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客朋友:看到了吧?我说小屁孩的语文很差就是很差!
1. ““奴”是“建奴”的意思,不是指“奴仆””。虽然我带兵是在西北,不在东三省,不知道“建奴”的“建”字的含义,但也无非是明朝皇帝对后金部落的册封称号里有个“建”字;或者后金部落所在地的地名有个“建”字,因此把后金部落里的所有的人都贬称为“建奴”。
2. 如果我上述的理解是可行的,那么“努尔哈赤军中不止有旗丁,还有一部分汉军、奴兵等。”中的“奴兵”就要排除在“旗丁”之外了,否则不就变成了“皇军出动了不止一个联队,还有一部分汉伪军、联队里的步兵”了吗?
透史现真:不错,建奴应该泛指后金整个部落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包括什么有甲旗丁和无甲旗丁。那么你认为的奴兵的定义是什么呢?
看客朋友:很简单啊,小屁孩的“努尔哈赤军中不止有旗丁,还有一部分汉军、奴兵等。”“旗丁”应该指后金族的兵丁,奴兵就应该是把后金族士兵和汉军排除在外的其它民族的军队,也就是其它的仆从军或者叫伪军。能够成为努尔哈赤伪军的军队可以有三支:汉军、蒙古族军队、朝鲜族军队。
透史现真:没错。就是我前面文章里说的“干那些脏活、累活、苦活、死活,当炮灰”用的伪军。
看客朋友:“奴”是“建奴”的意思,“奴兵”指建奴的兵丁本身并没有错,可既然这样指了,那旗丁就是奴兵,在语文上“努尔哈赤军中不止有旗丁,还有一部分汉军、奴兵等。”就是错的了。
透史现真:小屁孩的语文是很差,所以他只好不停地修改定义,不停地冒出新概念来弥补前面的漏洞。说不定哪天他还会说奴兵指建奴的兵,努尔哈赤的兵是翻越乌拉尔山或游过白令海峡而来的呢!
看客朋友:语文差,逻辑更糟!你看:“明代火炮远不如现代精确,射程误差比较大。努尔哈赤为激励士气尽可能靠近战场,他以为自己的位置是安全的,实际上低估了。。。”其中逻辑之混乱到了让我瞠目结舌的地步,我怀疑叫他小屁孩是高看了他。
1. 后金进攻了2天,大炮的有效射程和最远距离早知道了。努尔哈赤即使要靠近战场,起码会在最远距离之外,还得乘以一个安全系数,他最多看到一个铁球滚过来,而不可能是一个铁球砸过来或弹跳过来。
2. “努尔哈赤为激励士气尽可能靠近战场”?那努尔哈赤激励士气的目的何在呢?无非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攻下宁远城了。可是前两天不是已经“伤亡惨重”到“后金不能承受强攻坚城的重大伤亡”的地步了吗?难道第三天再次进攻就没有伤亡,已经死去的人都能活过来?
透史现真:有意思啊,努尔哈赤承受不了攻城的巨大伤亡,而跑到前线激励士气以求继续攻城以便得到更多的伤亡!或者后金撤退也要大汗亲临第一线激励士气,怕部队哗变吧?
看客朋友:哗变?你脑子锈了?努尔哈赤威望崇高、令行禁止,玄_同不是留了30万石粮食吗,谁会哗变?所以,努尔哈赤。。。咦,不对,努尔哈赤负伤和我大尾巴狼没关系啊。
透史现真:你自作多情,与我无关。我这就把大尾巴狼回复小屁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