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到湖州的船要开了,却还不见父亲。
展翼虽然一副倔强的表情,但是眼睛不断看着远处,期望着那个红色的身影。父亲说过要亲自送他。
为了要到湖州上学,他已和父亲冷战多日。
他想在国子监入学,可是父亲偏偏不允,执意让他远赴湖州,去胡瑗先生在湖州主持的府学入学。为了这,他和父亲闹起了性子。
“我不去!”和父亲齐肩高的少年,头一回发起了脾气:“为什么别人家父亲做官,儿子都能到国子监入学?您偏要把我送到湖州?”
“胡瑗先生主持的湖州府学天下闻名,今上都诏令州县官学赴湖州取经,有这样一位好先生,你必能成才。”
“难道在国子监我就学不到东西?”
“与官宦子弟在一起,父亲唯恐你学到纨绔奢靡之风。胡先生是大儒,湖州府学以平民优秀子弟为多,和他们在一起,你方能知民间疾苦,世情通达,学问渐进。”
“反正我就是不离开东京!”
他也知道父亲为自己好,可是自己一走,谁来照顾这个家?母亲体弱,弟妹又是小,父亲忙起来没日没夜在外面办案,家里的一切都靠母亲撑着。他打小就见惯母亲的辛苦,现在觉得自己已长成,学业之余也能帮着母亲,谁知父亲竟会命令他远赴湖州?
他知道父亲的决定不会改变。许是长子的关系,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无论学问做人,都严以督促,容不得半点懈怠。他觉得父亲的慈爱,都给了妹妹,却把冷峻和严厉,都给了自己。幸好有母亲的温柔似水,能让他时时释放。
少年的心事,原可告知,但是十三四岁的他浑身长刺,也不愿多解释,摔门而去。
“翼儿,翼儿……!”沈晗急忙要追出去,却把展昭一把拉住:“让他走!不争气!我十四岁已经行走江湖,他却连湖州都不愿去!”
“翼儿不是这样没见识的孩子。”沈晗委婉的解释:“他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说出来。大哥,孩子大了,我们也得耐心一点。”
待展昭喝下半盏菊花清茶,火气渐消,她方缓缓道:“大哥,我知道你的想法。这么多年,你办了这么多案子,一定也得罪了不少做官为宦的。他们奈何你不得,可是能在孩子这儿下手,不说别的,就是用声色犬马来拉拢孩子,孩子或许能挡一阵,但是时间一长,毕竟是孩子,能不被吸引吗?所以,你不愿翼儿在国子监上学。”
他微微叹口气,轻轻拍拍妻子的手,唯有妻子知晓他一生刚强,但亦有凡人软肋。
沈晗又道:“可是翼儿也才十三岁,再怎么说,也是孩子,心里总想着爹娘的。你今天和他说,让他忽然去陌生的地方,他怎么不会有自己的想法?”
他停顿片刻,道:“到时候,我送他。”
二
时间已到,船已解缆,展翼愤愤回到船舱,沈晗犹在船头张望,他赶着要把娘拉回来。
沈晗小心翼翼的对儿子解释:“开封府一定是突发要案,你爹分不开身。”
“他永远是案子比儿子重要!”
“翼儿,你这么说,会伤了爹的心。你爹那么忙,还抽空去湖州拜访了胡先生,府学的情况他事无巨细的都了解。你说说看,在爹的心里,你重不重要?”沈晗温温柔柔的说。
展翼不语,仰头看天边白鹭飞起,过了一会儿,道:“娘,有时候我好羡慕云瑞,他自由自在的在陷空岛长大,白五叔从没要求他做什么,他就能做他自己。”
“爹也没要求过你啊。爹供职开封府,威名赫赫,可是他要求你承他的衣钵了吗?他不过是要求你读书明理,练武强身,将来能够成为栋梁之才,他对于你,也不过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常的期望。”沈晗又打趣道:“再说,云瑞有陷空岛,爹娘可没本事给你找片岛来。”
他也笑了,母亲的温柔、宽容、风趣是他们家最好的调和剂,有母亲在,处处都如春风,父亲的百尺钢也会化作绕指柔,他不禁搂住了母亲的胳膊,依依靠着母亲。
船渐行渐远,忽然见一抹红衣策马而来,天地浩远,茫茫碧水间,那抹红衣越加醒目。
“是爹!”他惊喜的跳起来,拼命向爹挥舞着胳膊。
父亲于骏马之上,温润微笑着,向他们母子挥舞着手臂。风过处,衣衫飘飘,丰神如玉。
母亲也惊喜的挥着手,直到水天一色,终于看不见那抹红色。
他心里又热又酸,明白父亲定是凝立到望不见他们。秋阳正暖,大河茫茫,他眼眶一热,又赶紧抬头望天,将眼泪硬生生收回。
展翼的神情,沈晗看在眼里,恬淡一笑:“你们父子俩啊,都是一样的倔性子。”
三
在湖州半年,他过得很是充实,胡先生不仅是经学大家,而且注重实干,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无论做学问和为人处世,展翼都很有长进。他资质优异,天性醇厚,胡先生也十分欣赏喜爱,对他寄予厚望。
只是想家,母亲已和心莲嬢嬢来了两次,每次来都硬说他瘦了,带了一大堆点心,连同宿舍的同学都照顾到了。他心痛母亲舟车劳顿,再三请母亲不必再来。
母亲笑了:“孩子在这里,为娘的怎能不牵挂?我在家总想着,翼儿怎么样?吃得饱吗?睡得香吗?穿得暖吗?”
“娘是妇人之见。”他故作老成。
“和你爹说我的一样。”母亲笑了。
“爹——怎么样?还是那么忙吗?”
“他停得下来吗?入冬的时候旧伤复发,在家也不肯休息,往衢州查案去了。”母亲叹口气,为他折着衣服:“你爹嘴上不说,心里也想你,每次我回去,都问得很详细。”
“可是他信里只嘱咐我好生学习。”
“你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都藏在心里。”母亲又怕他被子薄,换了厚棉被还不放心,还反复的用手拍着,想让棉花蓬松一点。
没想到,湖州下雪那一天,父亲来了。
胡先生亲自陪着父亲过来,父亲依旧是一身素蓝,谦和的向胡先生问着他的情况,同学都不知父亲的身份,但陆续从父亲身边经过时,均礼貌问好。
“展大人,父子难得相聚,老夫就不打扰了。”
他方知道,父亲是来湖州查案,抽出两个时辰来看看他。
父亲简单的问了一下他的学业,又到了他的舍室,很仔细的看了,连棉被都摸了摸。
“下雪了,自己记得添衣。如今不必在父母跟前,事事都要自己学着照顾自己。”
“是。”他恭敬的回答,在父亲面前,他总有些拘束。
展昭疼爱的望着儿子,此时舍内静悄悄,唯有父子二人,映着雪光,展翼清晰的看到了父亲鬓边的微霜,这些年风雨兼程、夙夜辛劳,父亲终究是累了。
他心里升起一股愧疚:“爹,娘说你前些日子旧伤复发,要紧吗?”
展昭温煦笑道:“微恙而已,你娘瞎操心。”
临走的时候,父亲带他去附近的饭馆吃饭,点了一桌的菜,自己很少吃,要了一壶花雕,微笑着看儿子吃。
天井里传来梅花的香,展昭安然喝着酒,英挺的五官因为暖意,淡却了几分坚硬的轮廓,澄澈双目中闪动着温厚光芒,此刻他,不过是尘世间一位疼爱孩子的平常父亲。
“爹,少喝些酒,多吃菜。”
家里的这些孩子,早就在沈晗的耳濡目染下,养成一样的习惯,只要他一端起酒盏,就齐声说不。
展昭调皮的笑了:“你娘不在。”
父子俩都笑了,仿佛拥有了什么秘密,久违的亲密又回到父子中间。展昭抿了一口酒,看着窗外白雪密密的下,忽然道:“湖州,也是江南吧。”
展翼蓦地想起,父亲,是从江南走出的男子。他在汴梁已成了传奇,人人谈起父亲,就是声名赫赫,铁骨铮铮,多少宵小奸邪闻风丧胆,他的江南,如同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罕有人说起。
花雕微暖,梅花淡香,这一刻父亲眉眼温润,唇衔微笑如同陌上少年。展翼忽的心中空明,此时,他懂了父亲。
黄昏时,父亲送他回府学,他不敢问父亲办的什么案子,只能叮嘱道:“爹爹保重。”
展昭蔼然一笑,转身离去,执一把素伞行于天地间,雪落无声,遮盖了青底厚靴踏出的脚印。
展翼立于雪中,看着父亲清瘦刚劲的背影渐渐隐去,明白这两个时辰是父亲于百忙中抽取的,而接下来,他又要连夜赶路,赶往开封。
他很小时母亲就说过,开封府鸣冤鼓响,父亲就不能停。
那一抹素蓝终于消失于视线,萧萧风起,静巷无声,少年依旧站着,不觉雪意凛然。
到湖州的船要开了,却还不见父亲。
展翼虽然一副倔强的表情,但是眼睛不断看着远处,期望着那个红色的身影。父亲说过要亲自送他。
为了要到湖州上学,他已和父亲冷战多日。
他想在国子监入学,可是父亲偏偏不允,执意让他远赴湖州,去胡瑗先生在湖州主持的府学入学。为了这,他和父亲闹起了性子。
“我不去!”和父亲齐肩高的少年,头一回发起了脾气:“为什么别人家父亲做官,儿子都能到国子监入学?您偏要把我送到湖州?”
“胡瑗先生主持的湖州府学天下闻名,今上都诏令州县官学赴湖州取经,有这样一位好先生,你必能成才。”
“难道在国子监我就学不到东西?”
“与官宦子弟在一起,父亲唯恐你学到纨绔奢靡之风。胡先生是大儒,湖州府学以平民优秀子弟为多,和他们在一起,你方能知民间疾苦,世情通达,学问渐进。”
“反正我就是不离开东京!”
他也知道父亲为自己好,可是自己一走,谁来照顾这个家?母亲体弱,弟妹又是小,父亲忙起来没日没夜在外面办案,家里的一切都靠母亲撑着。他打小就见惯母亲的辛苦,现在觉得自己已长成,学业之余也能帮着母亲,谁知父亲竟会命令他远赴湖州?
他知道父亲的决定不会改变。许是长子的关系,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无论学问做人,都严以督促,容不得半点懈怠。他觉得父亲的慈爱,都给了妹妹,却把冷峻和严厉,都给了自己。幸好有母亲的温柔似水,能让他时时释放。
少年的心事,原可告知,但是十三四岁的他浑身长刺,也不愿多解释,摔门而去。
“翼儿,翼儿……!”沈晗急忙要追出去,却把展昭一把拉住:“让他走!不争气!我十四岁已经行走江湖,他却连湖州都不愿去!”
“翼儿不是这样没见识的孩子。”沈晗委婉的解释:“他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说出来。大哥,孩子大了,我们也得耐心一点。”
待展昭喝下半盏菊花清茶,火气渐消,她方缓缓道:“大哥,我知道你的想法。这么多年,你办了这么多案子,一定也得罪了不少做官为宦的。他们奈何你不得,可是能在孩子这儿下手,不说别的,就是用声色犬马来拉拢孩子,孩子或许能挡一阵,但是时间一长,毕竟是孩子,能不被吸引吗?所以,你不愿翼儿在国子监上学。”
他微微叹口气,轻轻拍拍妻子的手,唯有妻子知晓他一生刚强,但亦有凡人软肋。
沈晗又道:“可是翼儿也才十三岁,再怎么说,也是孩子,心里总想着爹娘的。你今天和他说,让他忽然去陌生的地方,他怎么不会有自己的想法?”
他停顿片刻,道:“到时候,我送他。”
二
时间已到,船已解缆,展翼愤愤回到船舱,沈晗犹在船头张望,他赶着要把娘拉回来。
沈晗小心翼翼的对儿子解释:“开封府一定是突发要案,你爹分不开身。”
“他永远是案子比儿子重要!”
“翼儿,你这么说,会伤了爹的心。你爹那么忙,还抽空去湖州拜访了胡先生,府学的情况他事无巨细的都了解。你说说看,在爹的心里,你重不重要?”沈晗温温柔柔的说。
展翼不语,仰头看天边白鹭飞起,过了一会儿,道:“娘,有时候我好羡慕云瑞,他自由自在的在陷空岛长大,白五叔从没要求他做什么,他就能做他自己。”
“爹也没要求过你啊。爹供职开封府,威名赫赫,可是他要求你承他的衣钵了吗?他不过是要求你读书明理,练武强身,将来能够成为栋梁之才,他对于你,也不过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平常的期望。”沈晗又打趣道:“再说,云瑞有陷空岛,爹娘可没本事给你找片岛来。”
他也笑了,母亲的温柔、宽容、风趣是他们家最好的调和剂,有母亲在,处处都如春风,父亲的百尺钢也会化作绕指柔,他不禁搂住了母亲的胳膊,依依靠着母亲。
船渐行渐远,忽然见一抹红衣策马而来,天地浩远,茫茫碧水间,那抹红衣越加醒目。
“是爹!”他惊喜的跳起来,拼命向爹挥舞着胳膊。
父亲于骏马之上,温润微笑着,向他们母子挥舞着手臂。风过处,衣衫飘飘,丰神如玉。
母亲也惊喜的挥着手,直到水天一色,终于看不见那抹红色。
他心里又热又酸,明白父亲定是凝立到望不见他们。秋阳正暖,大河茫茫,他眼眶一热,又赶紧抬头望天,将眼泪硬生生收回。
展翼的神情,沈晗看在眼里,恬淡一笑:“你们父子俩啊,都是一样的倔性子。”
三
在湖州半年,他过得很是充实,胡先生不仅是经学大家,而且注重实干,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无论做学问和为人处世,展翼都很有长进。他资质优异,天性醇厚,胡先生也十分欣赏喜爱,对他寄予厚望。
只是想家,母亲已和心莲嬢嬢来了两次,每次来都硬说他瘦了,带了一大堆点心,连同宿舍的同学都照顾到了。他心痛母亲舟车劳顿,再三请母亲不必再来。
母亲笑了:“孩子在这里,为娘的怎能不牵挂?我在家总想着,翼儿怎么样?吃得饱吗?睡得香吗?穿得暖吗?”
“娘是妇人之见。”他故作老成。
“和你爹说我的一样。”母亲笑了。
“爹——怎么样?还是那么忙吗?”
“他停得下来吗?入冬的时候旧伤复发,在家也不肯休息,往衢州查案去了。”母亲叹口气,为他折着衣服:“你爹嘴上不说,心里也想你,每次我回去,都问得很详细。”
“可是他信里只嘱咐我好生学习。”
“你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都藏在心里。”母亲又怕他被子薄,换了厚棉被还不放心,还反复的用手拍着,想让棉花蓬松一点。
没想到,湖州下雪那一天,父亲来了。
胡先生亲自陪着父亲过来,父亲依旧是一身素蓝,谦和的向胡先生问着他的情况,同学都不知父亲的身份,但陆续从父亲身边经过时,均礼貌问好。
“展大人,父子难得相聚,老夫就不打扰了。”
他方知道,父亲是来湖州查案,抽出两个时辰来看看他。
父亲简单的问了一下他的学业,又到了他的舍室,很仔细的看了,连棉被都摸了摸。
“下雪了,自己记得添衣。如今不必在父母跟前,事事都要自己学着照顾自己。”
“是。”他恭敬的回答,在父亲面前,他总有些拘束。
展昭疼爱的望着儿子,此时舍内静悄悄,唯有父子二人,映着雪光,展翼清晰的看到了父亲鬓边的微霜,这些年风雨兼程、夙夜辛劳,父亲终究是累了。
他心里升起一股愧疚:“爹,娘说你前些日子旧伤复发,要紧吗?”
展昭温煦笑道:“微恙而已,你娘瞎操心。”
临走的时候,父亲带他去附近的饭馆吃饭,点了一桌的菜,自己很少吃,要了一壶花雕,微笑着看儿子吃。
天井里传来梅花的香,展昭安然喝着酒,英挺的五官因为暖意,淡却了几分坚硬的轮廓,澄澈双目中闪动着温厚光芒,此刻他,不过是尘世间一位疼爱孩子的平常父亲。
“爹,少喝些酒,多吃菜。”
家里的这些孩子,早就在沈晗的耳濡目染下,养成一样的习惯,只要他一端起酒盏,就齐声说不。
展昭调皮的笑了:“你娘不在。”
父子俩都笑了,仿佛拥有了什么秘密,久违的亲密又回到父子中间。展昭抿了一口酒,看着窗外白雪密密的下,忽然道:“湖州,也是江南吧。”
展翼蓦地想起,父亲,是从江南走出的男子。他在汴梁已成了传奇,人人谈起父亲,就是声名赫赫,铁骨铮铮,多少宵小奸邪闻风丧胆,他的江南,如同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罕有人说起。
花雕微暖,梅花淡香,这一刻父亲眉眼温润,唇衔微笑如同陌上少年。展翼忽的心中空明,此时,他懂了父亲。
黄昏时,父亲送他回府学,他不敢问父亲办的什么案子,只能叮嘱道:“爹爹保重。”
展昭蔼然一笑,转身离去,执一把素伞行于天地间,雪落无声,遮盖了青底厚靴踏出的脚印。
展翼立于雪中,看着父亲清瘦刚劲的背影渐渐隐去,明白这两个时辰是父亲于百忙中抽取的,而接下来,他又要连夜赶路,赶往开封。
他很小时母亲就说过,开封府鸣冤鼓响,父亲就不能停。
那一抹素蓝终于消失于视线,萧萧风起,静巷无声,少年依旧站着,不觉雪意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