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吧 关注:645,199贴子:17,523,265

回复:战闻录2018夏祭入围作品-星-《对镜描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UP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8-21 13:59
回复
    4.8分。
    “镜中就是我的幻想世界,但幻想世界中的一切也不过是现实中事物的倒影而已。我所能写的,只有自己像火焰一样炽热的、摇曳不定而无处抒发的感情,我认知里不同侧面的自己,还有我熟识的人和我想要成为的形象罢了。”
    身患重疾的玛艾露贝莉通过梦境试图突破肉体所受的局限,通过充满隐喻的文字抒发感情的汹涌。(尽管作为读者个人并不清楚以上文字究竟是梦境还是基于自身感受的想象。)在这一视角的前几段文字中,玛艾露贝莉托身于“梅莉”这一幻想形象游历各处以寻觅所谓“伊奘诺物质”。作者在此处使用了瑰丽华美的文字以凸显一系列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差异。同时梅莉的幻游经历似乎同样是玛艾露贝莉现实内心矛盾纠结错综复杂的反映和投射:例如霍青娥对于救助实际已死的孩子宫古芳香的笃信和执念;同是被束缚在地底,勇仪的豪爽慷慨和帕露西的善妒与敌意;亡灵幽幽子所象征的终结和死亡;卫星鸟船一年以后准时的陨落。上述梦境的叙述或许对应着玛艾露贝莉犹疑于母亲永不放弃希望的探视关怀,受到与她一样遭受不幸、身体残缺者精神上的鼓舞,或许也怨妒身体健全、行动自如的莲子等人,在生与死的境界徘徊不绝的境遇。她或许在一年前就决心终结生命,但在一年的迷茫和矛盾间重拾生的希望,从而舍弃对幻想的沉溺,投身于残酷的现实。这一转变中,莲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她拥有令对方艳羡的“鲜活光亮的生命”,却竭力理解处于另一个世界的挚友的心声。她的感情是将“梅莉”拉回“玛艾露贝莉”的绳索,是没有落下的那一片常青藤的叶。而莲子本身在挚友向死而生的徒劳之中也感知到所谓“灵魂中那些与绝望做斗争的闪光”。文中所述的疗养院病人大概大多病入膏肓,但仍然面对疗养院所谓的逻辑发出生命的呐喊,即便只能对镜也要燃烧心中的火。尽管已然残缺,却仍向往生。
    另外,个人认为本篇的标题相当出彩。“镜”指玛艾露贝莉的幻想世界,或许人在被局限的闭塞环境里总会试图寻找一个释放感情的渠道;“火”则是她反复无常或迷茫不定的情感(但最终集中体现为她面对残酷现实的勇气)。然而不论是镜中的火还是描出的火都终究是虚像,所以标题从一开始就揭示出这份努力的徒劳和残缺,但是“对镜描火”四字本身具有的美感也暗示了徒劳本身的美丽和可叹。还有一处我很欣赏和赞同的地方是对于疗养院内外人们沟通困境的体现,诸如“于是,疗养院内外的人们,在交谈时便常常会因彼此之间不同的常识而产生深切的龃龉”“我才能够在语言只能传达误解的时候,本能地寻求到更加原始的方式倾诉我的感情”。疗养院内的长住者常年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绝望,疗养院外的探望者拥有着可贵的健康而且往往视此为理所当然。因此墙外人难以设身处地地体会病患的处境,对墙内人讲出“我们是一样的”“你能发出的光芒是绝不会亚于我的”一类同情安慰的话语时也往往被对方视为“廉价的同情”“站在阳光底下洋洋自得的魔鬼”。这样的关心和探望或许也易被理解成某种意义上的疏离,双方难以产生共情。对于尚存希望者而言,安慰的话语无疑将其划定为与常人不同的异类;对于已然绝望者而言,这无疑是拥有一切的幸运儿居高临下的施舍。或许正是因此,莲子拉回挚友时也抛弃了语言可能造成的不便和误解,选用最为原始而不加修饰的感情的倾吐才使犹疑中的对方改变了原先的决定。除此之外,作者也通过这篇文章对于生命和希望等主题的探讨传达了“坦然面对残缺”与“失去的事物反倒更显美好,由于美好事物终会逝去才更应珍视”等观点和见解,主题很有深度。


    IP属地:英国20楼2018-08-24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