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雪盟吧 关注:2,677贴子:306,948
  • 9回复贴,共1

基督山月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7-30 10:23回复
    晨起时莺声少减,或是因穿林打叶之声淅沥,透过雨帘,那一点儿浓绿的枝桠都瞧不真切。出门的时候院中还有昨夜的积水,依旧未停的细雨柳丝从廊檐上滴下,阿寄在我头上撑了一把伞,同我说春来雨便多了,我拢了拢撒合仙的荷色外披,这三月的寒凉中兀自不知清醒,喃喃道。
    “是啊,雨下了一夜呢。”
    踏进杞东正厅,已有几位采女已于其内。


    2楼2018-07-30 10:32
    回复
      【天子之家。规矩繁多,所行之事,皆为典范,纵你之前是姣姣之女,如今也只得温故知新,踏出房门,因昨晚雨下一夜到颇有空山新雨后的意境,玉竹嘟囔,天儿冷,娘子应听劝,未理会步伐谨慎,杞东正厅莺莺燕燕,群芳环绕,也不知是来晚了还是有意无意的,这正厅也只得那沈氏边上才有一空位,步调未乱,大方踏入。】


      3楼2018-07-31 08:31
      回复
        “慕姐姐好。”
        掌艺尚未至,各采女所备的花木早为宫人搬动至内间放置,昨夜好风好雨,尚不知如何,最好勿叫我空待一回。
        慕氏女本为前时掌艺姑姑不吝赞于口舌的翘楚,她打轩门一径进来,举步至我身侧,自然引来周遭目光,我垂眸将唇弯了一弯,与她一颔首,草草做了个场面。
        “慕姐姐可都准备好了?”
        话音未落,那一厢掌艺姑姑已至,至于今日前来品评的贵人又是哪一位?隔着重帘,便也瞧不清晰,与她盈盈收回眉眼疏离的关切,随众施礼如仪。


        4楼2018-07-31 10:35
        回复
          【早前姑姑就特为交代,今日雅艺有贵人观赏,不欲多事,于她只做场面,昨儿风雨,也不知早前备好的花草可还完善,心微担,就怕宫人不仔细误了大事。】
          :不劳担心
          【从善如流,随众施礼。面含微笑,眸中神采奕奕,昂首挺胸,此翻我必定为翘楚。】


          5楼2018-07-31 11:07
          回复
            对于她的回答并不作深究,只再一颔首后,将眸光移向别处。窗外的雨帘打在丛竹,水汽穿过帘栊蒙胧胧地扑在面上——她们在说话,而我还在想昨夜的雨。
            帘中人钦点先观慕氏之作,侍人前往后厢,不久将一盆花叶于木托上奉来堂中。众姝掩抑的轻声抽息中,我将眸落在那一盆为天君格外眷顾,以至水露摧折的凋敝花草上,再将目光向她偏去,像是在问:这就是她所说的不劳担心?


            7楼2018-07-31 11:49
            回复
              【见此现象,素手掩口,双眸微怔,似不敢相信,苑内即刻传来窃窃私语,上殿传来轻咳,一片寂静,似有玩味眼神,她步伐坚定,从容不迫,风华自成,纵是如此,也要力挽狂澜,我慕明菀岂是能被你们看轻了去。如残花败柳也发挥至淋漓尽致】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9楼2018-08-07 08:20
              回复
                我只抬睫看了一眼那株花作,便垂下眸去,看她步步上前时在方大青砖上投下深色的影子,纤细的,如兰花不肯垂颈一样孤高的影子。她的解释倒也不差,聪敏如她,慕氏,毕竟是慕氏。
                帘后之人颔首,算是罢了这茬,只是本该于意料之中的赞赏之辞不曾出口,只听教习姑姑唱声复令众姝一一奉花上前。
                立于慕氏身侧,阿寄于后厢奉来一青瓷阔口小瓮,其中以水培一支芙蕖伶俜,配之浮萍莲叶青青。于庭中一礼,才言此株化自玉谿生咏荷: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复释其因。
                “因前夜雨,妾观庭前雨打青萍故有此思。”


                IP属地:加拿大10楼2018-08-07 09:28
                回复
                  【到底是失了先机,纵我技艺炉火纯青也无力乏天,所谓上殿,自然喜爱繁花似锦。献艺过后复礼退于一侧。于此结果,意料之中。】
                  【沈氏上前,随即献艺,她的婢女捧出一方青瓷阔口小瓮,瓮中芙蕖亭亭玉立娉窈窕,又听得她吟诗句一二,心中了然,苑内众人也了然,红唇紧抿,清眸直视,沈氏,当真好计谋。轻声细语】
                  :这一路你可得走稳了。


                  11楼2018-08-07 09:48
                  回复
                    眸定在透纱与青石的交际,那柔如水的薄纱为风徐徐拂动,我看不到她们的神色,却可以想见类似的情形。她之有能哪个不晓?我之微末能耐,却无一二人知道。帘后之人招去教习,后令此瓮奉去殿中。
                    自庭中退下,三两莺燕廊头聚,慕氏同我说这一句话,我与她一颔首,两心自知,妙就妙在都不肯说破。
                    “借你吉言。”
                    她与我错身而过,眸是孤傲,宁落在亭中翠竹,也未着意看我一眼。
                    我追随她行走的身影望去,我借之是东风,是昨夜雨,还是吉言?其中种种,只在一笑中无可辨知了。


                    13楼2018-08-07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