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9,043贴子:658,057
  • 39回复贴,共1

袁崇焕回援京城的首要动机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认为袁回援京城的首要动机并非军事或政治层面上的利害得失,而是精神层面上的价值观。袁从根子上讲依然是一个文臣,在他的世界观中皇帝依然是这个国家的最高象征与中心,因为皇帝在那里,所以他必然选择回京。(祟祯中前期文臣降贼者几乎没有,武将降贼者却能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所以洪承畴降清开创了一个极恶劣的先例,)
袁其个性堪称胆大包天或者叫敢作敢为,所有个人的利害得失他皆可抛置一边,但唯独不忠不孝的帽子他不能扛也扛不动,忠君报国既是他精神气节的源头但同样也成为其行为的枷锁。
而只有在确定回京之后他才会去考虑此行的利害得失,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但京师却成为其命运的终点,甚憾!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11-18 11:49回复
    没办法!袁崇焕太清楚关内明军的德行!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1-18 18:19
    收起回复
       十四日,乃探奴大队潜越蓟西矣,公即督辽将士西追,镇将议从间道绕出贼前,余请必分兵为二,以一出其前,以蹑其后。镇将咸以兵寡不可分。
      十六日,至河西务,营城外。有一兵擅取民家饼,当即枭示。薄暮,集诸将议进取,皆云宜径趋京师,以先根本。余谓:“大兵宜向贼,不宜先入都。”诸将又言士马疲敝,恐难野战。余曰:“不然,今贼在通(州)张湾,距通仅十五里,我兵若屯张湾,取食于河西务。令侦者确探,如贼易,则明与决战,一了百了;倘贼坚,则我乘夜出奇,击其不意,彼孤军深入,势必站立不住。此一定之策也。”诸将狃以勤王之师,必当进京请旨。公曰:“周君言是。第恐逆奴狡诈异常,又如蓟州显持阴遁,不与我战。倘竟逼都城,则从未遇敌之人心,一旦摇动,其关系又不忍言。必我兵先至城下,背障神京,面迎劲虏,方是完策。”余又曰:“外镇之兵,未奉明旨而径至城下,可乎?”公曰:“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故决意趋京师。先发哨拔六人前行,遇保镇逃兵抢掠地方,拔丁斥之,保兵遂操戈相向,伤五拔丁,仅一丁脱回报知。公当差家丁追捕,擒六人以报,于韦公寺审明而斩之。
      是晚抵左安门,乃十七日也。下令军韦公寺前,不许一兵入民家,即野外树木,亦不得伤损。其时京城戒严,塘报不能即入。直至更时,始有兵部差官至营,公附奏于差官。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8-11-19 13:01
      收起回复
        袁崇焕担心,京师兵众,久不习兵事,会未战先溃。
        如果是这样的话,崇祯不就成了阶下囚了。
        这是袁崇焕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才会入援北京,希望截住后金,
        他后面一句:苟得济事,虽死无憾。
        已经充分说明他的想法。
        后面杨士聪说:袁崇焕一战人心始定。
        说明广渠门一战,激起明军的斗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1-20 07:06
        回复
          不管是袁崇焕初到山海关,还是后面奴贼破口,这种未战先溃的事情,经常发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20 07:10
          回复
            杀毛文龙的事还在那里摆着,袁崇焕自己对斩帅的事情的定性就是 矫命雄行!袁崇焕清楚的很:崇祯要不是看在五年平辽的份上,早就把他剁了!自己口口声声说杀毛文龙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封疆重任,结果毛文龙前脚死,敌军后脚入寇了
            只要袁崇焕不是傻子,都能想像出崇祯到底有多么的失望和军民不满情绪。
            哪怕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分,也要入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12-08 14:33
            收起回复
              岛主在的话,后金丰衣足食何必入关,都怪袁崇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08 21:18
              回复