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什么叫郡国五铢。西汉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废三铢钱和半两钱,昭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所以这种五铢称为郡国五铢,或者也叫元狩五铢。
到武帝元鼎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3年,改铸上林三官,郡国五铢基本上全面废止。
根据出土的钱范显示,郡国五铢理应分为中央,内史郡国和地方郡国三大类,地方郡国五铢应当是以中央颁制的五铢钱范为标准进行大量铸行的。也就是郡国五铢不一定都是地方郡国在铸,中央也在铸。郡国五铢钱范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出土,而且钱型繁多,记号也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郡国五铢无论在形制,文字上有很多变化,有的非常精美,有的则比较粗劣。这里我重点说一下郡国五铢的辨识方法。大致可以从形制,文字,记号,等几个方面综合去辨别。
形制上说,郡国五铢的背模是最有特色的一点,和后面铸行的上林三官有很大不同。以武帝三官为例,武帝三官的背模大多较为平浅,边郭经过非常精心的打磨,精美程度非一般的郡国五铢可比,而郡国五铢背模则较为肥厚,特别是内郭,多见四角成圆弧形,而三官钱多数则多为正方形,西汉晚期的背模虽然也有一些背模较为肥厚,但仍然有一定差异。

到武帝元鼎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3年,改铸上林三官,郡国五铢基本上全面废止。
根据出土的钱范显示,郡国五铢理应分为中央,内史郡国和地方郡国三大类,地方郡国五铢应当是以中央颁制的五铢钱范为标准进行大量铸行的。也就是郡国五铢不一定都是地方郡国在铸,中央也在铸。郡国五铢钱范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出土,而且钱型繁多,记号也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郡国五铢无论在形制,文字上有很多变化,有的非常精美,有的则比较粗劣。这里我重点说一下郡国五铢的辨识方法。大致可以从形制,文字,记号,等几个方面综合去辨别。
形制上说,郡国五铢的背模是最有特色的一点,和后面铸行的上林三官有很大不同。以武帝三官为例,武帝三官的背模大多较为平浅,边郭经过非常精心的打磨,精美程度非一般的郡国五铢可比,而郡国五铢背模则较为肥厚,特别是内郭,多见四角成圆弧形,而三官钱多数则多为正方形,西汉晚期的背模虽然也有一些背模较为肥厚,但仍然有一定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