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艾灸吧 关注:8贴子:12
  • 6回复贴,共1

分享: 艾灸那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享贴子

艾灸那些事!!

来自:tieba.baidu.com/p/5927003536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0-29 21:36回复
    取穴配穴这里呢,从根源来讲,是要对经络学有一些基本的认识才行的。大致要把十四经的位置记清楚,然后再根据每条经络去背穴位歌诀。穴位歌诀网上很容易搜到,没事就看看,多读多背。
    然后呢,我们要去背气血流注歌诀。这个很简单,只有四句;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戍,亥焦子胆丑肝通。
    最后,就是去背四总穴,八会穴这些了。
    当我们把需要记住的东西都记下来,才可以逐渐去理解它。因为中医是一个系统科学,牵扯面很大。你如果脑子里没有装那么多的东西,单就一个概念去讲,你的理解永远都是肤浅的。
    比如我们要讲到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一个很大的穴位。“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肧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初看一眼,哇!足三里好牛掰,能治那么多问题。但是,怎么样才能让这个穴位在你手上发挥这么多的功能呢?足三里为什么会有这些功能?它的每一个功能是怎样来的?如果,遇到一个残疾人士,没有双腿,我们遇到需要使用足三里这样的穴位时,应该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要去理解它,就要知道很多的概念性知识。比如说我们知道了阳经的五腧穴;井、荥、输、经、合。依次的属性为;金、水、木、火、土。足三里位于阳明胃经第五大穴,本位是合穴,那么它的五行属性就是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那么它就可以治疗胃的所有问题。因为阳明经的多气多血这个经络属性,我们也可以理解它为什么可以强壮身体。阳明胃经与脾经的大循环之外,尚有小循环存在,这个小循环,主要的力量是向下的。(一般的经络典籍都讲的是,阳明胃经所有的气血都是向下。)那么,这个穴位就还具有引火下行的作用。(这也是我经常艾灸配穴时,如果有较多的腰以上穴位出现,必加足三里的原因所在。)引火下行,才不会上虚火。那么我们顺便也就理解了它为什么还有治疗眼睛问题的作用;眼睛为至阴之官,是最见不得虚火的。为什么我们无论怎么灸足三里,都不会上虚火呢?它是合穴啊,“井为出,合为入。”入到哪里去呢?脾胃互为表里,脾为阴土,胃为阳土。当然是入脾了。五脏属阴,六腑为阳。而且脾为太阴湿土,多血少气,属于***较厉害那种。怎么会轻易上火呢?我们用针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足三里。如果治疗上焦的问题,下针方向向上。治疗中焦问题的时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10-30 13:17
    回复
      2025-07-29 10:17: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上面我们用了中府云门,下面我们就要用到太渊经渠鱼际……
      当我们把近取穴和远取穴都定好了,再定特效穴和奇穴。(有关特效穴和奇穴,以后会慢慢讲到)比如天宗,根据虚实来决定是用灸还是刺血拔罐。比如上巨虚,比如痞根,等等,我们有很多特效穴可以用。
      当把所有的穴位定下来,这时候就可以选择用灸还是用针。其实呢,完全掌握了这两种方法,都是一样的。针也可以强补,灸也可以强泻。我们就按照一般的理解来讲,针,泻的多一点。灸,补的多一点。选好了方法,然后才是手法。针灸都有补泻方法的,这个我们以后都会讲到。
      一般来讲,我们用灸不灸脸部,不灸关节,包括关节内侧。不灸五官和前后阴。这是因为这些地方,要么皮肤娇嫩,容易留下疤痕。要么多汗,一旦出现灸吧很容易感染。要么,皮下就是浅层动脉或者静脉,很容易灼伤血脉。
      但是呢,很多禁忌通过我们改良灸具和灸法,都得到了解决。比如灸五官,我前面帮一位朋友弄核桃壳眼镜架的灸法。耳朵呢,我曾经很多次教大家自制吹灸器。前后阴,现在大家都知道在马桶里面横着放一块木板就可以搞定了。
      那古人不知道这些方法吗?不是的,古人为了追求疗效,用的大都是直接灸。所以才留下“三里常不干”这种医谚。但是我们现在通过改良,又可以治病,又不遭罪,为什么不呢?
      而且呢,直接灸还有一个问题不容易解决,那就是它的补泻问题。古人讲,单为阳数,所以我们补气升阳要用单数。也就是13579这些。那么滋阴或者泻气要用阴数,也就是246810这些。而且,微火为补,猛火为泻。能理解吧?如果觉得不好理解,可以向上翻,找到我前面发的楼层(我也是今晚才意识到需要编码,指示一下,让大家容易找到),有一层是用油灯的火焰和灯油举例子的。看看就能明白。
      那么,无论是定壮数,还是定火力,就都需要一点专业知识了。否则弄错了,岂不是越治越严重?
      所以呢,我们现在用到的温和灸,就都属于补了,只有直接灸,才有泻法。因为不是直接灸,补的力量很弱,我们又给它加上了姜片、蒜片、附片、药饼……很多的辅料来增强灸法的补阳效果。
      那么这些加了各种辅料的灸法,该如何运用?很简单,皮肤问题,我们用蒜片垫着灸。因为白色入肺,辛也入肺。肺主皮毛。所以我们用蒜片让艾和肺直接沟通,再通过肺去治疗皮肤问题。那么,除了皮肤呢?咳嗽啊,痰多啊,喘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1-04 22:14
      回复
        学中医是属于能够立竿见影的,学多少,就用多少,受益就有多少。所以呢,接下来我将着重跟大家聊艾灸。
        如果要说艾灸会产生副作用,就不能不说到艾灸治病的原理。人体气血阴阳说起来很复杂,但是黄元御很早就用归纳法做了总结;“分则五行,合则阴阳。分则阴阳,合则一气。”也就是说,人体追根究底是由“气”构成的。“气”是处于阴阳合和状态的一种精微物质,是生命的本源,在不同的条件下,它既可以化成阴,也可以化作阳。
        呵呵 有点晕了吧?其实很简单,比如我们古时候用的油灯,我们都知道其实燃烧的,是灯油蒸发以后形成的可燃性气体,那么这个气体,继续加热,就会被点燃,变成火焰。如果把这个可燃性气体给它降温呢,它冷却以后就会还原成灯油。
        人体正是因为有了气的存在,才能支持所有的生命行为。当然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所以气的构成也非常复杂。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中气、宗气、肺气、肾气、心气……以及风寒暑湿燥等等外邪病气。这样聊下去又会越来越复杂了,我们重点来讲营气和卫气。
        《内经》讲到;营行于经内,卫行于经外。这里讲到的经,是指人体那些很大的经络,例如十四经加上奇经八脉这种,以及身体内大的动脉静脉血管和主要的淋巴管。其外的子络孙络不在此列,所以说“行于经外”。
        营气行于经内,直接联通到五脏六腑,起到输送营养精华,温养脏器,以及转化、代谢、等等作用。
        卫气行于经外,主要负责抵御外邪,温养肌肤,毛发,开合腠里等等的作用。
        所以说,卫气和营气,本身它是一体的,只是气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如果用可燃性气体比喻的话,营气属于温度较低,属于有温度的液态。卫气温度较高,属于半气化状态。
        因为卫气的活泼属性,所以我们身体受到刺激的时候,最先有反应的是卫气。卫气流动以后,就会影响到营气,然后通过经络,再去影响脏腑。这就是针灸按摩刮痧……所有体外疗法的治疗机理。
        因为卫气和营气的自身属性,我们用阴阳来区分它们,卫气属阳,营气属阴。在针灸过程中,针下出现的红晕,那就是卫气的表现,我们称之为“气至”。偶尔拔针带出血,就可以视作营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1-13 16:26
        回复
          一旦配穴取穴有了问题,那么再怎么高品质的艾绒,再怎么严格的艾灸方法,都无济于事了,最后只能导致治疗偏差。很有可能越治越重!
          比如说,有个患者阴虚阳亢,那么治疗中我们就应该用一些滋阴的穴位,去帮助患者补充营气。但是呢,如果误用了升阳的穴位,那么只会越治越重。道理很简单,灯油不够了,不去添油,反而不停的拨灯芯,剩下不多的灯油岂不是更加难以为继?
          所以说,取穴配穴,是艾灸的灵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黄帝内经》尤其是《灵枢》篇的章节,那是全世界中医的最高理论依据。当然如果更有空闲,《难经》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看看的。
          等到理论基础差不多了,再去看《针灸大成》《填海录》之类的临床经典,就会觉得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上手。
          其实,中医教学里面,很多书籍是要求背诵的,尤其是四大经典。我们作为爱好者,懂得那些理论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去背诵。但是,有些原则性的东西,是必须要背的。
          比如我们要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要背诵子午流注歌诀,四总穴,八会穴,十二原穴等等。五腧穴随时可以翻书查找,但是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和补泻原则必须是要记得才行。
          如果肯下功夫,学上面讲的这些,也就是半年左右。也就是说,半年就可以入门了,不管是帮别人治疗,或者自己用于家庭保健,起码不会搞错方向,造成误诊,误治。
          我治不了多少人,中国这么大呢,十几亿啊。但是如果大家都能抽时间学一点,那该有多好,最好所有人都不用找医生。
          学一点辩证,学一点治疗,在身体出现症状的初期,我们就开始介入。那么,终生远离医院,就不是梦想。
          大家都来学一点老祖先留下的智慧吧,不要放着随手可得的一座宝库却要饿死。
          接下来,我要讲一些基本的取穴原则,和几种常用的灸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1-13 16:28
          回复
            (接128楼)
            取穴配穴这里呢,从根源来讲,是要对经络学有一些基本的认识才行的。大致要把十四经的位置记清楚,然后再根据每条经络去背穴位歌诀。穴位歌诀网上很容易搜到,
            然后呢,我们要去背气血流注歌诀。这个很简单,只有四句;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戍,亥焦子胆丑肝通。
            最后,就是去背四总穴,八会穴这些了。
            当我们把需要记住的东西都记下来,才可以逐渐去理解它。因为中医是一个系统科学,牵扯面很大。你如果脑子里没有装那么多的东西,单就一个概念去讲,你的理解永远都是肤浅的。
            比如我们要讲到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一个很大的穴位。“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肧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初看一眼,哇!足三里好牛掰,能治那么多问题。但是,怎么样才能让这个穴位在你手上发挥这么多的功能呢?足三里为什么会有这些功能?它的每一个功能是怎样来的?如果,遇到一个残疾人士,没有双腿,我们遇到需要使用足三里这样的穴位时,应该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要去理解它,就要知道很多的概念性知识。比如说我们知道了阳经的五腧穴;井、荥、输、经、合。依次的属性为;金、水、木、火、土。足三里位于阳明胃经第五大穴,本位是合穴,那么它的五行属性就是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那么它就可以治疗胃的所有问题。因为阳明经的多气多血这个经络属性,我们也可以理解它为什么可以强壮身体。阳明胃经与脾经的大循环之外,尚有小循环存在,这个小循环,主要的力量是向下的。(一般的经络典籍都讲的是,阳明胃经所有的气血都是向下。)那么,这个穴位就还具有引火下行的作用。(这也是我经常艾灸配穴时,如果有较多的腰以上穴位出现,必加足三里的原因所在。)引火下行,才不会上虚火。那么我们顺便也就理解了它为什么还有治疗眼睛问题的作用;眼睛为至阴之官,是最见不得虚火的。为什么我们无论怎么灸足三里,都不会上虚火呢?它是合穴啊,“井为出,合为入。”入到哪里去呢?脾胃互为表里,脾为阴土,胃为阳土。当然是入脾了。五脏属阴,六腑为阳。而且脾为太阴湿土,多血少气,属于***较厉害那种。怎么会轻易上火呢?我们用针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足三里。如果治疗上焦的问题,下针方向向上。治疗中焦问题的时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14 21:25
            回复
              上面我们用了中府云门,下面我们就要用到太渊经渠鱼际……
              当我们把近取穴和远取穴都定好了,再定特效穴和奇穴。(有关特效穴和奇穴,以后会慢慢讲到)比如天宗,根据虚实来决定是用灸还是刺血拔罐。比如上巨虚,比如痞根,等等,我们有很多特效穴可以用。
              当把所有的穴位定下来,这时候就可以选择用灸还是用针。其实呢,完全掌握了这两种方法,都是一样的。针也可以强补,灸也可以强泻。我们就按照一般的理解来讲,针,泻的多一点。灸,补的多一点。选好了方法,然后才是手法。针灸都有补泻方法的,这个我们以后都会讲到。
              一般来讲,我们用灸不灸脸部,不灸关节,包括关节内侧。不灸五官和前后阴。这是因为这些地方,要么皮肤娇嫩,容易留下疤痕。要么多汗,一旦出现灸吧很容易感染。要么,皮下就是浅层动脉或者静脉,很容易灼伤血脉。
              但是呢,很多禁忌通过我们改良灸具和灸法,都得到了解决。比如灸五官,我前面帮一位朋友弄核桃壳眼镜架的灸法。耳朵呢,我曾经很多次教大家自制吹灸器。前后阴,现在大家都知道在马桶里面横着放一块木板就可以搞定了。
              那古人不知道这些方法吗?不是的,古人为了追求疗效,用的大都是直接灸。所以才留下“三里常不干”这种医谚。但是我们现在通过改良,又可以治病,又不遭罪,为什么不呢?
              而且呢,直接灸还有一个问题不容易解决,那就是它的补泻问题。古人讲,单为阳数,所以我们补气升阳要用单数。也就是13579这些。那么滋阴或者泻气要用阴数,也就是246810这些。而且,微火为补,猛火为泻。能理解吧?如果觉得不好理解,可以向上翻,找到我前面发的楼层(我也是今晚才意识到需要编码,指示一下,让大家容易找到),有一层是用油灯的火焰和灯油举例子的。看看就能明白。
              那么,无论是定壮数,还是定火力,就都需要一点专业知识了。否则弄错了,岂不是越治越严重?
              所以呢,我们现在用到的温和灸,就都属于补了,只有直接灸,才有泻法。因为不是直接灸,补的力量很弱,我们又给它加上了姜片、蒜片、附片、药饼……很多的辅料来增强灸法的补阳效果。
              那么这些加了各种辅料的灸法,该如何运用?很简单,皮肤问题,我们用蒜片垫着灸。因为白色入肺,辛也入肺。肺主皮毛。所以我们用蒜片让艾和肺直接沟通,再通过肺去治疗皮肤问题。那么,除了皮肤呢?咳嗽啊,痰多啊,喘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1-15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