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醉酒后被一只大黄狗狂吠,用刀砍空后跌入溪中,狼狈不堪。此段描写被不少人认为是武松英雄一世的污点,更有人称是施公塑造英雄的败笔。那么为何作者要详写这一段呢?
第一,这个时间点本就是武松的人生最低谷。曾经的武都头,一路杀了潘、西门,血洗都监府后成为通缉要犯,不得不化装成头陀,隐藏度日。出人投地、封妻荫子的抱负顿时化为乌有,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令人无奈无助,空负一身好本领,空有理想抱负,却无能为力。显然这不是武松想要的人生。偏偏这个时候,在酒店遭到两样对待,好酒肉的武松拿银子都买不到称心的酒肉,而店家对孔亮却如此殷勤,这又是一种反差,本就心生郁闷的武松,正好找了个出气筒。英雄最怕被人无端看扁,打过虎、扬过名、杀过奸;有外表、有本领、有银两,却不被人待见,遭受冷落,换作我们,一样地不舒服,不高兴。所以此后的喝酒吃肉,本就是一种郁闷无奈后的发泄,一醉解千愁,一饱解万忧。不用工具,“双手扯来任意吃”,吃相如此狼狈,要知道,武松是懂理数的人,曾经被人崇敬的都头、打虎英雄,本不该有此吃相的,这不是英雄的吃相,武松所到之处应当是被尊为上宾,追随奉承的。而且这一路都有酒店,是一路吃来喝来的,却好似三年不食肉滋味了。如此反差,不能不服施公的笔力太霸道。细细品味后,会觉后世许多小说如同白开水。
第二,黄狗的出现是情理之中,而且是文眼。夜晚的乡村,没有狗吠是不正常的,更何况出现外乡生人。武松被狗狂吠,而且绕着溪水吠,却因酒醉奈何不得,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寓意英雄也有低潮时,这是人生常情,在乱世中,有许多名贵达人都曾有过不愿提及的尴尬史和黑历史;我们平常生活中,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不也经常互相搞笑揭短吗?所以,被黄狗欺负,无关英雄不英雄,有落才有起,为后文的起埋下对照伏笔。而且黄狗是文眼,“众人看见狗吠”,孔家兄弟最后就是遁着狗叫声,依据狗吠方向找到落水武松的。少了此黄狗,在晚上如何能轻易找到落水人?当然俗套小说不管这一套,不管是否合理地找到,删除黄狗这一段,照样找到行者,而且还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路遇后再打一场又何仿,仿佛如此设计才更显英雄本色。
第三,高大全的英雄其实很不真实。许多读者沉醉于武侠小说中的高大全英雄形象,看淡功名利禄,一生只为解救天下苍生,化解一切冤仇,心胸博大,对坏人都能仁慈,智商情商武商都高到极点,永远酒不醉,永远抓不住,成为读者崇拜的对象。我只能说,所以这些小说永远成不了名著。
第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狗着实令武松的人生跌到了谷底,打虎英雄被犬欺,人生低潮到极至,转折就来了。而且武松被绑时,没有了往日那种壮志未酬的叹息,也没了一旦挣脱必打杀报复的心态,显得很平静,可谓心灰意冷。四处通缉、假装行者、隐姓埋名,哪还有什么壮志?后被宋江认出,松绑解放,又复尊为上宾,孔太公设宴招待,“孔亮捱着疼痛,也来管待”,街坊亲戚和门人都来谒拜,与之前酒店的冷落和狼狈形成鲜明对比,英名尚在,荣华依旧,又是一反差。从而壮志复生,引出“招安”愿望。
《水浒传》越细读越惧,笔力太可怕了。只论醉打孔亮被犬欺而遇宋江这一节,一波三折,真实合理;对照伏笔,环环紧扣,尤其武松和孔亮、黄狗的对手戏描写得如画般生动形象。
无论《水浒传》被定性为侠义小说还是历史演义小说,其文学价值后世都很难超越。
第一,这个时间点本就是武松的人生最低谷。曾经的武都头,一路杀了潘、西门,血洗都监府后成为通缉要犯,不得不化装成头陀,隐藏度日。出人投地、封妻荫子的抱负顿时化为乌有,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令人无奈无助,空负一身好本领,空有理想抱负,却无能为力。显然这不是武松想要的人生。偏偏这个时候,在酒店遭到两样对待,好酒肉的武松拿银子都买不到称心的酒肉,而店家对孔亮却如此殷勤,这又是一种反差,本就心生郁闷的武松,正好找了个出气筒。英雄最怕被人无端看扁,打过虎、扬过名、杀过奸;有外表、有本领、有银两,却不被人待见,遭受冷落,换作我们,一样地不舒服,不高兴。所以此后的喝酒吃肉,本就是一种郁闷无奈后的发泄,一醉解千愁,一饱解万忧。不用工具,“双手扯来任意吃”,吃相如此狼狈,要知道,武松是懂理数的人,曾经被人崇敬的都头、打虎英雄,本不该有此吃相的,这不是英雄的吃相,武松所到之处应当是被尊为上宾,追随奉承的。而且这一路都有酒店,是一路吃来喝来的,却好似三年不食肉滋味了。如此反差,不能不服施公的笔力太霸道。细细品味后,会觉后世许多小说如同白开水。
第二,黄狗的出现是情理之中,而且是文眼。夜晚的乡村,没有狗吠是不正常的,更何况出现外乡生人。武松被狗狂吠,而且绕着溪水吠,却因酒醉奈何不得,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寓意英雄也有低潮时,这是人生常情,在乱世中,有许多名贵达人都曾有过不愿提及的尴尬史和黑历史;我们平常生活中,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不也经常互相搞笑揭短吗?所以,被黄狗欺负,无关英雄不英雄,有落才有起,为后文的起埋下对照伏笔。而且黄狗是文眼,“众人看见狗吠”,孔家兄弟最后就是遁着狗叫声,依据狗吠方向找到落水武松的。少了此黄狗,在晚上如何能轻易找到落水人?当然俗套小说不管这一套,不管是否合理地找到,删除黄狗这一段,照样找到行者,而且还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路遇后再打一场又何仿,仿佛如此设计才更显英雄本色。
第三,高大全的英雄其实很不真实。许多读者沉醉于武侠小说中的高大全英雄形象,看淡功名利禄,一生只为解救天下苍生,化解一切冤仇,心胸博大,对坏人都能仁慈,智商情商武商都高到极点,永远酒不醉,永远抓不住,成为读者崇拜的对象。我只能说,所以这些小说永远成不了名著。
第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狗着实令武松的人生跌到了谷底,打虎英雄被犬欺,人生低潮到极至,转折就来了。而且武松被绑时,没有了往日那种壮志未酬的叹息,也没了一旦挣脱必打杀报复的心态,显得很平静,可谓心灰意冷。四处通缉、假装行者、隐姓埋名,哪还有什么壮志?后被宋江认出,松绑解放,又复尊为上宾,孔太公设宴招待,“孔亮捱着疼痛,也来管待”,街坊亲戚和门人都来谒拜,与之前酒店的冷落和狼狈形成鲜明对比,英名尚在,荣华依旧,又是一反差。从而壮志复生,引出“招安”愿望。
《水浒传》越细读越惧,笔力太可怕了。只论醉打孔亮被犬欺而遇宋江这一节,一波三折,真实合理;对照伏笔,环环紧扣,尤其武松和孔亮、黄狗的对手戏描写得如画般生动形象。
无论《水浒传》被定性为侠义小说还是历史演义小说,其文学价值后世都很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