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道之路隐而心亦真
片头慈航道人教化悲愍众生而降世,投胎到帝王妙庄皇室,不想黑鱼精早先一步,将菩萨降生时的祥云瑞气以阴霾团团裹住,使得王宫上下对妙善三公主的出生怖畏交织,加之佞臣的挑唆,使得妙善远离双亲。看似不幸的遭遇却蕴育了妙善度世成道的因缘,诉说了若要成佛,必经诸魔考验的道理。养父的疑心、巫婆的陷害,小小妙善的命运一波三折,然而最终恶魔的变本加厉促成了妙善救父求道的因缘。经仙人点化小女孩妙善不远千里踏上了救父之路,蹈魂城,失同胞,丝毫没有动摇她挚真的意念,终于摘得宝莲,救了养父和哥哥。若无这执意真心,恐怕件件事情难有果。玄奘取经跋山涉水,历尽万险,历时十几载,倘若忘了初心,大概也只会成了笑谈吧。释迦摩尼佛往昔遭哥利王索要胳膊,依旧对他的举动毫无憎意,惟心未改 ,求得妙果。性真,意归本心,重返婴儿赤子之态,便焕发出最强光芒。道德经上说,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攫鸟不抟。若要修行,遇到魔障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来斯世或多或少都背负一些因果业力,把握自己这颗真心,专心自悟,我们总是能够遇到一些因缘,寻求到修行的道路的。最紧要专心格物,而后笃行,生活中处处是道场,处处有修行之资。
二.修道之路舛而信益实
妙善养父好接济乡里,妙善得到高人赠与的医书使得养父医济病患更加得心应手。随着妙善身世的揭开,妙善与哥哥迅哥关系变得生疏了,经历了家乡的瘟疫蔓延妙善认识到自己此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普度众生的信念。她断除了个人感情的羁绊, 菩提大爱在其心中生根发芽。割肉熬药救养父生母,已然妙善心中菩提之花已开,抛开生身父母的殷切挽留,毅然诀别修行悟道。她对家庭感情的处理可谓是应被极其称道的,她的修心求道得到了大家庭的广泛理解,并且导化了家人的思想,乃至使他们也能发心自悟。现实生活中,许多学佛求道有佛道的缘分,然心意盲从,识不得本心,见不到真义,因见解不同对周遭人妄加评论,甚至于友人家人结怨。若学道,须自悟,信愿虽好,若虚无盲目,脱离现实,很可能走上非料想的崎岖之路。与别人关系的处理就是绝好的修行之资 ,落在实处而行,格物致理,循理而行,脚踏实地,观自在,求得圆融智慧。
三.布道之路阔而慧已开
剧中妙善妙善证道观世音之后,应化世间,导化众生。记忆深刻的是仕途不顺的书生见乞食老太(观世音应化)讨饭的剧情。书生三去三返,先后施以老太硬饼子,冷窝头,热馒头,菩萨以言语点拨书生,不懂得施与,怎能得回报。书生幡然悔悟。恰似张良三次为老汉拾履,随缘应化,观机逗教。明心见性之后自然晓得凡事之理,而劝善之事,不必拘泥于狭义的道场。当智慧升出之时,我们也能够随缘运用帮助别人。达摩祖师用拳叩僧人脑门时,问道既然拳为空,痛从何来,不禁思维良久,开悟的人举手投足都可以引导迷人出困顿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