分损益法,而用此种方法取得的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
三分损益法的求律方法,最初见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它只计算到五个音,具体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
具体计算方法是:先以一条空弦为基础,将其长度三等分,增加其长度的三分之一,求得其下方的纯四度音“徵”,再减去次弦长度的三分之一,生得次一律上方的纯五度音“商”,再增加次一级所生弦长度的三分之一……如此生律四次,得出五音。所得五音为五声音阶由低到高依次为:徵、羽、宫、商、角。
三分损益法的求律方法,最初见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它只计算到五个音,具体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
具体计算方法是:先以一条空弦为基础,将其长度三等分,增加其长度的三分之一,求得其下方的纯四度音“徵”,再减去次弦长度的三分之一,生得次一律上方的纯五度音“商”,再增加次一级所生弦长度的三分之一……如此生律四次,得出五音。所得五音为五声音阶由低到高依次为:徵、羽、宫、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