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中医吧 关注:1,134贴子:14,530
  • 1回复贴,共1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
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
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
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
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
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
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规律饮食 早起早睡 适当运动
大家要好好爱自己 脾胃是养生的关键
脾气足知五味,少食少病
现代人饮食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了消化而没有解决气化,没有气化的东西充满了十一脏腑,充满了肌肤之间!
当七窍不通时,营养物质就不能够有效地代谢,疾病也就来了。
少食,还有另外一个积极的作用,就是给胃留下充分的蠕动空间。
胃为脾阳,脾为胃阴,脾胃相表里。
当吃得少的时候,胃蠕动的空间比较大。
脾胃主肉,当胃进行蠕动的时候,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所有的肉都在动!
甚至在大脑里面的肉都在动,这种动是看不见的!
在动的过程当中,体内、血内这些粘稠物质会脱落,从二便走掉,就有效地解决了血粘、血稠。
随着血粘、血稠的下降,大脑就会清晰,十二经脉的气血就会在大脑中进行有序地交换。
如果人吃得很饱,就会周身酸痛,大脑昏昏沉沉的,这就是胃不动。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肉气不动,就不能够完成新陈代谢,浊物就会变成酸性物质,腐蚀整个身躯,人就感觉到浑身酸懒;
头中的粘稠物质不能够疏泄,就会头胀。
当胃不能正常蠕动的时候,食物就不能够按照正常的秩序被消化和气化,就会产生腐败之气。
腐气上行,就会熏灼人的肌肉乃至血,人的面色就会青,皮肤就会粗糙。
当浊气上行,血就会粘,肉就会硬,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血栓、中风、血溢、肿瘤、脏器坏死等。
所以,我们要坚持减少饭量,吃饭吃到兴奋之时嘎然停止。
吃饭有这么几个阶段,比如能吃两碗饭,吃到一碗的时候兴趣就来了,想再吃它一碗,就这个时候停。
这时所有的细胞都动员起来了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把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地就变成了能量。
半个小时以后人不但不饿,反而感觉到挺饱,很舒服,因为食物已经不但完成了消化!
而且完成了气化,作为一种能量通达到人体的四肢百骇。
如果吃了一碗还能吃两碗,当第三碗吃进去的时候,人就找不到感觉了。
为什么呢?
胃已经撑满了,不动了,不动食物就变成了酸性物质,人就想躺一会
!
躺也躺不住,躺也酸,又爬起来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头懵、浑身胀,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
所以,《黄帝内经》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吃得少补气。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8-21 16:20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23 1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